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巢服务站app(菜鸟和丰巢,取快递为何越来越难了?)



平价学校,作者齐09,编辑。

收快递成了一种麻烦。

双11结束后的第三个晚上,小区边上的菜鸟驿站10分钟就要锁门了,几十个货架上依然堆满了未送达的快递。

距离蜂巢箱快递柜50米处,一名中年男子匆忙打开手机扫码,看着“0.5元到付”的提示,箱子砰的一声打开了。

几乎整个小区的快递都被迫挤在这两个地方,等着用户来“取”。购物网站的节日大战结束后,包裹被运往全国各地,又一场大战开始了。阿里旗下的菜鸟和顺丰旗下的蜂巢盒子是主要参与者。

2016年以来,两家快递公司对于“最后一公里”的争夺愈演愈烈,一直在以各种形式给自己加码。

这两家公司在攻城略地的同时,其发展也深刻改变了国内快递的生态。

而其所代表的快递柜和驿站这两种新形式,虽然给收发快递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近年来也饱受人们的诟病,引起了无数的差评。

为什么这些看似“方便”的设施最后没有得到公众的称赞?两家争夺“最后一公里”的诸多举措,能给社区居民和品牌本身带来什么?我们如何一步步失去收快递的“选择权”?

将快递柜从事故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

杨哥还记得快递柜第一次进入他家小区是在2014年。

当年在他家小区空地面上设置的快递柜,并不是现在一统江湖的蜂巢盒子,而是顺丰快递的快递柜。

当时大部分小区的快递管理并不规范。对于不能马上签收的快递,会有小区由物业牵头,围成一圈划出一个代收点。还有一些小区,副食店小业主与快递网点沟通,在门面圈一块地进行代收,收取0.5-1元不等的取件费。



无人值守社区采集点地图/平价拍摄

这些代收点大多没有明确的快递管理机制,取快递时往往无人看管。大部分车主都是自己对照外包装上的运单核对信息,然后直接拿走。久而久之,难免会有浑水摸鱼的人进来,货主丢失快递的事情时有发生。

杨哥告诉我,当时为了避免小区内代收点的零件丢失,他会根据历史订单猜测不同快递的时效,然后根据使用地点和货物的预计送达时间选择不同的送达地址。

即便如此,有时候快递的运输时间也会出现一些意外,有些快递会在工作日送到家庭住址,有些快递会在周末送到公司地址,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快递柜进小区的时候,杨哥觉得“这个柜子好,以后不用掰着指头数日子了”。

之后偶尔会有一些快递不能马上签收。杨格接到电话后会让快递员“放在快递易”,下班后再回去取,这样收快递就方便多了。



他当时不知道的是,如果每个快递员在派件时都选择放入快递柜,那么每单会收取0.2-0.4元左右的派件费,这是快递柜兴起初期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所以快递员在每天能顺利完成派件数量要求的前提下,并不愿意支付这笔“额外费用”。

2015年,顺丰以“蜂巢盒子”的名义加入快递柜战场。没过多久,秧歌小区快递服务边上又多了一个标着“绿色”的蜂巢箱柜。

近两年,国内网购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快递业务量的大幅增长。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相关数据,2014年至2016年,国内快递业务量从140亿件增长到313.5件,增长124%。

这使得快递员的派件任务单大大增加,每天都要累死累活地完成派件任务。



2013-2021年国内快递业务平价映射

很快,杨哥发现,快递柜逐渐从“偶然情况”的补充选择,变成了众多快递派件的首选。查询电话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又一条的取件码短信:“先是大云,然后是中通、申通,偶尔还有顺丰……”

“直接丢快递柜”的派件方式从偶然变成了常态。一开始,杨格接受不了。有一次,快递员把买的十五斤水果直接扔进了快递柜。他愤怒地向国家邮政局投诉,快递公司不得不打电话给他道歉。

