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韩陈熠报道
目前香港第五波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在社区隔离治疗感染者极为关键。
3月1日,香港首个由中央政府援建的社区隔离治疗设施——香港青衣收容院(以下简称青衣收容院)正式投入使用。
工程承办方中国建筑国际集团向本报(www.thepaper.cn)提供的材料显示,青衣避风塘占地约6万平方米,将提供3900多张隔离床位。
令人惊奇的是,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只用了七天时间。
2月28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视察青衣避风塘后表示,它“创造了香港建筑业的奇迹”。
为了在7天内如期完成工程,整个施工过程总进场人数超过1800人,其中大陆员工约300人,香港工人1500余人。2月22日,所有施工人员在冷雨中开始施工,随后24小时持续施工。经过一周的高强度施工,于2月28日竣工。
青衣庇护站作为香港首个由中央政府资助的庇护站工程竣工交付,意义重大。3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李家超表示,青衣庇护站不仅代表3900张急救病床,更代表特区政府同心协力对抗疫情的决心。
2月28日,香港青衣避风塘正式落成。中国建筑国际集团地图
“调动一切可用力量”
“对我们来说,青衣避风塘工程是对资源配置和快速建设能力的一次大考验。”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张明是中建香港防疫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负责统筹避难所隔离中心项目建设。他回忆说,2月21日上午,接到青衣防空洞建设任务后,立即抽调精兵强将,迅速制定出工程设计和建设方案,第二天顺利开工建设。
“我们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和资源,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把方案细化到小时甚至分钟,加班加点,风雨无阻,全力以赴完成工程建设。”张明说。
这是一项内地与香港高度合作的工作,整个过程需要科学的管理。
作为一个临时的社区隔离和治疗设施,青衣庇护站由模块化的箱式房屋组成,每间房屋都配有基本的家具和寝具、空调、烟雾探测器、灭火器和其他设施。这些模块化箱式房屋的生产工厂主要集中在内地。
作为这个项目的“大后方”——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旗下的钟健海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为青衣避风塘提供所有的模块化箱式房屋。中国建筑国际集团的一位经理说:“中国建筑海龙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以充足和不间断的方式为香港提供避难所。”
任何一个环节都没有延迟。面对供应问题,中建海龙迅速聚拢市场上的模块化箱式房屋,在广东省多地同步组装箱体,采用整箱装运的形式,减少现场工作量。
“虽然我们的大部分同事都在内地工厂,但香港抗疫的紧迫性和方舱医院项目的重要性已经深深植入我们的内心。我们深知这项工程的建设难度很大,甚至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完成,但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为香港同胞的健康和安全而努力。”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紧急防疫项目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张宗军说。
一个新问题出现了。此时,内地与香港之间的陆路交通已基本停滞。如何成功完成供货?也许答案是科学的项目管理和高效的协作能力。
2月28日,香港青衣收容所医院正在转移功能房。中国建筑国际集团地图
为保证按期交货,钟健海龙迅速向内地检疫设施建设组请求支援港方专门的防疫工作班,打通了海关、码头、船公司等的手续,并在各个审批节点、工厂、仓库、港口设置专人跟进,从而保证产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香港。
为了给项目建设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中建海龙一方面派出管理人员到各个工厂帮助提高产能和运输能力,另一方面迅速集结320多名工人和20名管理人员,调用16台吊车在黄埔港码头同步组装箱子。
“虽然项目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工作量如此之大,实在不合理。在时间的巨大压力下,项目中的每个人都需要走出固有思维,勇敢突破。”青衣避风塘B剧场工程管理组张凯说。
“见证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另一方面,香港的青衣防空洞设计和建造团队也不容易。
接到任务当天,中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设计团队不到6个小时就完成了第一版青衣避风塘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图,所有设计方案都以最大床位数为目标,并结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基本要求,动态调整,确保最优。
“关键是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现场管理人员紧缺。”中建国际集团的一位经理说。
看到这种情况,很多有丰富应急项目施工经验的内地员工主动要求加入项目施工队伍。之后,在内地香港防疫工作专班隔离检疫设施建设组与两地相关部门的高效协调下,内地员工赴港手续办理非常高效。
2月24日,该公司首批从内地赴港的“青年突击队”抵达香港。作为一支年轻的力量,他们勇敢地冲在第一线。
青衣避风塘的兴建,从中环到香港,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2月28日,在香港青衣的避难所现场,建筑工人正在通宵收尾。中国建筑国际集团地图
为保证运输和通关效率,2月22日,项目获得快速报关、快速检疫等便利措施,相关部门安排专人统筹协调物资通关。2月25日,项目得到相关部门的水运支持,大大提高了物资运输能力。
青衣防空洞工程有1800多名一线施工人员,面临很大的防疫压力。
根据以往施工管理经验,中建国际集团明确要求所有人员在报到前提供核酸检测(PCR检测)48小时阴性证明;参赛人员必须完成至少两次疫苗接种;但是,项目人员必须在每天进入现场之前完成新冠肺炎抗原快速检测,并提供阴性结果。
建筑工人的医疗服务也很快得到保障。2月26日,经香港中联办协调,香港专业医疗机构派出医生为项目提供医疗服务,安排医务人员每天驻守工地,并配备1-2名医生提供24小时服务。
当我得知青衣庇护站的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时,香港各界都为之感动,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者们做些事情。
2月27日,香港再出发联盟副秘书长、立法会议员黄英豪专程来到青衣收容所医院工地,向辛勤工作的工人表示感谢和敬意。同时,他代表香港再出发联盟向工程队捐赠了2万套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和5000盒连花清瘟胶囊。
在得知中央政府决定协助特区政府建设收容所医院及相关隔离设施后,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也积极响应。他们表示愿意动员所辖急救和医务人员为各项目提供现场急救和24小时救护车服务等医疗服务。
「香港的抗疫人员二十四小时轮班工作。我们非常感谢他们帮助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也想为他们尽一份力。”圣约翰救护机构理事会主席钟展鸿说。
在中央政府、香港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每一位青衣庇护站的建设者都深知自己的使命。
青衣庇护C剧场工程管理组工程师裴开元表示,“我很幸运能成为青衣庇护医院的建设者之一。我深深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如果我的一点点贡献能让香港的明天更好,那就是我们日日夜夜奋斗的价值。”
仅用了七天时间就完成了这么大的项目,让参与该项目的香港当地工作人员感到震惊。
"我目睹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曾传明说,他从事建筑行业近25年,从来没有尝试过碰一个只有7天工期的工地项目。他认为在7天内完成一个项目是“不可能的”。
“如果香港人能够以参与这项工程的精神来建设香港,我相信香港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曾传明说。
编辑:姜图片编辑:姜立冬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