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塑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童年是人格发展的基础阶段,家校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起着基石作用。不管基础打得好不好,成年人都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格,塑造自己。
对于自我塑造,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要综合分析自己的性格倾向和性格的心理特征,充分了解自己在能力、气质、性格方面的特点,采用自我介绍的方法,即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表现,全面细致地分析自己的性格,或者通过各种心理测试来认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同时确立以后努力的方向。
其次,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进步。增长知识和智慧的过程,就是优化人格的过程。很多人在生活中的性格缺陷都是来自于无知或者知识的匮乏,比如傲慢,粗鲁,自私。不断丰富知识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会让人不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励自己朝着既定的人格标准前进。
第三,以身作则,模仿学习。儿童对榜样的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成人的模仿学习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根据自己的性格弱点,寻找一个自己敬佩的榜样,积极地、暗暗地模仿、学习他,从而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比如一个人际关系不协调的人,刻意向身边社交能力强的朋友学习,刚开始可能会觉得不舒服,但慢慢会发现自己在进步。榜样可以是你身边的伟人、名人、朋友、同事。
四、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有些人对自己的弱点有客观清晰的认识,也知道如何改进,但就是执行不了。一遍又一遍地意识到自己的弱点而不进行主观改造,无异于加重自己的负面心理体验,更不要说自我塑造和完善人格了。塑造自己,要从小事做起,在做的过程中体会成功和进步。
第五,将人格的自我塑造纳入集体环境。孤立封闭的自省和自我改变不利于人格的发展。在集体中,你的一点点进步都能得到别人的好评,你从别人眼里得到的回报就是你的现状和你的目标。在集体中的自我塑造也会让你感到自然和放松,内心的压力和焦虑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人格的自我塑造要适度,矫枉过正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过度追求完美会让我们陷入人格变态的怪圈。不管你怎么塑造自己,都要接受自己的特点,尤其是自己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