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将和大家分享一些Tik Tok操作的经验,主要包括从0操作Tik Tok的方法论,Tik Tok的推荐机制以及如何根据机制做好Tik Tok操作。
春节前,我和一个朋友分享了我在Tik Tok的运营经验。截至目前,他们的粉丝从5万增长到20万,矩阵粉丝突破200万。
与此同时,最近,我总是遇到许多对Tik Tok一无所知,但想成为Tik Tok行动的朋友。本质上,这其实是一个如何快速学习和熟悉新领域的问题。
今天,我系统地写下一些经验,主要包括从0开始操作Tik Tok的系统方法,以及简单介绍一下Tik Tok的推荐机制。
我们团队做的三个账号,两个月各涨了50万+,都是职场精准粉丝。这些成绩大概就是靠这一套东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Tik Tok从0到1的操作方法
当我们进入Tik Tok的新领域时,有四个步骤:
1.找出投标产品。
前段时间,我问一位云风的大四学生范琴——为什么你能在任何领域做得很好,你是如何快速熟悉新领域并做得很好的?
这位姐姐,大学获得了人大所有官方奖学金的最高等级。毕业后起初是行业销量前1%(戴尔电脑全国销量桂冠);后来是业内1%的产品经理(百度明星产品经理,拯救了濒临废弃的产品数据upup,业绩一直Top 10%);后来是航天集团历史上唯一的分公司航天集团35位专家之一。
师姐这样回答我:
我很赞同大姐说的话。在成为Tik Tok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可能也做了同样的事情。
我们的Tik Tok账户是一个工作场所账户。我接手的时候,它已经有5万粉丝了,但是增长有些乏力。我接手后,不知所措。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以前,我在Tik Tok甚至不是一个重度用户,我很少使用它。好在有那么多竞品等着我们去学习和超越。
我们花了3天左右的时间,研究谁是我们应该学习和超越的标杆账号。
如何快速知道你的竞争对手是谁?
首先,确定自己的定位
Tik Tok那么多浴盆,很多都是神技/神颜值/神搞笑的视频。从一开始我们就明确了搞笑部分不是我们的主要学习对象。因为我们的产品是聚集关注职场成长的人,未来我们会让这些人为我们的知识产品买单。
这部分明确之后,那些跳舞的小姐姐,那些搞笑的办公室视频,就不再是我们重点学习的对象了。我们的竞品定义是——做知识IP的头部账户。
其次,确定优质账户的数据指标
没有指标,就无法快速明确谁是学习目标。
一开始我们没有概念,在懵懂中确定了两个指标:一是粉丝总数超过50万;第二,单个视频粉数据高。
其实前者意味着账户整体运营能力好,后者意味着账户运营效率高。相比30万人发100个视频粉丝,当然要学会多发30个视频粉丝还有30万人。
第三,通过自寻+求教,找到符合这些数据指标的账号
1.向知道该做什么的人寻求建议永远是最可靠和快捷的方法。
我们问了Tik Tok的运营生,哪些知识产权的账号做的比较好?
Tik Tok推荐的账号中,“醉鹅妈妈”和“丁香妈妈”都很不错。他们的平均粉丝数比较高,总粉丝数也比较好。
2.利用新榜等第三方平台,了解有哪些优质账号。
许多学生可能会说,你很幸运能和Tik Tok的同学取得联系。但只要有心,不用第一步,还是可以找到目标账号的。
百度搜索“Tik Tok V”等关键词,会发现很多重要的浴盆。在这个过程中,我以时尚博主的身份关注了“赤木刚宪”。团队的朋友还找了两个小程序,可以大致查询Tik Tok分类的KOL列表,分享给大家(TooBigData,摇大)。
3.直接在Tik Tok搜索
在“用户”一栏搜索职场,发现了很多职场大小;在视频一栏搜索“职场/加薪”也搜到了很多职场大小。
比如我们见过像“志哥大叔”这样的故事演绎的账号,还有像“职场学前的亲”这样的小剧场加总结陈述的账号。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以PPT视频起家的大账号。
经过这三步,大部分职场顶尖账号都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在筛选竞品的时候,要尽可能详尽地寻找。
原因也很简单。如果你找到10个账号,你觉得最应该研究的账号很可能不是你最应该研究的,因为池子太小了。
最后大概看了一下100+的账号,90%以上都是队友搜的。所以,你看,不要把联系不到Tik Tok作业同学作为你做不好的借口。
最后,你想学哪个竞赛者的账号?
