原始燃烧维度(ID:chaintruth)
焚烧金融产品
作者|曹林冯晓婷
郭沂蒙邓林爽赵晨曦
编辑|曹杨
2021年即将过去。年轻人爱理财有什么好处?
在Z世代的心目中,理财是一件越来越重要的事情。轻松实现“睡后收益”是大多数年轻人的追求。
从基金到股票、理财产品、黄金...年轻人想尽一切办法去尝试。在年轻人活跃的社交平台上,关于理财的内容和话题无处不在。
“12.10新手指南黄金近两周处于磨盘状态……”、“我估计明天就涨了,相信大佬们会赞不绝口”、“做个小调查,你们的车都是什么价位?我先来。实时金价374元……”
在支付宝理财的黄金讨论群里,很多购买了黄金理财的参与者都在分享自己的理财经验。其中有典型的理财专业人士,也有自称有多年理财经验的“大神”。毛毛就是上述财富管理专业人士之一。得知这个黄金群后,他对买黄金更感兴趣了。
事实上,不仅是支付宝的黄金团队,在小红书、知乎、微博、Tik Tok等社交平台,关于如何理财的帖子和短视频也层出不穷。《我如何从负债5万到3年存25万》《手把手教你买第一只基金》《0基础理财学习小组即将关闭》《月薪5000如何理财》?......“在小红书里搜索“理财”,有64万多条相关注释。这些内容通常对像毛毛这样的年轻财务管理专业人士很有吸引力。
但“经营猛如虎,收益一看就是负的。”当谈到他2021年的财务收入时,毛毛感到一丝无奈和悲伤。
事实上,不仅仅是理财小白,拥有多年理财经验的陈小苗也在今年的理财生涯中遭遇滑铁卢。
“我在基金里的钱差不多20万,然后一年只赚了200块。我感觉我买了一份孤独。”在北京工作、月薪两万多元的普通白领陈小苗告诉燃烧财经,她大概两三年前开始买基金,这几年赚了钱,所以今年年初买的比较多。
“但我万万没想到,今年会是这样的结果。”陈淼说,她更没有想到的是,200元的年收入居然超过了北京“市民”的30%。
正如陈小苗所说,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文章指出,大量资金重仓的食品、饮料、医药、金融,今年都是负收益。今年下跌的10大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1.41%,综合金融-1.88%,食品饮料-6.18%,医药-6.67%,传媒-7.97%,农林牧渔业-10.72%,房地产-13.11%,非银金融-22.30%,家用电器。
不过,以前不在圈内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今年表现不太好。如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今年以来收益为-9.17%;刘艳春管理的6只基金今年全部亏损,跌幅超过10%;肖楠管理的5只基金今年全部亏损,其中4只跌幅超过10%...
不仅是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不理想。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银行理财收益水平分别为3.5%、3.47%、3.46%、3.43%、3.4%,持续下降。
“‘跌妈妈不认’,就是连妈妈都不知道,描述自己买的股票基金和日剧跌的悲惨情况。”成了这位年轻理财经理的自嘲之言。
对此,有着多年投资经验的投资经理强森告诉福彩,一方面,因为整体宏观经济下行,a股和基金市场不景气,今年大部分理财产品表现不佳。另一方面,市场投机收益下降。在金融领域,股票和基金本质上都是机会主义投资,即看涨或看跌。如果几个人玩,信息差异比较大,投机是有可能的。市场上大部分人进入讨论后,投机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容易追涨或追跌,使得理财价值偏离,泡沫膨胀。
此外,强森补充说,价格波动很容易引起恐慌。如果一只股票出现波动,正常情况下,不跌到一定值很多人不会卖,但是散户进去太多,有人恐慌性抛售,导致价格暴跌,更多人抛售,最后根本接受不了,连理性投资者都不敢继续持有。
在这家酒馆里,我们和一些热衷于理财的年轻人聊起了他们今年的理财故事。其中有人在社交平台上跟博主学习理财,最后意识到只有赔钱。有人听了“操盘手”的话,半年赔了半年工资;还有一些理财的人,靠在论坛里兑换入坑金,却被套牢;有些人以为自己很快掌握了理财方法,其实只是赌错了轨道,很无奈。有的人或许可以守着基金等待回报,却因为一些“突发情况”而忍痛清仓;有些人是理财专家,却在今年的投资中损失了一套豪宅。
