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有哪些(健康赛道十二个“躺赚”行业)

健康领域的公司在2021年过得不错,大部分细分行业都在增长,甚至业绩翻倍。




文|财经记者赵天宇

编辑|王晓

经过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最初的恐慌已经消退。“后疫情时代”的2021年,健康领域哪些细分行业真正展现了实力?


参照申银万国的行业分类,《财经大健康》已纳入健康领域14个子行业,涵盖400多家与医疗医药相关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血液制品、疫苗、药品流通、线下药店、医疗器械、医用耗材、体外诊断、诊断服务、医疗R&D外包、民营医院、医美等。


健康领域还有一个子行业没有纳入,就是互联网药店相关股票。就目前而言,a股是不以it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在港股和美股中较为常见。


具体计算方法是计算2021年前三季度a股各子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额之和,并与2020年前三季度的数字进行对比,记录其变化幅度。


同理,我们再对比2021年前三季度和2020年前三季度各子行业净利润的变化。然后取两个变化数字的平均值,观察2021年a股健康领域的具体规模变化。


数字越大,这个子行业的成长和扩张越明显;反之,数字越小,说明这个细分行业正在经历缩减。


我们以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化为切口来观察各个行业,因为这些公司一般规模较大,治理较为规范,具有相当的实力,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财经大健康》观察发现,整体来看,健康领域公司2021年表现不错:14个子行业中有12个出现增长;只有两个行业呈现萎缩趋势。


本文重点关注五大行业、一个增长最弱的行业和两个正在经历收缩的行业。

以下是各个行业的详细情况:


双组


一、疫苗:增长252%


疫苗行业毫无悬念地夺得了2021年的头把交椅。


疫苗行业有10家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总收入452.97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204.67%。净利润总额为140.04亿元,同比增长298.4%。


疫苗行业发展迅速。首先,所有人都接种了新冠肺炎疫苗。截至2021年12月27日,全国已接种超过27亿剂新冠肺炎疫苗。二是获批上市后,HPV疫苗等重磅品种进入销量上升期。例如,志飞生物制剂公司的默克HPV疫苗销售额超过100亿。


《财经大健康》观察到,包括疫苗行业在内的整个生物制品行业在2021年出现了显著的增长,增幅达138%。


“我们坚定看好国内疫苗行业。”对于疫苗行业的未来预期,首创证券认为,未来几年疫苗头部企业将陆续上市大品种产品;同时,新冠肺炎海外疫苗需求旺盛,这也是中国疫苗产业出海的契机。


到2021年12月25日,中国已有超过12亿人完成了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全过程。2022年,新冠肺炎疫苗企业将努力做强中国针市场,同时兼顾出口,两条腿走路,保持稳定业绩。


供参考,从股价表现来看,2021年1月1日至12月24日,疫苗行业股价平均下跌16%,生物制品行业下跌5%。


二。医美:增长134%


美容在a股属于小众行业,只有三家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医美行业总收入为54.77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165.78%。净利润合计14.75亿元,同比增长102.63%。


由于人们对美的追求、网络名人文化的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医美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近年来消费者对医美服务的认识逐渐加深。


美容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增速放缓。艾瑞咨询预计,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1769亿元,增速放缓至22.2%。在2020年的疫情下,行业的发展会稍受影响。预计未来三到五年行业调整改革后,市场会逐渐回暖。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从长远来看,医疗美容行业的用户数量将继续增长,2019年将达到1367.2万用户,2023年将达到2548.3万用户。


一位医药行业的研究员向《财经大健康》描述了这个行业的火爆,说“药之美,一碰就能飞”。


供参考,从股价表现来看,2021年1月1日至12月24日,医美行业股价平均上涨34%。


三。医疗R&D外包(CRO):增长105%


医疗R&D外包行业a股有20家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收入392.56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105.87%。净利润总额为96.51亿元,同比增长104.17%。


以CRO行业的典型公司药明康德为例。这类公司的作用是为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提供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研发新药。