1.在其他平台上特别受欢迎的大型Tik Tok可能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微信官方账号或者微博的大V会入驻Tik Tok,官方可能有资源支持,他们在Tik Tok的粉丝自然会加入进来。如果以他们为主要学习对象,可能会误入歧途。
就像做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一样。菜头先生的文笔你是学不来的。人们在博客时代积累了无数的粉丝。当他们转到微信时,每个人都阅读他们写的内容。如果新人做自媒体、学习、菜头老师的文章结构和选题方向,有很大概率会出错。
相反,那些你从没听说过但在Tik Tok有很多粉丝的账号可能是学习的重点。
2.榜样太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学习的。
以我们自己为例,我们将这100多个账号分为三类:PPT类、主播单谈类(以丁香医生、丁香妈妈、醉鹅娘为代表)、真人剧场类(以账号为代表:芝哥大叔、兰等)。
我接手的时候,我们的账号在做PPT视频,数据增长很慢。我们仔细看了一下几百万PPT粉丝的大号,最近的点赞都很低,有的还不贴。我们判断PPT内容,至少在职场上,不那么受用户欢迎。真人出境的视频平均数据不错,所以我们重点关注后两者。
2.竞争产品分析
找到竞品只是第一步,最难的在后面。其中,拆分学习竞品的优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你不知道别人哪里做得好,你怎么知道去哪里学习?
竞品分析,该怎么办?
第一步,分析账号内所有视频的共性
视频拆解的维度要明确,选题方向/剧本结构/拍摄手法/视频剪辑包装/视频标题和留言区几个板块缺一不可。
很多人在分析别人的视频时,都是凭个人感觉,这就是懒。
在研究一个账号的时候,一定要把一个视频的成分分开,一个一个的分析。因为成功往往是多个要素积累的结果,错过太多要素后的分析结果很可能是错误的。
举个具体的例子,前面我们把“志哥叔叔”这个账号拆分了。我们从来没有在其他平台上看到过这个账号。应该是Tik Tok本地的大号。他们的视频平均赞在1万左右,爆款视频赞20万+。目前有190万粉丝。
这是一个由老板和员工两个角色组成的职场账号。每个员工都会和老板进行一次对话,在对话中说出一个职场真相。
我们分别拆解了剧本/拍摄形式/配乐/视频包装:
至于剧本,我们是边看视频边录剧本的。然后是选题方向、剧本平均字数(关系视频时长)和剧本结构(人物/冲突等。)都算。
我们发现它的视频比较长,平均50s左右,但是知名度很高,我总能看得津津有味。
他的剧本为什么这么吸引人?
有几点特别重要:
第一,视频一直在讲故事,不是小剧场+推理。在故事的开头,老板通常会否定员工,这可以引起用户的好奇心。
第二,故事特别接地气,例子非常通俗易懂,这是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的。
第三,老板本人应该是剧本创作人。演绎的非常真实自然,不会让人觉得是在演什么。
关于视频包装,它的视频包装很简单;然而,也有亮点。在视频的最后一帧,会潜移默化地引导用户去赞(赞多了,推荐就会好,具体的Tik Tok推荐原则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讨论)。
第二步,分析账号的爆炸式选题与其普通选题的区别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分析了Tik Tok涨粉的路径,提到账号的涨粉大多来自爆款视频。
既然爆款这么厉害,那么我们在分析一个账号的视频共性的时候,下一步要分析的就是——它的爆款视频为什么会爆炸。
同样的拍摄方式,同样的演员,但视频赞和粉数据却可以相差百倍。我们自己的爆款视频,有的能带来10万+的粉,但大部分可能带来1000+或者上千的粉。爆款视频通常比选题要好,这也是内容创作的灵魂。
重要的是分析这些爆款视频的话题,记住它们的共性。
比如我们自己总结“志哥叔叔”的视频,发现强调“员工要多动脑筋”的视频更容易爆炸。《兰》的视频,讲的是“加班/涨薪”等员工与老板的矛盾冲突,更容易爆炸。
中间的差异大部分是因为账户设置的差异。兰从员工的角度选题目,志哥大叔从老板的角度选题目。
这两类题目的方向都得到了市场的验证,我们在做后面的题目时也会重点关注。
竞品分析有两个特别提醒:
第一,在不确定自己适合学习什么样的视频的时候,竞品分析要几类视频同时做。
一开始我们从100+个视频中选了三个我们认为可能更适合我们的风格。我们不知道哪个更合适。
所以我们实际上把兰小白/芝哥叔叔/丁香医生&妈妈都分了。如果你基于主观判断把另外三个抹掉,只留下一个进行分析,其实很可能抹杀了自己崛起的可能性。比较合适的方法应该是同步分析,分别测试,选择数据较好的一个。
第二,关于竞品的分析,我建议所有的想法都要有文档记录。
一份好的竞争产品分析应该是一份详细而全面的评审报告。只有口头分析往往过于肤浅和不完整,以后可能会忘记。
3.验证竞争产品分析的方法。
拆解完竞品视频的特征,接下来就是验证我们的分析是否正确。如果验证没问题,就大规模快速创建;如果验证不OK,就需要继续寻找新的方法。
这个阶段本质上是模仿的阶段。竞品投标和分析的过程,类似于学习如何打扮别人的过程。