但是,他偶尔的抱怨,抵挡不了整个行业的趋势。即使放入快递柜的每一单都要付费,但面对派单量快速增加、业绩压力日益沉重的现实,大部分快递员选择了利益付费。

“无快递上门”时代随着快递柜的下沉正式拉开序幕。

收发部分陷入恶性循环

在顺丰加入快递柜争夺战的同年,以淘宝掌控国内网购命脉的阿里也将触角伸向物流领域。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将菜鸟驿站全面延伸到住宅社区,菜鸟驿站在校园内获得了巨大成功,并提供“快递”服务。

2012年读大学的杨力,大学期间就使用过菜鸟驿站相关的服务。据他回忆,驿站是大三的时候驻扎在校园周边,被一家杂货铺承包,挂了菜鸟的牌子。

学生上课时间拿不到快递,快递会直接送到邮局。他们下课或者有空空闲的时候,就会去邮局查手机号码。

“这倒是挺方便的。毕竟一天好几节课,上课时间接电话都不方便,更别说跑出去收拾残局了。”对于校园群体来说,菜鸟驿站无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解决了大学生的痛点。



但当这种服务扩展到住宅小区,一切似乎都不那么美好了。

2015年6月,百世快递和童渊宣布全面加入菜鸟驿站。再加上申通、中通等快递公司的前期投入,背靠阿里的菜鸟驿站一走上舞台就成了蜂巢盒子最大的敌人。

前总裁刘曾在2016年7月播出的一档脱口秀节目中评价菜鸟与快递公司的关系:“菜鸟本质上是在几家快递公司上搭建数据系统,几家快递公司的大部分利润都会被菜鸟物流吸走。”

申通、童渊、大云可能也知道这一点,但他们和菜鸟的关系和丰巢、快递易的关系完全不同——

没有快递柜,他们依然可以活下去,甚至活得很好。但是,如果失去了淘宝和天猫带来的海量套餐,伤筋动骨甚至破产可能都不是空说的。

这样一来,快递公司被绑在了同一艘大船上,菜鸟驿站也因此有恃无恐,推动“快递自助,不再送货上门”的力度比蜂巢盒子和快递员都要迅速得多。

2017年初,菜鸟驿站开到李阳住的小区。开业不到一周,申通、中通就开始把快递从杨丽直接甩到邮局。



双11后,买家在菜鸟驿站取单双号照片。

杨丽告诉我,那个时候的驿站远没有今天这么火爆,地点其实就在另一个小区的临街门面上,离他的楼近400米。

他不得不打电话要求再送货上门。这种情况发生过几次。申通和中通只记录了他的手机号和收货地址,默认把快递换到他小区的蜂巢箱柜。

在蜂巢盒子有自己的柜子业务的顺丰,是当时少数拒绝菜鸟接入的快递公司之一。在杨力的印象中,顺丰从来不给菜鸟驿站送快递,打电话和直接投蜂巢箱柜的比例大概是“730”。

除了对两家公司竞争关系的担忧,顺丰一直担心自己的包裹数据被纳入菜鸟网络,反而会实现对手“物流大数据”的野心。

2017年5月,两家公司协商合作续约,菜鸟提出了顺丰需要将所有包裹信息(包括非淘单)返还给菜鸟网络的过分要求。续约立刻土崩瓦解,两家公司一度互相关闭数据接口,拒绝全面合作。

最后国家邮政局被迫充当和事佬,双方握手言和。

顺丰是否按照菜鸟的要求退回了所有包裹信息,不得而知。然而,经过此役,菜鸟及其“四通一达”彻底放开了手脚。他们一方面以“加盟+直销”的模式大规模布局社区网点,另一方面也将“快递暂存,客户自提”的政策进行到底。

