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类电商平台是什么意思(垂直电商平台还有哪些机会?)

编辑导语:很多人认为现在做垂直电商平台没机会了,但本文作者认为垂直电商领域还是有突破的。为什么垂直电商还有机会?哪些垂直领域有电商机会?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看看作者的想法。



这五年做电商平台的经历,让村长对做电商平台的创业者既佩服又担心。虽然村长不鼓励大家再做电商平台,但是电商的市场太大了,新技术、新消费、新人对创业者的诱惑太多了。

如果你还想做电商平台,相对于综合电商平台,村长优先建议你先看看垂直电商领域的机会。我知道有人会对此提出异议,尤其是2014年前后,无数垂直电商平台逐渐消失。

但是村长认为情况正在改变,村长曾经在《一个被忽视的百亿零售市场》一文中提到过一个临时食品的平台。目前年营业额轻松过十亿,看似很小,却活得好好的。那么,除了食品领域,今天村长再和大家聊聊,垂直电商领域有哪些突破?

一、为什么垂直电商还有机会?

当然,垂直电商还有机会做,也有一些客观原因。

垂直类电商

1.越来越多的用户接触网络。

截至2020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从2020年3月到2020年12月,网民增加了8540万。

大量用户触网有三个重要原因:

  • 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7540元,增长3.8%;
  • 平价智能手机广泛使用,网民使用手机的比例高达99.7%。
  • 互联网下沉很快,尤其是依靠微信、头条等产品的推广。
  • 2.用户的垂直需求难以满足。

    以前用户少,一两个平台提供的产品几乎覆盖了用户的需求。但部分用户的需求无法支撑一个独立的平台。现在互联网用户急剧增加,大平台的每个渠道都做不到精细化,也是不带感情的操作,甚至不专业。

    让我们以钓鱼为例。中国有6000多万钓友,但是打开淘宝和JD.COM,只有商品,没有别的。这些传统平台更关注一个热门频道的产品、用户和GMV。

    3.流量入口增加。

    2014年之前,最主要的流量渠道是搜索、应用市场、卫视等媒体平台。

    一旦这些流量渠道被JD.COM和淘宝垄断,其他小平台曝光的机会就不大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有了微信官方账号、Tik Tok、Aauto Quicker、哔哩哔哩、朋友圈、微信群的社交推荐,一个电商平台就有了更多的曝光机会。

    4.货架电商的没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拼多多平台这个概念。拼多多将自己定义为新电商的开创者,致力于将娱乐、社交元素融入电商运营,提出了更多实惠、更多乐趣的消费理念。包括前段时间国美改名的时候真的很开心,我当时也不太理解。但是最近,其实我也有点想通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淘宝、JD.COM、唯品会等平台。它们是一个大仓库,一个陈列着无数商品的货架。实际上,它们远远没有满足用户真正的“购物”需求,也没有展现出真正的“分享”场景。

    而我们的线上消费其实是有家人闺蜜陪伴和推荐的消费,所以我们想想品多多的购物,社区团购,小红书种植等等,都是感性的,互动的消费体验。

    所以货架式的电商平台无法满足垂直人群和新人群的真实消费体验。

    二、哪些垂直领域还有电商机会?

    根据村长的经验和观察,村长列出了以下七个垂直电商探索的方向,后面可以深入探讨。

    1.内容垂直电商

    小红书用内容证明了种草的效果,值得购买的也是通过内容帮助用户做消费决策。近一两年,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通过视频内容的持续传播,一大批草根和大V主播拥有超强的内容投放能力。

    这也是蘑菇街、爱购物等视频直播电商平台能够获得大量用户消费的原因。村长认为接下来,会有一个新的内容消费平台,会摆脱单纯的架子和单纯的图片展示。

    真正满足用户边看边聊边互动的消费需求。

    2.对垂直电商感兴趣

    我刚才提到了捕鱼领域。目前中国有6000多万钓友。如果再放大一点,算上养鱼户,用户数可能会超过1亿。在垂钓领域,不仅有江钓、湖钓、海钓,还有国外的高端垂钓。

    此外,养鱼(观赏鱼)也可视为万文字画的一种,自然衍生于传统的万文电商,如专注于珠宝、玉石、古玩字画拍卖的垂直平台微拍卖厅,年成交额数百亿元。

    问问正在读书的村民,有多少是游客,骑自行车的,养宠物的,爱喝酒的?能不能在我列出的爱好之外找一些垂直平台?

