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致富网视频(解码浙东稻海粮仓致富经:立体农业 文化塑形)



镇海推出的水果番茄Censiyi供图

镇海推出的水果番茄Censiyi供图

本报宁波10月24日电(记者李典)农业是共富之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不同于传统农业“套路”的新型农业,正在开启为共同富裕梦想赋能的另一种可能。

农用无人机在稻田中飞行,种植者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游客在建筑中感受乡村之美...位于浙江宁波镇海的稻海粮仓花园综合体,呈现了一种新颖、立体、多元化的农业振兴方式。



立体农业已经成为当地致富的秘诀。岑思怡供图

“稻虾共生”的立体农业为繁荣铺平了道路

秋收时节,走进九龙湖镇陈天扬村,数千亩金色稻田立刻映入眼帘。近年来,随着政策导向和思路的转变,一个3200亩的规划区块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从原来当地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扩大为一个立体的稻海粮仓田园综合体。

什么是立体农业?其中一个关键是农业生产的立体结构,即农业粮食单一经营向综合经营、立体经营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在镇海,首先改变的是农民的生产方式。随着当地对农业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向农民推广良种、良植技术,原本只靠种稻卖稻赚钱的种植户们,开始尝试“稻虾共生”。

稻田里放龙虾,一边养虾,一边种水稻...种植户于立军告诉记者,“稻虾共生”带来的优势是除草、驱虫、肥田,不施肥、不打农药就能种植出口感极佳的水稻。

于立军说,她种植的“沪蒜1212”水稻获得了宁波市“最佳水稻”金奖。此外,养殖的龙虾还可以供游客休闲垂钓,这让于立军的钱袋子更加鼓了。

“以前单纯靠早稻晚稻,每亩收入1000元;自从‘稻虾共生’后,水稻的品质更好,售价更高,每亩收益在万元左右。”看着年年“增收”,于立军喜上眉梢。



农民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岑思怡供图

田园文化赋予乡村野性吸引客人

From 空,俯瞰米海粮仓田园综合体,由不同颜色的稻谷组成的牛和孩子的图案跃然于米海巨幅画上,尽显田园之美。

农村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整合人文、自然、经济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今年6月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也提到,支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乡村创业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

深知“农兴则万物兴”的道理,在考虑立体农业如何惠及更多农民时,当地政府提出结合“稻作文化”精品线路建设,通过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我们推出了稻田文化艺术季,每周都会安排主题活动,包括稻田亲子游、农耕体验、民间艺术展、稻田音乐节等。”九龙湖镇副镇长黄金凤告诉记者,当地农民会在稻田里教游客割稻子、打谷子、做草帽、参与捕虾。

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让连绵不断的稻田成了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聚宝盆”。黄金凤说,有了稻海粮仓的成功建设经验,该镇还开发了许多农业观光和农田体验项目,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增收途径。

农业立体种植,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化的特色建设——这是浙东稻海粮仓转型的秘诀,也展示了深入挖掘农业潜力的另一条途径。(完)

农业致富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