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到家商家版电脑版怎么下载(京东吞下德邦,物流业继续上演“大鱼吃小鱼”)

德邦,这个曾经的物流行业“黄埔军校”,陷入内忧外患,最终选择被综合实力更强的京东物流“收编”。



文|马林,财经记者

编辑|余乐


2022年3月11日,在“靴子落地”传闻一个多月后,德邦(603056。老牌快递公司SH)宣布,京东物流将通过收购控股公司,控制德邦66.49%的股份。


公告称,为提高Debon集团下属物流业务板块的整合效率,本次要约收购旨在终止德邦的上市地位。也就是说,收购完成后,德邦将退市。


JD.COM在给媒体的通知中表示,双方将继续保持品牌和团队的独立运营,保持整体战略和业务方向不变,在快递、跨境、仓储、供应链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近年来,德邦快递主营业务持续萎缩,难以发展新的快递业务。据物流行业人士透露,2017年,集团董事长刘和德邦董事长就收购事宜进行了讨论,但在价格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


这并不是京东物流(2618.HK)第一次收购同行公司的股份。2020年,京东物流以30亿元的代价收购泛快递集团。2022年2月底,JD.COM集团完成了对即时配送平台达达的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京东物流收购德邦、道口、达达股份,还是顺丰此前收购DHL中国供应链业务、嘉里物流等公司,还是阿里菜鸟入股多家“通达”快递公司,都表明中国物流行业“大鱼”收购综合业务单一、市场单一的“小鱼”已成趋势。他们的国际同行联邦快递、UPS和DHL也是通过不断的并购发展起来的。


有业内人士预测,主营单一快递业务的安能、百世快递,以及在通达系已经落后的申通,未来可能都无法摆脱被收购的命运。


京东物流看中德邦哪些价值


德邦是从快递业务起家的。与C端消费者常用的快递到家服务不同,快递服务是指运送大件货物(30kg到500kg)的服务,B端客户是主流。


近年来,德邦也在发展快递业务(主要是大型快递业务),试图构建第二条增长曲线,但被业界普遍认为收效甚微。在快递运输的主战场,德邦也在顺丰、安能、一米滴答等新进入者的夹击下失去了份额,前路更加艰难。


目前从业务上看,德邦面临着各种压力。


首先,顺丰和通达快递公司做快递后,逐渐发现快递业务模式相似,与现有干线运输网络、中转站点、客户资源有很大的协同性。因此纷纷进入快递领域,可谓“降维打击”,使得快递市场竞争变得激烈。


其次,与快递行业类似,在快递行业,也存在直营模式和加盟模式的竞争。德邦和顺丰是直营模式,有执行力优势,但相比安能等加盟模式的快递公司,直营拓展较弱,这也是德邦被安能赶超的原因之一。


目前,在快递领域,近五年加盟模式的货运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4.4%,远高于直营模式,占总货运量的比重从29.8%提升至68.6%。


虽然德邦的业务面临诸多挑战,但业内认为德邦的价值依然存在。


科尔尼企业咨询全球合伙人宋对《财经十一》表示,德邦的服务能力和品牌效应还是很扎实的。对于京东物流这样有志于提升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的公司来说,整合德邦的资源是业务很好的补充,快递和快递件可以合并发货,节省了运力,内部协同效应很大。


京东物流擅长货源、仓储、终端配送。德邦拥有车辆和转运中心资源,服务人员和承运人管理经验丰富,可以补充京东物流的服务能力。


根据德邦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快递业务收入约占总收入的97%,达到218.61亿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德邦物流在中国拥有超过30,000个网点、140个仓库和超过2,000条干线航线。

京东到家商家版


虽然由于竞争激烈,快递行业已经走过了一段高速增长期,但行业仍会有小幅增长,需求会更多向C,向小批量、多次、高时效方向发展。德邦单独运营压力很大,但绑定京东物流这样的大平台后,竞争力可能会有所提升。


根据京东物流的通知,快递服务是京东物流高效触达客户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其快速扩大客户群。德邦物流的业务优势将为京东物流注入更多的资源和渠道,推动京东物流进入快递服务发展的快车道。


通知还称,对于德邦来说,入驻京东物流体系也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京东物流的数字化智能、供应链技术、商流优势也有利于德邦。


京东物流收购德邦股份会对竞争对手顺丰产生影响吗?