2017年以来,中国菜鸟驿站数量从3万个迅速增长到近9万个,以“暂存”为名的快递上门取件服务也迅速被带到各个社区。

2018年年中,菜鸟驿站开到杨里的小区门口,离他家楼150米,比之前安装在小区的快递柜还远。

但从那天开始,所有“四通一达”寄给他的快件,都会被快递员直接扔到菜鸟驿站。



菜鸟驿站转角图/平价拍摄

杨莉也在小程序中尝试将收货偏好改为“送货上门”。但快递还是会先送到邮局,经过半天到一天半的滞留后,再由邮局工作人员或快递员送达。

本来就不理想的快递时间进一步延长。几经竞争,杨丽不得不放弃送货上门的要求。

但菜鸟驿站带来的快递全面“自助”近年来推广如此顺利,也与快递公司的业绩要求密切相关。随着国内快递量的快速增长,也变得更加严格。

由于这几年小区周边快递员流动频繁,我只找到了刚在快递公司工作一年的严松。他告诉我,目前快递公司的业绩和罚款“数不胜数”,但派送费据说已经连续几年处于较低水平。

快递员在他网点的单票派送费是1.1元,这是快递公司根据邮局要求今年增加0.1元的结果,但这几乎是快递员能接受的底线了。

这个费用还会扣除菜鸟驿站或快递柜收取的0.3-0.6元保管费。其实每送一件只有0.5-0.8元。

严松网点的业绩要求是每天发货250件以上,此外还要面对严格的签收和审核。按照规定,75%以上的快递要在送达后24小时内签收。如果没有签收,每份快递的配送费会扣除0.5元。

如果快递员发货后点击签收,即“假签收”导致客户投诉,每笔罚款将是50元的起步。



双11后,快递员在派件间隙拍摄休息图/奇偶摄影。

而快递员默认将快件送到菜鸟驿站/快递柜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严松说,如果所有东西都按照客户的要求用快递送货上门,以他的熟练程度,一天最多能送150件。网点里即使是比他更熟练的师傅也很难达到250块的要求。



后双11快递点堆积快递图/平价拍摄

如果真的有客户上门要求,严松会抽空再送一次,但这一年来这样的客户越来越少:“我感觉习惯了,这种要求每50件只有一两件。偶尔会有特别卖力的客户一直投诉到邮局,快递网点和快递员一起被罚款。没有办法。”

他没有走下去,没有办法,因为他要优先满足性能要求。

邮局和快递柜的存在促使性能更加严格。随着几家快递公司价格战导致单次派送费下降,为了赚到和以前一样的工资,快递员只能选择将快件留在邮局或者快递柜。

但这又让收件人不得不走更远的路,花更多的时间去取快件,又抱怨快递员导致罚款,于是收发陷入恶性循环。

没有赢家的战争

让快递员和收件人辗转反侧。这场抢占快递末端“最后一公里”的战争,真的能给菜鸟驿站和丰巢带来预期的收益吗?

菜鸟驿站的站点设置遵循“直销+加盟”的策略。在一二线城市人群较多的地区,菜鸟会进驻直销网点;很多深入社区的小站都采用“零加盟费”的加盟模式。

但我问了附近菜鸟驿站的老板,得知,

菜鸟驿站虽然没有加盟费,但是设立菜鸟驿站是必须的。前期需要向菜鸟购买相关设备,如打印机、枪支、专用电脑、平台、货架等。

菜鸟驿站官网数据显示,两套货架建站的设备采购成本为7800元;但大部分驿站的货架都在6组以上,实际成本往往超过万元。如果想购买一台高效的菜鸟收发机,还得再交3500元。



开菜鸟驿站/菜鸟驿站官网需要购买的设备图

菜鸟驿站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快递员每存入驿站一单支付的0.3-0.6元委托派送费,以及客户上门派送的每单3-5元不等的代收费用。

如果车站周边人流量不大,每天快件量达不到一定要求,扣除门面租金和水电费用,车站很难盈利。

店家还告诉我,只靠他做菜鸟驿站的基础拣货仓储业务,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9点,店铺的利润分给大家,“还不如在外面打工”。