“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强森强调,年轻人在投资理财时需要理性判断,不应盲目跟风。
阿飞| 24岁的总参谋部
“一天赚5000,手把手教你学理财,纯干货教。”作为一个理财经理,看到这样的话很难不感动。但正是因为我对理财一窍不通,信任所谓的“专业”人士,我所有的钱最后都变成了“赔钱”的生意。
也许和疫情有关。年初的时候,我处于焦虑的状态,害怕失业,害怕付不起房租。偶尔听身边的朋友说今年上半年是理财的热点。只要进去,就能小赚一笔。但是由于我没有理财经验,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在网上搜了一些所谓“理财之神”的指南。
一开始跟着一个叫小红书的博主试探性的小额买卖网络名人基金,比如易方达基金,汇添富等等。这个博主看起来很认真。他会选择基金,从基础的理财理论到动手教学,包括它的净值估算,最近五年的收益,最近三年的业绩走势,每个阶段的表现等等。在他的指导下,我也赚了几百块。
我尝到甜头后,误以为这是一件看似不用动脑筋就能赚钱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基金小赚了一笔后,我发现这个博主也推荐股票。我跟着他的推荐看了几只股票,发现他推荐的真的都涨的挺好的。我在发烧的时候,完全忽略了“投资有风险”这句名言,认为股票可能比基金赚得多。
于是,在跟着他开户、绑定银行卡、账户认证等操作后,我开始跟着这个博主炒股。我几乎完全相信了那个博主,跟着他同步操作,投入了5000左右,这是我半个月的工资。
就在我等待第二天收益到来的时候,亏损接近1000元的页面让我大吃一惊。
但在更新的视频中,博主表示,“这很正常,第三天肯定会涨。粉丝不赔钱,相信自己是专业的,这是必然的。”但是第三天,结果还是绿的。慢慢的,博主的解释越来越不可信。
直到现在,我在年初和年中一直跟着这个博主理财,不仅是股票,还有之前买的基金,都处于亏损状态。
果然天上不会掉馅饼。这种不用思考就能赚钱的生意,对我根本不适用。理财可以做,但也需要保持稳定的心态,理性判断。现在也没有太多心思看自己的账户了。今年的新年决心就是为了拿回本金。
陈兴业| 27岁教师
从投资理财时间来看,我不是“小白”。我大学开始投资基金,后来毕业到老家考教师编制。有稳定的收入,吃住在家,不需要我承担任何生活费。这样一来,每个月赚多少就能存多少,收益基本都用来投资理财了。
由于我所投资的基金的业绩走势远低于同类的平均水平,同时我在和身边的大学同学交流时,也多次听到他们提到炒股、炒期货赚钱快...反正快速赚钱的方法多种多样。于是我看着自己持有率为负,银行账户躺着十几万的基金,开始思考如何“钱生钱”。
但是我没有相关的金融知识和实践经验。就算买基金,我也是这方面的“门外汉”。为了保持稳定,我开始跟一个有多年投资理财经验的“大师”学习投资。大师还建立了一个投资交流群,每天在群里分享自己的投资经验和股票推荐。
“师傅”没有正式工作。他每天就是盯着各种屏幕“蹭热点”,基本就是做短线,赚快钱。本来我也和师父有过几次交易,但是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没能及时收到他的消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亏钱的时候比赚钱的时候多了很多。我干脆把账户资金15万元委托给“大师”,委托他代为操作。他还拍了拍我的胸口说:“给我吧,没问题。我是一名职业交易员。我手里有很多大客户。”
我完全信任他。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我就让他做,每个季度等钱。他按时给我钱。我没有太注意资金的流向。毕竟我有全职工作,没有太多时间操作。
但我没想到的是,今年10月份,我因为家里急需用钱找到“师傅”时,师傅直言不讳地对我说,“现在大部分钱都被中概股套牢了,那我们就不要再等了,只要不卖就不亏。”而且他说基于他-40%的收益率,我15万的本金只需要9万就可以赎回。
