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小学数学很重要,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只能焦虑。其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有办法的。
计算能力的培养不能等到小学,应该在入学前就开始。
那么,孩子在入学前应该达到怎样的计算水平呢?我在这里总结了三个标准,供大家参考。
最低标准——十以内的加法,十以内的数的分解,十以内的数的减法,精通。
基础标准-最好掌握20以内数字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中等水准-掌握一百以内的加减法。
四年级第一册之前主要是计算自然数的加减乘除,这一块的内容是小学数学计算的基础。之后的小数计算和分数计算都是以此为基础,所以这个阶段一定要牢牢掌握。换句话说,不仅要快速准确地计算,还要灵活处理一些复杂的问题。
小学数学中,从10以内的加减到有理数的计算,是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前面的学习内容是后面的基础。
具体来说,计算是从一年级开始,也就是10以内的加减。
10以内的加减法有两个重点,一是计算的熟练程度,二是10以内的数被反汇编。
我们知道20以内的加减需要做十的方法和破十的方法,实际上与10以内的数的拆解有关。
20以内的进退,要求孩子非常熟练,脱口而出。这是因为在小学阶段,所有自然数的加减乃至乘除法都需要用到这个基本功。
对100和10000以内的数进行加减,规则和20以内的类似,只是增加了的复杂度。即使是多位数的乘法也涉及到进位运算的计算,也需要20以内的加减规律。
如果孩子不重视低年级的计算练习,到了初三就会经常出错,其实是因为基础不扎实。
自从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后,明确要求学校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不考试。但是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如果不重视计算基础,听之任之,那么到了初三以后更容易出现问题。
要想掌握除法的计算,首先要掌握乘法的计算,尤其是99乘法表。
因为表内除法是表内乘法的逆运算,乘除法本身就是数量关系的不同表达方法。
很多孩子的除法计算能力很差,错误百出,本质上不是除法的问题,而是他的乘法计算不熟练。
加减乘除,指数和对数运算都是逆运算。一个操作熟练与否,直接关系到另一个操作的掌握程度。
加法和减法研究的是同样的关系,乘法和除法也是如此,就连高中数学中的对数指数运算也不例外。
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适度超前
对于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如比课堂上的数学学习快一步。这里的快一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学前班阶段就开始训练,二是比学习进度提前一步。
这是因为在小学数学中,计算能力的要求是最重要的。
坚持不懈
计算的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天要有一定量的任务,不需要很多,但是一定要坚持很久,久而久之才能看到效果。
提高标准
计算练习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包括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
不仅要有一定的准确度,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
4.适当的平衡
在计算练习中,不要过于完美主义,不要强求没有错误,而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任务,准确率可以达到一定的标准。
因为计算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要指望一蹴而就,会有立竿见影的奇效。
5.复杂计算
计算不能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一些复杂的计算练习要注意,尤其是四则运算的组合。
6.总是鼓励
计算练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家长一定要注意激励孩子。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总是要给孩子一些鼓励,让他对计算练习保持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