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私信突然没有了(面对“刘学州之死”,暂停1000余微博账号私信功能远远不够)

1月26日,新浪微博暂停了1000多个用户账号的私信功能。这些用户在1月1日至24日向“刘学事件”的当事人发送了私人信件。舆论普遍认为,刘学的自杀与他在此期间遭受的大规模网络暴力密切相关。

在今天的互联网上,网络风暴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从2001年的“微软陈自瑶事件”开始,包括人肉搜索在内的网络暴力才发展了20多年,却产生了极其惊人的破坏力,让现有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有点措手不及。尤其是随着“饭圈文化”的兴起和商业化、营利性的“网络水军”的出现,网络暴力现象更是火上浇油。只要涉及到“饭圈”或者“网络水军”,几乎是任何话题,都可能引发铺天盖地的谩骂和对抗。

网络风暴的危害有多大?没有亲身经历恐怕很难想象。网络暴力对象的个人信息往往会被施暴者搜索并公之于众,从而成为活靶子。曾经,一个经历过网络暴力的人形容那些脏话“就像在心里捅了一刀”。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受害者甚至遭遇灭顶之灾,最终选择自杀。2018年5月,欠下高利贷的“飞脱脱”(网名)一家三口在湖南自杀,造成两死一伤。事后有媒体发现,这家人自杀,10天前在海南获救。他们之所以选择第二次自杀,与他们所遭受的大规模、猛烈的网络风暴有关。同年8月,四川德阳一名女医生因为网络暴力带来的压力,服药自杀。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没能让网络风暴收敛。相反,cyberstorm就像一个嗜血的怪物,还在不断扩张和壮大。

在众多推动刘学自杀的因素中,很难量化网络风暴的比重。有人可能会认为他在短暂的一生中承受了太多的磨难和不幸,网络风暴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尽管刘学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强烈苦难,但在找到亲人之前,他在老师和朋友面前仍然是一个善良、阳光的少年。直到遇到这场巨大的网络风暴,他才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场网络风暴造成的伤害至少相当于“最后一根稻草”?

网络暴力造成的后果令人震惊,但网络暴力的实施者很少被追究责任。四川德阳女医生网络暴力自杀三年后,三名被告人因犯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含缓刑),但此类案件非常罕见。2021年10月,湖南株洲一女主播在直播中自杀。据知情人士透露,该主播并不是真的想自杀。她最终喝下农药的原因是直播间里有“你快喝吧”、“想喝就喝吧”、“快喝吧”的嗡嗡声。然而,即使是律师也认为很难追究这些eggers的责任。

网络风暴的原因有很多。一个网络风暴事件往往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和发酵,参与其中的人很多。成千上万的恶意者聚集在一起,相互作用,产生巨大的杀伤力。但作为个别施暴者,很多人可能只是随便骂人一两句。要证明言语虐待与最终的有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并不容易。而且,很多网络风暴肇事者并不使用实名账号,甚至是临时注册的小号。在“刘学事件”中,刘学自杀后,大量辱骂性社交媒体账号迅速清除空辱骂性内容,甚至直接注销账号。对于这类作案人,很难找到账号注册人和用户,也很难保存和固化证据。

微博私密聊天不见了

但正因为这些技术上的困难,我们无法对网暴做出客观的例外。网络暴力已经成为网络空的一大公害,恶化了现实中的社会风气。“暂停私信功能”的处罚恐怕只是一个起点。从25日开始,相关部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明2022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网络暴力和传播谣言行为。行政手段的集中整治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显著效果。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从根本上遏制网络暴力的猖獗。

主编:冯守彦文字编辑:冯守彦标题图来源:俯视标题图图片编辑:永凯

来源:作者:冯守彦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