半年损失6万,我自然是怒不可遏。操盘手的亏损怎么能完全归咎于我?和他发生了一些争执,他答应退我12万。
图/陈兴业职位详情
来源/陈兴业提供
虽然拿回了12万,但还是愤愤不平。3万是我半年的工资。那不就相当于我半年的课都浪费了,全亏了吗?但是我没办法。只能安慰自己能拿回12万。
看着银行账户里的12万元,一方面想起了自己在基金和股票上亏钱的经历,另一方面又觉得不能让这笔钱毫无变化地躺在账户上,于是买了一款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虽然收益率只有3%,但保本的大概率让我很满意。
大楠| 27岁公司高管
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一名财务经理。我一直秉承着“不理财就不理你,理财就离你远点”的信条。我勤奋工作,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攒钱。
但是,当我看到身边很多朋友通过买基金赚钱的时候,我也开始为早日实现财务自由而感到兴奋。朋友告诉我,买基金其实很简单,跟着基金经理就能赚到钱。“如果你觉得麻烦,就买我买的东西。”在朋友的劝说下,我拿出了三分之一的积蓄——4万元,尝试开始买基金理财。
当初直接买了朋友推荐的基金,但是对于我这种月薪才一万多的新人来说,四万块不是小数目,不能随便买。所以我开始学习一些买基金的基础知识,也开始关注时事政策,而不是瞎选瞎听。
几个月的时间,从连“加仓减仓”都不懂的小白开始,我逐渐搞清楚了适合短线的C类基金、适合长线的A类基金、基金持股多元化等等专业理论。从入坑开始,10个月赚了近万元,让我对自己的理财能力充满了信心。
没想到,刚尝到一点甜头,就赶上了2021这样一个“神奇”的年份。5万直接缩水到3万,到现在我连都不会。教育类股票的全面暴跌是我亏损的主要原因。
在线教育烧钱的那段时间,我就赌这个赛道。其实在“双降”之前,我押注的在线教育板块的几只基金一直在暴跌,只是当时政策慢慢一点点放开,而且当时知名基金经理已经反向建仓,让我判断失误,错过了最佳清仓时机。
不仅是在线教育,我的新能源,5G,半导体都是高位买的。今年二季度,新能源、半导体、军工一直在大幅上涨,但7月份开始暴跌。差不多7月中旬开始买,结果一直跌,但是越卖不出去,现在越卖,真的亏了,只能等他们补仓之类的。
现在很后悔当时心急,急于弥补自己在在线教育基金的亏损,跌了一点就开始建仓。
不过虽然目前还在亏损,但我还是觉得只要板块选得好,长期来看肯定会涨的。目前我非常看好医疗、基建、技术。虽然最近科技行情一般,但长期来看肯定是有机会的。因为基金需要长期持有,不到最后一刻是无法决定输赢的。
毛毛| 28岁农民工
其实我应该算是一个典型的理财经理。以前从来没想过会买理财产品,但是看到身边的人都在说黄金、基金、股票,就想参与进来。
去年年底左右,有同事通过买基金赚了点钱。听说他们投资了20多万,赚了5万左右。然后我就兴奋了。毕竟对于一个月收入不到一万的人来说,5万元确实是不错的收入了。但我也很清楚,人赚得多,是因为本金多。虽然我赚的少,但是我能买的少,能赚多少就买多少。
于是我开始问大家的理财产品都是在哪里买的。当时他们跟我说,如果新手想要稳定,可以先买些黄金练练手。就这样,我抱着先了解的心态,在支付宝里打开了理财-黄金页面。但是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理财产品,所以很迷茫,完全不知道怎么操作。这时,“黄金论坛”深深吸引了我。
当时在讨论区,很多理财伙伴都在谈论金价的上涨,然后一些感觉比较有经验的网友总结了一下走势和趋势,等等。就这样,我对黄金的兴趣越来越浓。
图/支付宝黄金组
来源/毛毛供图
但即便如此,我也没有马上买。毕竟我虽然没买过,但多多少少也听身边的同事说过,高点买不到。但到了今年1月初,我记得是1月5日左右,当时金价已经涨到390元/克。我担心再不上车就上不了车了。最后拿出一半积蓄,两万多块钱,买了黄金。
基本上买了之后,金价就开始一路下跌。虽然今年期间也有上涨波动,但总体还是在下跌。我买的是“易方达”,目前价格差不多355元/克,年跌幅近5%。说实话,虽然不是什么巨大的损失,但是对于我这种从来没有理财过,也没有钱的人来说,已经不少了。
我现在的想法是,只要你不卖,就不算补偿。
万万| 26岁互联网从业人员