    3.KOL垂直电商

    如果你是家长,应该接触过基于内容KOL的垂直电商平台,比如鲍晓麻麻、年糕爸爸妈妈评价。包括最近回归直播的辛巴,以及KOL在微信业务中搭建的社交电商平台。

    这些平台肯定远没有几千亿,但也是几亿、几十亿的电商玩家。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看似规模不大的垂直电商,其实很多都是盈利的,利润相当可观。

    随着超级个人IP的兴起,村长认为未来会出现很多KOL式的电商平台,涉及教育、旅游、母婴行业等。

    4.To B垂直电商

    国内电商最早起源于To B,但随着C端用户的发展,B端似乎被忽视了。但是村长认为B端的垂直市场规模也很大,更容易建立竞争壁垒。比如前几年发现的钢网、油网,还有好吃的,网上的冻品,纺织网等等。

    去年村长还有一个朋友,涉足定制家装垂直领域,致力于链接厂家、设计师、原材料、品牌等从业者。近年来,社区便利店竞争激烈。除了杂货购物的配送,还有小超市的烟酒零食等商品的网上订单。

    这些领域的从业者不仅需要货源,还需要人脉、信息、培训、资金等的支持。就像村长以前做二手车市场一样,要给他们提供新车和二手车的车源以及贷款和SAAS工具。

    5.行业垂直电子商务

    前几年O2O大火的时候,各种上门服务非常流行,比如上门洗车、美甲、理发。其实这些都还在。他们和JD一样大,一样全。COM的家。小的只提供上门按摩,清洁等服务。

    除了家政服务,行业垂直领域还有美妆、母婴、服装、家装、教育、茶叶等等。以服装为例,既有B端店铺的一手和批量采购,也有C端店铺的好衣服仓。

    6.特殊场景电子商务

    垂直电商也有很多机会,基于不同场景下产生的机会。我们在开篇提到的近期食品,是一个上百亿的巨大市场。和必备商城一样,是抢占大牌代工厂切入点的另一种方式。

    还有唯品仓,一个专注于服装和美容产品清仓的特卖平台。再想想,以后还有上亿的老年人市场,比如专注于老年人广场舞的市场。

    7.跨境电子商务

    最后简单提一下跨境电商,因为这个模块村长了解的不是很深。

    我说有四点:

  • 一是早期以代购为主的跨境社交电商平台,主要由北美、澳洲、新西兰等地供货;
  • 第二种是基于亚马逊、虾皮等海外电商平台,诞生于北美、东南亚、非洲。
  • 三是基于独立站模式的跨境电商;
  • 四是以某个国家的产品为基础做国内市场,比如公主和豌豆。
  • 跨境电商村长不做过多的言论,只是提醒大家注意海外跨境电商的六个坑,分别是平台政策坑、运营商坑、选品坑、定价坑、货代坑、翻译坑。希望你深入学习后做好相关领域的布局,学费还是要交的。

    以上是村长从个人角度给大家大致分享的。垂直电商平台领域也可能是村长的机会。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第一,不提电商平台,大家都觉得要做几千亿规模才值得做。有很多机会往往不是这样的。

    比如说茶叶,大家可能觉得没啥事,但是有人靠一个茶叶网站一年卖一个亿的货。第二,垂直行业不仅需要专业能力和资源,还要考验一个人的耐心,不要沾水,肯定做不好。

    #专栏作家#

    十里村,微信微信官方账号:shilipxl,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偶尔分享生活,关注电商,科技,新鲜事物。

    本文原载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