因此,很多菜鸟驿站试图另辟蹊径,以杂货铺、社区团购等其他业务来补贴收入。现在他做起了社区团购和移动宽带报装的生意,夏天还带了冰柜承接冰棍批发。

虽然菜鸟驿站今年宣称“三年内实现驿站年均收入翻番”,但也在菜鸟驿站推出了社区洗衣、旧物回收等增量服务。

不过,与菜鸟驿站此前免费、轻松占领的快递取件市场不同,洗衣、旧货回收在大部分社区都是相当成熟的业务。菜鸟驿站的服务与社区传统小店相比,既没有价格优势,也没有有组织的客户群。

靠这些业务来抢占市场,增加收入,恐怕没那么容易。短期来看,菜鸟在驿站的收入大概率还是取决于直营驿站的收入、加盟驿站的设备采购成本以及合作快递费用的提成。

然而,试图对抗菜鸟,以蜂巢盒子为代表的快递柜,他们的运作模式似乎更经不起推敲。

在2020年之前,蜂巢盒子和速递易这两个占据国内快递柜70%份额的“巨头”,每年亏损超过2亿元,有些年份甚至超过5亿元。蜂巢盒子在2020年5月收购快递快运后,亏损下滑趋势仍未扭转,第三季度亏损达到8.46亿元。



蜂巢盒,快递易历年亏损金额平价抽奖

据媒体报道,快递柜进小区前,首先需要和物业协商相关费用和场地租金,每个柜子每年5000-10000元不等;从厂家智来科技购买快递柜的费用,按常规64箱,每台12000元计算。此外,还需要负责快递柜所在区域的电路改造,保证正常运转,支付电力和设备的维护费用。

官网数据显示,蜂巢盒子及其旗下快递目前在国内投放了超过30万个快递柜。根据上篇报道的单个快递柜相关成本初步测算,蜂巢盒在快递柜的年总支出预计超过500亿元。

但在营收上,除了基本的每件0.3-0.5元的托运派送费和根据不同快递设置的2-6元/件的代收费,快递柜比菜鸟驿站更难找到强有力的渠道支持。

2017年以来,蜂巢盒子陆续推出了快递柜、线上福利抽奖、投递柜、生鲜自提等屏幕广告。但除了屏幕广告,很难成气候。



蜂巢盒子广告常用于明星支持图/成都粉丝。

所以,当2020年初的疫情导致快递员进出小区受阻,快递柜遭遇空前的冷遇时,蜂巢盒子顺势提出了“12小时免费寄存,0.5元起超时收费”的收费标准,无非是为了弥补广告业务收入的不足。

即使随之而来的是许多社区的抵制。最终,蜂巢盒只是将存储时限从12小时改为18小时,并不愿意完全废除收费制度。

丰巢服务站

收件人满腹牢骚,快递员疲于奔命,菜鸟驿站不得不靠“副业”支撑,蜂巢盒子也难逃昵称收费的损失...

硝烟散去,在这场抢占快递“最后一公里”的战争中,似乎没有人是赢家。

写在最后

双11过去五天的傍晚,我又收到了一份快递。

不出意外,我还是要去菜鸟驿站取。邮政几个月前购买的一体机正在一张一张地扫描运单,发出“出库”的甜美女声。车站外,一名男子正和车站老板一起,努力地把刚收到的大柜子放到拖车上,准备拖回家。

拿出来之后,我就跟在他后面走。路过楼里的蜂巢箱柜边,穿着工作服的快递员还在加班。

无论是以蜂巢箱为代表的快递柜,还是以菜鸟驿站为代表的暂存点,

它诞生之初,就是为了带来便利,即可以节省快递员的投递时间,也可以在收件人不能马上签收时作为替代。

然而,当设施成为企业争夺市场的工具时,收件人本应拥有的选择权随着快递市场的内卷化而消失。

讽刺的是,经过几年的对抗,无论是菜鸟驿站、蜂巢盒子,还是打价格战、推低派送费的快递公司,都没能提高自身的效益。

用游戏里的一句话来总结,

“一个操作猛如虎,一个看战绩。”

注:采访对象为化名。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