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什么吃的店最热门(60㎡小店月入60万!南派麻辣烫崛起,正进军全国)






中式快餐无疑是今年最受欢迎的餐饮赛道。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1快餐业发展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式快餐在快餐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85%。


开什么吃的店

资本对中式快餐也近乎疯狂,投资的面馆一家接一家。煲仔饭、猪脚饭等米饭小吃也在全国遍地开花。麻辣烫作为中式快餐的重要子品类,也表现出创新的姿态。


内参君观察到在《双雄争霸》的麻辣烫赛道发现了一匹名为“老街叫潘麻辣烫”的黑马。以“年夜饭”的升级模式,半年开店400多家,从川渝崛起,进入全国市场。



2855 周期

餐厅老板内参戴|文





一匹黑马在麻辣烫赛道被杀

60㎡月收入60万


在成都,九眼桥十一街看起来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巷,苍蝇馆子散落其中。但是到了下午,这些店铺陆续开门,整条巷子都挤满了人。这无疑是老成都最有烟火气息的地方。


“老街叫潘麻辣烫”第一家店就开在这条街的尽头。60㎡的店里,四张小桌子,加上外面摆的五六张桌子,顾客爆满。无论中午还是晚上,数字一直在排列。





店长告诉内参君,开业第一天,店铺就卖了一万多,最高的时候一个月收入达到60万。


这是一家老江湖店。陈旧的装修,低矮的桌椅,仿佛回到了90年代的成都街头,大家拿起锅里做好的菜,蘸着干辣椒盘。


几米之外,内参君已经能闻到香气。从厨房到入口。一个细心的机器,产生了“飘香十里”的效果,吸引了远在巷子里的客人。





不仅仅是一家店火了,这个品牌在全国60个省市,甚至在加拿大市场开了400多家店。远在拉萨的店,100㎡的面积,月收入60多万,几乎可以和投资一两百万的火锅店相媲美。


纵观麻辣烫市场,杨国福和西恩遥遥领先,第二梯队的品牌大多盘踞在区域内,或者卡在几百家店内,很难起来。为什么老街说板块可以一下子有这样的势能?


这离不开对市场机会的准确把握。疫情过后,中式快餐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年轻人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快餐店多为小店模式。相比正餐,投资风险更小,操作更灵活。





5项重大和微型创新

龙头南派麻辣烫


除了市场机遇,一个新品牌能杀出一条麻辣烫之路,与其品牌创新密切相关。内参君特地拜访了老街秤创始人刘荣,深入挖掘这匹黑马迅速崛起背后的“创新逻辑”。


  • 品类创新:快餐化,快餐差异化。

  • “只有在大赛道上,才能有大赢家。”餐饮一直都是这样的。刘蓉首先瞄准了性价比高、受众广的快餐赛道。


    在川味火锅风靡全国的基础上,快餐领域也流行火锅“亲戚”,消费者对这些品类的认知度很高。但是火锅市场已经很成熟了,再创新就很难了。麻辣烫市场还有机会窗口。


    麻辣烫起源于四川,由来自东北的杨国福和肖恩制作,并占领全国市场。这种骨头汤麻辣烫不是当地人喜欢的口味。对标杨国福和肖恩,老街说这道菜揭开了“南方麻辣烫”的篇章。


    "高质量是中式快餐赢得市场的关键."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表示,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中式快餐都是从改善食材和原料入手,努力提高配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刘荣提到,老街申办的出发点是“晚餐快餐化,快餐差异化”。换句话说,质量和正餐一样,用火锅的逻辑做麻辣烫。基于火锅的产品标准,比如以纯植物油为基料,在整个赛道上具有“降维”的优势。


  • 口味创新:中性口味,包容度更大。

  • 麻辣烫的精髓就是蘸。老街盘在这里下足了功夫,尝试了十几种辣椒面的组合,有的香有的辣,每一种都尝试了十几遍。





    刘荣提到:“现在的蘸料口感中性,辣而不辣,也很有辨识度。不仅四川的消费者能接受,还能普及到各个地区。”