如果说新药研发是九死一生的黄金之旅,那么CRO的角色就是掘金者的“卖水人”,被认为是风险相对可控的环节。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干政曾对《财经大健康》分析。行业内CRO的不断加入,让创新药这个只有少数人才能玩的高门槛游戏,变成了“给一个分子就能生产药物”的大众游戏。


然而,到2021年下半年,CRO产业受到了冲击。7月2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开展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研发”。


业界普遍担心,一旦上述意见稿落地,药物研发数量减少,将直接影响CRO 空的生存。


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从2021年1月1日到12月24日,医疗R&D外包行业的股价平均仍将上涨28%。


增长组

健康产业有哪些项目


四。体外诊断(IVD):增加了88%


体外诊断行业a股有39家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收入648.54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88.51%。净利润总额225.29亿元,同比增长87.36%。


体外诊断行业,对人体体液、细胞、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进而获得临床诊断信息,为判断疾病提供依据。


国泰君安研究认为,在分级诊疗等政策推动需求扩大、国内企业技术升级和进口替代加速的情况下,未来五年IVD行业有望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后,广泛使用的核酸检测是一种体外诊断。按照国家医保局的规定,2021年12月15日前,全国各地单次核酸检测要降到40元。2020年,核酸检测刚出的时候,价格是200元,后来一路降到180元,80元,60元。在政府集中采购中,部分企业的核酸试剂供应价格已经低至5元左右,这部分业务未来的红利期正在逐渐消失。


供参考,从股价表现来看,2021年1月1日至12月24日,体外诊断行业股价平均下跌8%。


五、医用耗材:增长53%


a股医用耗材有36家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收入626.86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45.13%。净利润总额209.04亿元,同比增长61.45%。


医用耗材行业,以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最高的盈科医疗为例,生产一次性医用手套和轮椅,包括医疗防护、康复护理、保健理疗、检验耗材等。疫情期间,部分医用耗材企业海外销售增加,国内医院的销售渠道也打开了。


上海证券分析认为,在疫情不断变化的背景下,2022年,防疫相关的医用耗材将满足稳定增长的需求,而不是此前预期的疫情“一次性”增益。


医用耗材长期存在的问题仍然是R&D投入相对较低,创新能力不足。


供参考,从股价表现来看,2021年1月1日至12月24日,医用耗材行业股价平均上涨0.61%,一年时间几乎没有变化。


六。诊断服务:增加了49%


a股服务的公司只有四家。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收入260.03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42.68%。净利润总额34.08亿元,同比增长55.6%。


七。私立医院:增长46%


a股市场有12家民营医院。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收入271.87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88.32%。净利润总额14.83亿元,增长4.1%。


八。线下药店:增长26%


a股市场有7家线下药店。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收入534.5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32.03%。净利润总额31.53亿元,同比增长20.96%。


九。血液制品:增加了23%


血液制品行业规模相对较小,a股市场仅有6家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收入131.96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19.91%;净利润总额37.76亿元,同比增长25.65%。


十、医疗设备:增长21%


a股有医疗器械的公司有29家。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收入535.23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25.95%。净利润总额122.43亿元,同比增长16.84%。


XI药品流通:增长17%


医药流通行业,a股有28家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收入6635.13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18.39%。净利润总额185.09亿元,同比增长15.34%。


十二。化学品:增长8%


在健康领域的12个增长行业中,化学行业增长最弱。而且这个行业有100家a股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收入3037.68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10.73%;净利润总额325.25亿元,同比增长5.55%。


在化工行业,制药是主业,仿制药是业务基础。100家企业增速较慢,受国家药品集中招标影响。


截至2021年9月,我国已开展了五批国家药品集中招标,共计218个品种。常见病、慢性病和重大疾病基本药物将正常纳入药品集中采购。


郝跃资本创始人兼CEO刘浩对《财经大健康》分析道。对于所有药企来说,选择集中采购显然是无法保证的小概率事件——即使选择了,也只能保持稳定的现金流入;几乎不可能恢复到集中开采前的收入和利润水平。


