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阐述亚马逊和虾皮平台的对比,还有什么是亚马逊飞轮论。
亚马逊
成立之初,亚马逊的目标是打造最大的网上书店。当初,它的运营模式并不被看好。历经20年,以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形成了完整的电商生态链。
随着成交量的增长,亚马逊平台开始向第三方卖家开放。目前,亚马逊已经成长为北美、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排名第一的网购平台,流量不容小觑。作为北美最大的电商平台,多年来,亚马逊平台总销售额持续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快速增长让平台上的众多卖家看到了宏大的发展愿景。
亚马逊自成立以来,一直贯彻着“世界上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的理念,因此高满意度的消费者为亚马逊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用户高频重复购买率、超高年消费等指标成为平台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巨大的市场体量、年增长率高、优质的客户群体、快速高效的FBA发货体系、完善的售后客服体系等因素,都成为卖家入驻亚马逊平台的重要驱动力。
1.亚马逊的流量和营业额全球第一。
2.亚马逊是FBA仓库,亚马逊的客服会帮你处理客户邮件,自动帮你发货。我们只需要开发上传产品,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客单价高。亚马逊平台产品平均客单价在17美元以上,其他三个平台平均客单价在12美元左右。
4.目前亚马逊卖家少,买家多,竞争较低,其中第三方卖家销售的商品数量占亚马逊平台总销售额的55%。
5.亚马逊不能存在刷单、侵权、卖假货等严重违规行为。是出了名的“重产品轻店铺”,所以只要把店铺经营好,就不怕产品卖不出去。
6.开店成本低,不需要太多装备店。
7.人力成本低,亚马逊没有及时的沟通工具,买家和客户的沟通主要是通过邮件,只要商家在24小时内回复客户即可。
8.亚马逊有自己的专用物流平台,覆盖范围广,在物流方面有很大优势。
9.亚马逊平台主要面向欧洲国家,所以买家消费水平高,综合素质高,退货率低,保证了商家的自身利益。并且对于恶意退货的买家,亚马逊会永久黑掉退货率高的买家。
虾皮[/s2/]
1.平台规则不完善,平台定位比较低端,甚至低于有国际PDD称号的全球速卖通定位。
2.虾皮在东南亚有八个市场。目前所有市场只有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消费能力更强。尴尬的是,我们所熟悉的消费能力更强的新加坡市场,并不认可虾皮,而更多使用亚马逊。
3.虾皮只有一个移动端,只能用他们的渠道物流发货,不允许其他发货方式。
4.虾皮分本地店和国际店。我们大陆公司经营一家国际商店。虽然名字很高端,但其实比不上各地的本地店铺。当地店铺在流量上有所倾斜,开店流程更简单。官方规定歧视大陆商店。
5.虾皮前三个月会有一个任务期。如果三个月内没有完成任务,再做一次会更困难。
6.虾店有贴标机制。如果没有供货模式,很容易模糊标签,带来根本不属于自己商品消费群体的客户,导致转化率持续降低。
7.下单后很容易亏损,因为定价逻辑和淘宝这样的平台不一样,不是简单的成本+利润=售价。如果你不懂其中的逻辑,是非常容易亏损的。
8.虾皮比亚马逊的市场小很多,而且市场消费能力差,市场不成熟,物流不成熟,退货率比较高。最致命的是单价低,导致亏损。
9.起步时间晚,市场接受度低,消费者意识还停留在货到付款的层面,会出现很多突发情况导致亏损。
从盈利角度:平台单价低,消费能力低,似乎符合市场逻辑。消费能力低买的是低价低质的产品,但是别忘了,我们理解的低价=低质在东南亚国家是不成立的,我们眼中的低价=他们普通人消费能力的中高端,但是这个价格确实等于我们的低质产品。作为卖家,一定要赚钱,肯定会选择特别便宜的。
飞轮理论
图为传说中的亚马逊“飞轮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据说是亚马逊的核心商业逻辑和运营思想。
关于“飞轮理论”,这是一个闭环,可以从任意一点开始,但没有终点。在亚马逊平台上,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产品选择的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和便利,而丰富的产品和便利是为了实现良好的客户体验。当客户在亚马逊的购物体验足够好时,客户就会成为亚马逊的免费宣传员,通过口口相传,影响身边的人加入亚马逊的购物大军,从而实现流量增长甚至几何倍数增长。有足够流量的亚马逊平台自然可以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加入进来,而更多卖家的加入不仅丰富了产品品类,也从竞争的层面降低了平台上产品的价格,卖家更多,价格更低,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这个循环过程不断发生,亚马逊平台沿着这个飞轮般的循环不断成长。
我的理解是,亚马逊首先把自己定位为消费者买东西和能买到的好东西的平台,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吸引更多的买家和卖家,买家和卖家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亚马逊自身成为更好的平台。
从字面上看,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很好理解。但说到具体操作,我觉得中国卖家并不习惯回归到亚马逊倡导的“把好货卖好”这种简单朴素的经营思路,因为我们往往习惯于寻找各种“武林秘籍”来培养“更丰富”的操作技巧之类的。为什么大家都说选择亚马逊产品很重要?因为好货,能吸引顾客,让顾客有很棒体验的好产品是亚马逊最需要的,所以必然是它最推崇的产品。好的产品+基础运营,差的产品+全力营销,哪个会赢,哪个会长久?真的很值得思考!
作为一个进入亚马逊卖家圈子时间不长的新人,和前辈们的大神们相比,目前在销售和理念上是在山脚下,但是对亚马逊平台了解的越多,越会觉得这才是一个健康的商业环境应该有的样子。如果说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来赢得尊重和收获的“飞轮论”概念是亚马逊对自己公司文化的定义,我觉得作为一个卖家,你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问问自己,在自己的产品上多花钱,才能让顾客感到真诚。毕竟对于顾客来说,购物的核心需求不是买真正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