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尺6是多少厘米长(河北一教师老家盖房遭邻居阻挠31年,乡、村干部调解多年无果)

本报记者王健

10月20日,河北平山县男子王志伟(又名王爱平)告诉本报(www.thepaper.cn),他是平山县北野县乡下滩村人。1990年,经村委会和县乡政府批准,他获得了167平方米的宅基地。然而,在建房子的过程中,他多次受到邻居王萍萍的阻挠,至今他也没能建起房子。



王志伟的宅基地已经过村、乡、县三级审批。

2尺6是多少厘米

根据王志伟提供的信访回复等材料,针对此事,乡镇干部多次进行调解,均无果。对请愿书的答复还称:“王志伟的宅基地有县、乡、村三级手续,受法律保护,支持王志伟按原审批程序使用宅基地。”

王志伟做了多年的农村民办教师,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转正。他说,这么多年,他和妻子一直住在学校的宿舍,回老家只能住在父母和哥哥家。几年前,他们在县城买了一套70多平米的房子,才拥有了自己的家。但农村讲究“落叶归根”,他还想在老家宅基地上盖房子过一辈子。



1991年,北冶乡政府对王与的纠纷作出了调查处理意见。

10月22日,下潭村一名村干部向本报证实了王志伟描述的事情。他说,很多时候,乡镇干部调解失败。“我们也没有执法权,只能调解。人家不听调解,我们只能看他们能不能通过诉讼解决。”不过,这位村干部也承认,即使提起诉讼,执行起来还是个问题。

对于这件事,王萍萍没有接受采访。

农村房屋纠纷,基层干部面临的难题。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中心博士生王在论文中发表文章建议,只有重建乡村公共权威和利益分配规则,才能使各种新增利益得到清晰而普遍的认可,进而化解错综复杂的农民利益纠纷。

建房屡遭邻居阻拦

1990年12月,时任平山县民办教师的王志伟,经过村委会、乡政府、县政府三级审批,在家乡北冶乡下滩村获得了一块宅基地。村民宅基地审批表显示,除了村委会、乡镇政府、县政府的“同意”意见外,还有村民代表讨论、乡镇计生站审核的“同意”意见。获批宅基地属于规划村空闲置土地,面积0.25亩(约167平方米)。

然而,在那之后,王志伟的建筑活动遭到了南方邻居王萍萍的阻止。屏山县北冶乡政府于1991年10月15日出具的《北冶乡人民政府民事处理意见》显示,王志伟与王萍萍侵权纠纷一案已由北冶乡政府彻查,相关人员证明材料及村委会意见已收集,已处理查明。

上述意见显示,王志伟处的宅基地于1990年合法取得,并办理了宅基地使用证等相关手续。在王志伟的两个施工项目期间,王萍萍多次试图阻止并强行阻拦,迫使王志伟停止施工。此外,王萍萍在王志伟宅基地审批规划过程中,加紧在王志伟宅基地挖坑准备猪圈,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村委会、乡政府调解无效。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提出如下意见:

1.王萍萍阻止王志伟的建设是侵权行为。宅基地内所有附着物应无条件腾退,不得影响王志伟的建筑物正常建设。

二是王志伟审批的宅基地由村委会申报,办理宅基地使用证。合理开工,维护村委会意见,别人无权干涉。

王志伟说,当时乡政府对此事态度强硬,于是王萍萍赶紧把挖的猪圈坑填平了。但此后,王萍萍继续阻挠王志伟建房,并另建猪圈,占用了王志伟的部分宅基地。



1996年,王志伟(又名王爱平)和王萍萍达成协议。

1996年,王志伟准备起诉王萍萍,并为此获得了一些证据。其中,平山县国土局档案查验记录显示,王志伟宅基地总面积为195平方米(注:包括预留公共道路等。),其中4.5英尺(约1.5米)的滴水留在了宅基地的南面和王萍萍房子的地基之间,5.8英尺(约1.9米)的路留在了东面。

王志伟说,起诉后,法官对双方进行了调解,并于1996年4月8日签订了协议。根据协议,经双方协商同意,王志伟在新批宅基地的南面留出了5.5英尺(约1.8米)的道路,仅限于王萍萍北宅的石头地基。左道有王志伟滴水半尺,但不许扫雪上路,左道两边都不许占。

