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网络营销模式(汽车数字化营销平台(11):动态平衡的营销协同体系)

编辑导语:在车企中,营销和销售的协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经常会因为一些交接问题而头疼。那么如何维持一个动态平衡的营销协作系统呢?笔者总结了相关的设计流程,供大家参考。让我们来看看。



企业经常看到营销(市场)和销售之间的争斗。营销说收到这么多线索,销售转化率太低。销售线索不够的时候,营销线索给的少;当有太多线索时,营销提供的线索质量很低。

老板经常被一些简单的营销或销售数字所迷惑。他总觉得有问题,却不知道谁对谁错。他只知道自己花了很多广告费和活动费,销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其实老板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些问题,还有采购/生产量(OEM)、库存/在途量、发货量、市场份额,这些都直接影响现金流和利润。

过去,老板们看到这种形式:

没有这样的结构化数据,对老板来说就是一个考验:无法展现因果关系,无法快速分析问题点,无法通过花钱解决营销和销售的矛盾。

一、让营销+销售体系动态平衡

如何真正平衡营销和销售的动态,让花出去的每一笔钱都有高产出,是一个很好的命题。2018年11月,某知名汽车品牌的CRM项目结束时,一位汽车企业运营管理的同学问我:产销协同和营销协同是品牌营销公司的难点,而营销协同比产销协同更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一直在思考,没有深入的推理。

2019年底,静下心来,从结果导向出发,拆解关键业务,整合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结构化呈现共性指标。促使我深层次推理的是,营销协作一旦解决,整体销量提升非常明显,尤其是拥有200家经销商的品牌车企。

二、动态平衡的营销协同模型



主要指标解释:

  • 市场占有率:这是衡量品牌老板或自行车部门负责人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区域市场表现的主要指标。市场份额分为区域市场和细分市场(自身+竞品)。对于管理者来说,主要看细分市场的比例。
  • 交付量:有交付才有许可量,才有市场份额。影响交付率的主要因素:预测的准确性,从主机厂采购的钱够不够,主机厂有没有车。前两个因素评估商店的运营能力。它还将涉及OTD订单的交付周期和交付率,并评估主机厂的运营能力。
  • 转化率:不同车企对转化率的定义不同。分子可能是营业额(线索),也可能是订单(线索),但这一切都取决于营销+销售这个整体。如果只看销售的转化能力,是基于应该跟进的线索量,而不是有效线索量。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成交额和订单量都是指线索量,而不是指成交笔数或订单量。当一个客户购买多辆车时,如果使用车数或订单量,转化率会突然增加,影响正常预测,导致盲目乐观,影响销售目标的达成。
  • 如果老板经常看这样结构化的指数行情,营销VS销售还不够好吵架!而且这些目标会被清晰的拆解,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指标。

    三、如果只是堆指标,那算不上深度推理

    动态平衡的价值在设定目标或调整某个量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可以向前向后推导。

    假设:转化率是在一段时间内确定的。增加有效销售线索的数量将会增加销售额。

    假设:固定周期内增加的有效线索数量在一定数量范围内。提高销售顾问的转化能力会提高转化率,缩短成交周期,增加销量是必然的。同样,增加试驾也会提高转化率。

    从以上两个假设可以看出,跟踪三个月的数据,老板会清楚地知道,是做广告寻找新线索,还是搞活动促进交流,或者提高销售顾问每个阶段的转化能力。根据以往的数据,把握活动的新增成本或ROI,就可以知道投入是否划算。

    对于销售副总/营销副总来说,如果想达成某个销售目标,可以通过和目前的实际情况对比,知道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活动,这样就可以达成每一个目标,进而完成销售目标。

    这样,除了满足上述以实现目标为动机的决策要求外,还能支持深层次管理意志的实现,留给大家去演绎。

    附:营销领域的四把尺子考验老板的决策能力,营销的全球运营能力,销售的销售管理能力,顾问的转化能力。

    贡献评估,销售漏斗(已发布,点击链接)

    网络营销模式



    #专栏作家#

    王建如,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王建如的星球B,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18年商业运营及运营平台规划建设经验,熟悉S2B2C商业模式中商业+数字化双中平台的规划及落地,专注于汽车、房地产等行业的商业/销售/服务/客户运营及数字化转型。甲方IT主管、乙方业务专家/产品团队负责人。

    本文原载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