  • 动线创新:前厨房,通透排水效果。

  • 说老街菜在厨房线很有心机,把做菜环节搬到了门口。“你可以告诉顾客食材是怎么做的,可以起到反向监督的作用。客户也会有很强的参与感。比如做饭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和厨师聊几句,有互动的时候会很热闹。”刘荣说。





    正如内参君所耳闻目睹,因为是在门口煮的,香气更容易散出来。无论是商场还是社区店,远处的香味一下子吸引了附近的消费者。“就算不花这个时间,我也记得这个牌子。”


  • 模式创新:一盘接一盘麻辣烫,小菜任你选。

  • 目前消费者对“多样性”的需求比以前更强烈空,希望能在一餐中品尝到更丰富的菜肴。结果老街说菜品是小份呈现的,创新了“麻辣烫”的格局。顾客可以随意搭配,大方节俭,同时可以近距离感受菜肴的新鲜度和分量。





    刘荣介绍,“荤菜重量80-100g,素菜100-200g。根据400-600g人类食量的数据,客单价约为28-35元。另外没有油碟,只收菜钱,整体性价比高。”


  • 场景创新:新店老气横秋,燃放烟花。

  • 这种品类的“微创新”是由内而外到场景设计。创新的场景其实是“无意”的。刘荣告诉内参君,“总店在九眼桥十一街的位置,让我们找到了‘新店老作’的概念,定位是深挖老成都。”


    11街的店铺都是老的,两层楼的老阁楼房子,深灰色的木门窗,街上青翠的老树,都更有老成都的味道。


    在这种基调上,“老街叫潘麻辣烫”的牌匾用了非常简单的白底红字的木板,竹凳,蒲扇,旧报纸等旧元素进入这个房间。身处旧环境中会产生强烈的怀旧情绪。“成都人喜欢苍蝇馆子,越看店铺越破旧,越觉得正宗,越想去看看。





    盘子也是印花的唐瓷盘,看起来很喜庆。做好之后带了一个大唐瓷盘来拌着吃,吃的方式相当大胆,又不失市井的味道。





    半年开400家店

    南派麻辣烫的潜力在哪里?


    在海量的“微创新”之后,老街说,板块的品牌势能很快就发挥出来了。2019年底试水的第一家店,疫情过后并没有偃旗息鼓,反而长势更好。九眼桥第二家店不到两个月就已经回本了。


    经历了疫情,刘荣收获了很多启发。一、关注外卖。现在门店外卖占比1-30%,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第二,轻资产。“抗风险能力也会随着资产的轻投资而提高。如何把店做到最轻?设备1万,装修1-3万,员工3-5人,投资7-10万就能开店。一般来说,餐饮+外卖,每天4000-6000元的收入,大概3-5个月就会回到这个循环。”


    于是,2020年疫情稍微平息后,他在成都十几个不同的地点,找到了不同类型的店面,有摊位,也有几百平米的店面,继续探索最好的店面模式。


    “七分靠选址”刘荣透露了老街一步步摸索出来的选址逻辑:“门店选址至少要覆盖两类消费者画像,才能保证客流。”除了社区店,商场也是品牌目前主要的门店类型。





    2021年3月,刘荣发现业绩同比大幅增长,最高甚至直接翻倍。去年单店最高月收入29万元,今年同店最高营业额达到65万元。


    在门店模式探索成熟的基础上,老街表示从6月份开始对外开放合伙人机制。从选址,到店面设计,再到调味,老街说,盘子已经形成了标准化的输出方案。比如线上平台的搭建和运营由总部的专业人员负责,合作伙伴只需要做线下运营。


    随后,老街的门店数量开始井喷式增长。如今在60多个省市有400多家门店。


    按照老街板块的品牌势能,颇有挺进麻辣烫第一梯队的趋势。在川味麻辣味已经一统天下的基础上,风味牢固且广泛扎根,可以预见南方麻辣烫将一统天下。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