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守法者强,国强。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为进一步引导全民尊法守法,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即日起推出“法律约法三章”专栏,聚焦实时普法,精准解读社会热点话题。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本栏目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话题,敬请关注。
新办了一张电话卡,一激活就频繁收到催债短信和欠费账单;用新号码注册手机软件,有的显示被占用,有的注册成功后可以看到原机主的身份证号...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用应用软件时往往会绑定手机号码。由于手机号码资源的稀缺性,电信运营商往往会将老用户停用一段时间的手机号码冻结后,再重新投放市场。但由于原物主未及时解绑,编号规则不合理,“二次编号”存在诸多问题。笔者最近注册了一个新号的平台,发现原来号主的身份证信息一览无余。
“二次放号”如何防雷击?有专家表示,手机号码作为一种商品,承载网络认证功能的科学性和安全性还不够,应在国家层面探索新的认证方式,从源头上解决“二次放号”带来的各种“后遗症”。
●南方日报记者武笑羽齐磊
遭遇“裸奔”等原主人未绑定个人信息
去年11月,小许市民在网上购买手机时获得了一个手机号码。充值后的第二天,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问他是不是“王某某”。后来几乎每天都有讨债的电话不断,还有各种讨债短信。小许刚刚知道这一点,他得到了一个“二级号码”。
“真的很烦,尤其是前段时间,找工作需要联系HR,特别容易打错。下载拦截软件不行,也不干净。”小许说,他联系了运营商,对方表示无法解决。无奈之下,小许只好注销了这个号码。
杜先生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有段时间,券商平台天天给他发营销短信。“估计是最后一个主力股票交易员了,好多注册信息还没注销,只能一个个手动退订。”
在某问答社区,有人反映因为取了“秒号”无法绑定支付平台,朋友的转账会转到前主人那里。也有人申请注销“副号”关联的应用软件的账号,提交的各种材料都失败了。有些人无法注册售票平台,只能请家人帮忙买火车票...
对于原号主来说,存在不小的隐患:虽然手机号被禁用,但注册应用软件时与原号绑定的个人信息仍留在网络上。近日,笔者用新启用的手机号登录某在线售票平台,发现可以看到主预订记录的原号码、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信息,而某外卖平台则保留了主公司地址等信息的原号码。
一些运营商推出了互联网注册清洗服务。
根据电信服务规范的相关要求,冻结电话号码的最短时限为90天。笔者致电某电信运营商官方客服了解到,在封号重新上线之前,老用户的个人信息和相关服务将被彻底清零,新客户将获得一个“全新”的号码。而且新客户在使用中遇到问题也可以投诉。现实中,手机号冻结后,来自原号主的“社会痕迹”和“社会影响”并不会完全消失。
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电信运营商并不了解原号主在第三方平台的使用情况,一旦新号主遇到手机号无法与第三方平台绑定或解绑的情况,运营商往往会让新号主直接与第三方平台沟通。“现在大家每天都在使用大量的手机应用。你不知道原机主之前和手机号绑定了哪些账号。只能一个一个试,很麻烦。”
针对以上问题,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通信企业也在努力解决。如工信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建立码号服务平台,中国移动推出“副号查询服务”系统,部分商业机构建立“副号”支付解绑平台等。
其中,码号服务平台的运行机制是,互联网企业在收到号码已被回收的信息后,可以注销或解除绑定某个号码的注册和绑定账户。新账号所有人再次注册时,不会受到旧账号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该平台在企业中的存在有限,效果并不明显。
笔者注意到,中国联通在年初推出了互联网注册清理服务,可以清理原号码在合作互联网企业的注册信息。登录中国联通App,在顶部搜索栏输入“注册清理”即可找到该服务。目前,该服务仅支持清理微博、Tik Tok等少数app的注册信息,正在京、苏、浙试点。
专家建议用数字证书代替手机号认证。
如何解决「秒号」的困扰?"经营者应当履行提醒和告知义务."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省法学会信息通信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姚志伟认为,电信运营商在注销号码时,应提醒用户及时更换重点手机app的号码绑定。运营商还可以通过延长号码静默期等措施,减少电话骚扰对“副号”用户的影响。
姚志伟表示,手机号码第二次投入使用时,新用户作为享受通信服务的主体,应尊重其知情权和选择权,告知其该号码为“二次号码”以及使用后可能带来的不便。也有法律人士指出,如果消费者频繁被骚扰,因不堪忍受而起诉至法院,可能会要求电信运营商提供精神损害赔偿。
《移动通信》杂志常务副主编陈勇军指出,目前很多互联网应用平台都是基于手机实名注册制,通过手机号码对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对于平台来说,这是一种非常简单且低成本的管理方式,但却给用户换号带来了很多麻烦。“在互联网时代,一个用户下载上百个手机应用并不稀奇,一个个解除绑定也不太现实。”
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手机应用提供商可以参考电信运营商静默期管理模式,更新应用认证规则。如果一个账号超过3个月没有使用,需要重新做实名认证。如果有新用户登录,要把原用户的信息封存起来,然后把号码开放给新用户重新注册。“这应该是开发App时的一个基本设置。”
在陈勇军看来,网络身份的验证方式也需要更新。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开发数字证书,只绑定个人身份信息和生物特征,方便用户精准锚定。
“数字证书相当于网上身份证,是一种数字认证。也就是说,在设备上激活数字证书后,相当于给了设备身份信息,这使得读取证书的服务提供商能够确认谁拥有该设备。”陈勇军解释说,目前,数字证书技术已经成熟,并在许多行业得到应用。同时,数字证书是不能买卖的,用它来进行认证更科学,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