作为一名理财经理,一直处于对理财一知半解的状态,是典型的“韭菜”。
前几年我一直是很保守的理财方式,攒的一点钱基本都放在余额宝里。后来尝试在支付宝上买了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以前只听说过基金、股市、虚拟货币之类的投资,一直不了解,因为觉得风险太高。
近两年,基金在年轻人中变得“炙手可热”。我身边的朋友几乎都买过基金,也有朋友经常说小赚一笔。也有朋友说他们基金的月收益已经能够稳定覆盖他们的生活开销,这让我很兴奋。今年年初考虑再三,决定先从几只基金入手。
但是不太了解,所以买了支付宝推荐的几只基金,包括“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混合”。我买了几个,基本都是科技和医疗行业的,都开始定投了。结果今年行情一直不好,一直到最后。
朋友教我,基金要长期持有,短期波动不要太当回事。起初,我会每天打开它。后来我也懒得管了。我觉得,反正暂时不缺钱。把基金的钱放进去。也许一两年后情况会有所不同。
但是,我没有考虑到真正的意外——家里人生病了,急需用钱。但当时我手里根本没有足够的现金。虽然我有保险,但直到我报销后才能拿到钱。我不好意思向别人要钱。唯一的办法是勉强清仓。
我一共投入了8万多,清仓时还剩7万。但是我没办法。都是我理财意识差。我应该留下更多的可支配现金以备不时之需。当你急着用钱的时候,你不用付很多钱。
入基金深似海。今年花了一万多块钱上了一堂“痛苦”的理财课。过一段时间,钱流回来以后,我还是应该拿出一部分来买基金,但是一定要仔细研究,再开始,以免成为“韭菜”。
流星|深圳31岁散户
从2015年开始,我和老公一直在看各种投资机会,在深圳投资了一些项目。比如买信托理财产品,买一些有潜力的创业公司的股份。但是后来我和老公发现,在深圳投资任何项目都不如投资跨境贸易。有句话叫“中国跨境电商看华南,华南跨境电商看深圳”。
2018年,我和老公看了一家外贸企业,然后拿出全家50%以上的资金,在里面做财务投资,不参与经营。短短一两年,我们净赚了几千万,可以说是一大笔钱了。2020年,疫情来了,我很担心,但也没太在意。毕竟即使是疫情期间,海外人士也是在中国buy buy买的。
于是,去年我和老公用自己赚的钱和这几年的投资积蓄,在深圳湾1号买了一套房。深圳湾1号号称是深圳最贵的楼盘之一。但谁能想到,一年后,我们的人生从巅峰跌落到了谷底。做跨境贸易需要提前囤货,我们投资的企业囤货几个亿。结果今年因为各种原因,商品滞销。
今年上半年亚马逊大规模关账,今年下半年物流和供应链成本剧增。再说海外市场消费能力不足,所以整个市场很不景气。特别是美国在6月份开始停止发放补贴,很多消费者停止了消费。以往“黑五”每年都能产生大量的外贸交易,但今年的交易情况非常惨淡。100美元以下的商品可能卖得好,100美元以上的商品几乎卖不出去。
就这样,我们投资的企业基本都亏损了,几近倒闭。12月初,我约了银行经理,把房子抵押出去,缓解现金流危机。投资的失败对我和我老公的精神打击很大,可以说是“一夜返贫”。
有了这些经验教训,我也想告诉喜欢理财或者喜欢冒险的朋友们,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投资项目,都需要很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提前预测自己能承受的风险。
有些人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或许真的有可能因为投资失败而结束生命。有些时候,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投资需要承担和创业者一样的风险,却无法获得和创业者一样的收益,所以还是要趁早接受。
参考资料:
《2021基金,买一个孤独》,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题图及部分文字图来自视觉中国。
*毛毛、陈小苗、强森、流星、阿飞、大楠、万万、陈兴业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表达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