此外,双方还约定,在王志伟家东面留一条6英尺(约2米)宽的南北向道路,一个月内拆除王萍萍猪圈占用的道路部分,一个月内拆除并清理王志伟宅基地内的建筑物及附着物。

王志伟介绍,这一协议是在他作出一些让步和妥协后达成的,但王萍萍仍然没有履行协议。“我刚开始施工,王萍萍和他的家人就出面阻止,因为施工无法正常进行。我家房子打好地基后,村里村外都没人敢承包工程了。”

房子地基拆了好几米

此后,2018年双方再起纷争。王志伟说:“2018年,我妻子的癌症加重了。她的愿望是回到她的家乡。我回家盖房子请人估价工程时,王萍萍看到了。为了阻止我家盖房子,他组织家人把我家盖了多年的房子地基给拆了。”



根据投诉回函,2018年4月,王萍萍的家人拆除了王志伟家几米长的地基。

王志伟提供的《北冶乡信访问题答复意见》调查显示,经查,2018年4月9日,在下潭村实施“户通”道路硬化工程,硬化至王志伟宅基地时,邻居王萍萍的妻子崔边林、儿子王程程、侄子汪苏泷将王志伟已建房屋的地基拆除数米,并拉出施工队固定的箱板,超出规定界限,占用王志伟宅基地。

事后乡政府介入调查核实,查明王志伟家的宅基地在1990年就有县、乡、村三级审批手续。乡镇干部到现场调解,要求王萍萍砍掉被占王志伟宅基地的硬化部分,但王萍萍拒绝执行。多次后,乡、村两级干部进行调解未果。



2018年4月,王萍萍的妻子等人侵占了王志伟的宅基地,并用水泥将其硬化。

该批复给出的意见是:王志伟宅基地有县、乡、村三级手续,受法律保护,故支持王志伟按原审批程序使用宅基地;乡、村两级干部多次调解未果,建议走司法程序处理此事。

王志伟说,房子地基被破坏,宅基地被占用后,他报警,但还是不了了之。

宅基地批下来的时候,王志伟还是一名农村民办教师。后来,他成了一名公立教师。他仍然在农村学校任教多年。几年前才调到平山县教育局。现在已经到了退休年龄,正在办理退休手续。王志伟的爱人一直是农村户口,做过代理幼师,2020年癌症去世。

王志伟说,这么多年,他和妻子一直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回老家只能住在父母和哥哥家里。几年前,他们在县城买了一套70多平米的房子,才拥有了自己的家。但农村讲究“落叶归根”,他还想在老家宅基地上盖房子过一辈子。

10月22日,下潭村一名村干部向本报证实了此事。这位干部说,王志伟和王萍萍之间的纠纷持续了几十年,成为了历史问题。乡镇干部多次调解。之前两家通过让步达成协议,但后来发生了冲突。王萍萍一家再次侵占了王志伟家的宅基地。“我们没有执法权,只能调解。如果调解员不听,我们只能看他们能不能通过诉讼解决。”

不过,该村干部也承认,之前两家也曾打官司,达成过协议,但落实起来也是个问题。“人们不执行吗?都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还是得搞好关系,不然以后住在一起都成问题。”记者问是否考虑过给王志伟换一块宅基地。这位干部说村里没有空闲置宅基地。

此后,该报再次致电王萍萍,但在听到记者询问有关宅基地纠纷的问题后,他挂断了电话。



图中白色建筑为王萍萍家,图中右侧空为王志伟家的宅基地。

如何解决农村复杂的纠纷?此前,福建莆田一名基层干部在接受该报采访时坦言,过去几年,建房问题已成为农村纠纷和矛盾的高发区。在建房之前,邻居之间需要签订“四邻协议”,一些村民往往以此作为刁难他人的工具。基层干部只能介入调解,调解不成大多只能拖。

依靠基层干部的调解已经难以有效解决复杂的农民利益纠纷。有着长期基层调研经验的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中心博士生王此前曾在论文中发表文章,认为现阶段农村社会的矛盾纠纷基本上都是利益纠纷,解决利益纠纷的关键是划定纠纷各方认可的利益边界。只有重建农村公共权威和利益分配规则,才能使各种新增利益得到清晰而普遍的认可,进而解决错综复杂的农民利益纠纷。

编辑:唐

校对:张燕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