无论中标药企还是非中标药企,都因为集中采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行业中,市值最高的公司是恒瑞医药,即使其股价在2021年(2021年1月1日至12月23日)已经下跌了47%,在健康领域处于第13次下跌。


恒瑞医药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体现了医药行业的巨大变化:首先是集中采购层面。2021年6月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有两个产品未能中标。


恒瑞医药回复《财经大健康》称,2020年两款产品销售总额为18.73亿元,占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的6.75%,占2021年一季度营业收入的7.09%。


恒瑞医药也经历过企业代际传承的纠结,这也是目前民营药企普遍关心的问题。创始人于2020年1月完成恒瑞药业的权力交接,周接任董事长。


然而,仅仅一年半之后,孙飘扬火线复出,再次出任董事长。


业务方面,恒瑞医药在多年创新药转型的基础上,2021年广泛启动生物技术企业合作,大力向外拓展,或投资入股,或引进核心品种。


首创证券分析认为,2022年,医药公司将继续适应集中开采;另一方面,通过医保谈判,纳入更多患者急需、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的创新药,一降一升,实现医保基金结构上的“腾笼换鸟”。


约化群


十三。中药:降低8%


中药企业比较多,a股有71家。


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收入为2484.63亿元,较2020年同期下降28.86%。但净利润仍在增长,共计252.03亿元,同比增长12.44%。


其中有14家,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低于2020年同期;净利润下降17家。


首创证券认为,2019年中药行业已经回归正常水平。


中药行业萎缩的原因,离不开收药。目前省级联盟采购已经铺开,品种也扩大到中药和中成药,如广东中成药联盟、湖北中成药联盟,采购品种也在增加。


中药业务本身增长乏力。以云南白药为例,手握中医治疗跌打损伤的“国家秘方”,近年来积极为大众消费品寻找出路,如云南白药牙膏。即便如此,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与2020年相比,公司并未增加收入和利润,2019年开始投资证券。2021年股市巨亏15亿元。


供参考,从股价表现来看,2021年1月1日至12月24日,中药行业股价平均上涨30%。


十四。原材料:减少11%


分行业来看,在健康领域,原料药行业年度规模缩减最为显著。


原料药是药品的基本原料和活性成分。a股市场共有34家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收入为750.79亿元,较2020年同期下降1.53%。净利润总额为97.88亿元,下降19.5%。


其中,有13家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低于2020年同期;净利润减少17家。


行业内原料药减少的原因除了创新不足,还有行业环境变化的因素。部分企业原料药产品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成本持续增加,使得原料药产品利润下降。


国家对生产技术创新、低碳环保的要求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品、技术和设备。


作为参考,从股价表现来看,2021年1月1日至12月24日,原料药行业平均股价上涨19%。


结论


2021年,健康板块整体保持稳定增长,80%以上的细分行业较2020年有所增长,显示出实力。新冠肺炎疫情、收藏、创新是今年的关键词,2022年将继续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2022年,燃烧知识咨询创始合伙人侯分析《财经大健康》发现,创新医疗器械、消费医疗产品、辅助生殖服务及相关医疗器械、医疗上游设备、耗材等领域将有所增长。


首创证券将2022年称为“政策担忧和疫情脱敏后的医药回潮之年”,看好生物制品、创新医药产业链、非药品器械、药店以及上游原料和包装材料等子行业。据东北证券医药集团分析,2022年,医疗行业的核心主线将围绕“深化医改”和“鼓励创新”两大主题展开。患者未得到满足的临床需求和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医疗行业的核心要素,因此我们看好医疗消费板块和科技创新板块的长期机会。


长期来看,到2030年,健康产业规模有望大幅扩张。《健康中国2030》纲要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的目标是建立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健康领域的未来可期。正如蒙田所说,“健康是大自然能为我们准备的最公平、最珍贵的礼物”,而在2022年,愿这份礼物,以及伴随健康领域的机遇,与你长久相伴。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