宋表示,京东物流与顺丰的竞争更多的是一体化供应链的服务。(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是指为商家提供仓配和库存管理服务,而不局限于快递业务,附加值更高。)收购德邦股份,补充了京东物流在快递和大宗快递方面的服务能力,不直接涉及一体化供应链业务。所以这次收购对顺丰影响不大。


此次购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快递行业格局的变化。


中国快递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只做快递业务的安能,目前市值只有60多亿元。2021年上市后,资本市场并不看好,拥有快递业务的百世集团在资本市场同样平淡。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底,百世集团在中国的快递业务已经被极兔收购。鉴于上述现实,安能和百世汇通未来也可能被收购。


德邦为何衰落


德邦也曾经辉煌过,经历了中国物流业20年的高速发展。


作为快递领域的“元老”,德邦曾经以更高的质量和规范的业务做到了行业的头把交椅,留下了同期发展的众多快递公司。


1996年,德邦董事长崔维星在广东创办崔氏货运公司;2004年,德邦物流成立,以公路货运价格推出航空空快递服务的创新服务。德邦的业务逐渐从区域扩展到全国。德邦2010年引入红杉资本,2018年经历了上市的高光时刻。


但从2017年开始,德邦营收增速逐年下滑,快递业务连年陷入负增长,目前仅占德邦总营收的三分之一,其余为快递收入。


不仅安能被快递“黑马”赶超,德邦也在与顺丰的竞争中落败。近年来,顺丰一直在扩大新业务的发展,包括快递业务。


2017年,德邦快递营收129亿元,顺丰的营收不到德邦的一半,是德邦快递的营收高峰期。


2019年顺丰营收126亿元,超过德邦快递112亿元的业务。


2020年,顺丰收入达到200多亿元,是德邦快递的两倍。


连云智库2021年7月发布的《快递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快递货运量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是安能、顺丰、米妮嘀嗒、百世快递、中通快递,并没有德邦的踪影。


感受到主营快递业务压力的德邦也做起了快递业务。2018年上市后,德邦物流更名为德邦快递,转型做大型快递业务(3-60kg),但效果并不理想。


快递行业竞争激烈,公司从快递业务延伸到快递业务是很自然的。快递业务的盈利和增长自然低于快递业务。快递小,效率更高,可以组合。快递的网络效应没有快递强。同时,快递在运输途中自动化程度较高,快递件大且不规范,自动化程度低,效率进一步弱化。


不仅德邦,百世、安能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都推出了包括大件快递在内的快递业务,但快递业务高度依赖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投入成本高,后来者难以脱颖而出。


目前快递收入占德邦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并且一直在增长,但在行业中的份额很小(不到0.7%),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在业务萎缩的压力下,崔维星试图通过管理体系寻找突破口,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管理,并借鉴华为的管理模式。


但是,公司员工对此并不看好。一位前德邦员工对《财经十一》表示,崔维星只是大规模、机械地模仿华为的管理,但他带领的团队未能很好地发展业务。“老板管理层缺乏核心目标,员工流失严重”。


很多业内人士惋惜德邦留不住人才。顺丰、安能、百世等物流公司从德邦挖走了大量员工,德邦甚至无奈沦落为物流行业“黄埔军校”的称号。


2018年,崔维星在德邦上市日的敲钟答谢会上说:“德邦创业22年,都说时间不等人,但我没有抽出时间,德邦物流也没有抽出时间。”


如今,被成立时间更短的后起之秀京东物流收购,崔维星将不再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可以说岁月从未饶过这家有着25年历史的中国物流公司。


作者是《财经》记者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