有个小姐穿衣服很好看,我们就去分析她怎么穿,怎么搭配颜色,怎么选模特。当我们完成分析后,我们将自己尝试。我们跟她学学怎么穿,看能不能学到精髓。
当我们分析完竞品是怎么做视频的,还要自己做视频,看看数据是不是更好,甚至不如别人。
首先,为了减少变量,建议先做竞品爆款视频的相似选题
如果一开始自己做创新选题,视频资料不好,不太好判断是选题还是视频形式。先试着做类似话题的竞品爆款吧。
比如蓝做了一个视频《老板不付加班费怎么办》。然后我们根据兰的拍摄形式和剧本结构重写一个新的剧本,看看用户是否买单。
就好像,你觉得小姐姐穿衣服好看是因为她那件粉丝大衣配白裙在颜色和款式上都很知性。那么你学习的时候,最好先试试这两种颜色和款式的搭配。如果变数太多,比如你试了范的大衣和白裤子,都不好看,不知道是款式还是颜色。
总之,前几个视频要无限贴近竞品的拍摄形式、演员状态、选题、结构。一般需要10个视频左右,看数据是否可以。
二、方法论验证OK,大胆创造新题材,拍摄形式和演员结构要创新
如果方法论验证还可以的话,接下来就是彻底放弃竞品的选题,做自己的内容。选题是决定账差的决定性因素。
Tik Tok的推荐是基于兴趣。机器会先把你的视频推荐给一部分用户(冷启动),然后根据用户反馈判断是否继续推送给更多用户。用户反馈数据有很多维度,包括好评率/互动率/播放率等等。
那么,如何提高好评率/互动率/完成率等数据呢?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一点。但我想说,所有这些因素的关键是选题和剧本。
1.要做好选题,你必须了解Tik Tok的用户是什么样的人。
想了解更多Tik Tok用户,请多刷“推荐”频道的高赞视频。
Tik Tok的用户很不一样:年轻,不喜欢闷闷的东西;他们习惯了短视频,如果视频的前三秒不能打动他们,他们可能会迷失;他们喜欢美好的东西,不喜欢俗气的东西(俗气的情话除外)。
当然,Tik Tok用户和其他平台用户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也有生活和职场上的各种困惑,也有迷茫和纠结。
2.知道了Tik Tok的用户是谁,再选题目就不会跑太远了。
一方面,类似账号做过的爆款话题,还是我们的宝库。这类题目经过了数据的检验,如果能有新的思路或者阐述的角度,还是值得做的。
比如之前有个爆款视频话题“要不要查询同事工资”,创作者认为无法查询;但我们认为,这其实是公司洗脑的体现。我们也尝试了这个话题,得到了10万+的赞。
另一方面,同领域微信官方账号/知乎/微博中的热门话题依然是用户关注的痛点。
比如:你想去大城市工作还是小城市工作?怎么跟领导涨工资?这些困扰每一代人的职场问题,也一定是现阶段年轻人的焦点话题。
4.推陈出新
当你学会了前几步,不断尝试,坚持做下去,通常几个月之内,你就已经是一个拥有近百万精准粉丝的账号了。
但是你可能不满意。你想比你的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这个时候,你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真正脱颖而出。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账号不断向志哥叔学习,他能做得比志哥叔更好的可能性有多大?就像市场上的《爸爸去哪儿》。你拍《妈妈是超人》是无法超越前者的。你可能要做《中国嘻哈》才能超越前者。
当然,账户创新可能没有上述案例那么巨大。也许一个小小的创新会让Tik Tok的用户眼前一亮。
比如很多医生在Tik Tok做科普的时候,都是对着镜头前的提词器读干货,但最近一个敲木鱼的医生入驻,让我眼前一亮。
创新的前提其实是对用户的理解。当你足够了解你的用户,你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你就更有可能击中他们的痛点。要了解用户,不能只看同类视频。我们虽然是运营知识视频,但是每天刷推荐频道,看Tik Tok用户最喜欢的高赞娱乐/搞笑视频,形式和话题都是有选择的。
这是对从0开始学习和操作Tik Tok的方法论的概述。
其实快速熟悉一个新领域的方法都是一样的:找到标杆——拆解标杆的优点——形成自己的方法论——验证方法论——推陈出新超越方法论,等等。
二、Tik Tok的推荐机制
头条产品的推荐机制也差不多。机器会先把你的内容推荐给一部分用户,根据用户的数据反馈决定是否推荐给更多的人。如果数据反馈是正面的,机器会推荐给更多人,否则会停止推荐。
你肯定会问,数据反馈具体包括哪些维度的指标?
就文章而言,点击率和阅读率很重要。机器将分析文本数据,向可能对你的内容感兴趣的人推荐文章,并观察读者的反馈。如果一篇文章没有用户点击(点击率差),或者用户点击后发现质量差,马上退出(跳出率高),机器会认为这篇文章有很大概率不是好内容。
短视频的推荐大概也是这样。短视频的好评率/完成率/互动率都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如果显示一个抖音视频,用户看不完再撤,说明内容不是很吸引人或者没什么干货。如果看完不喜欢,很大概率内容没有那么出乎意料。
至于如何改进推荐,我们一直在探索,分享一些有价值的观点:
1。如何提高完成率和好评率?
完成率是指有多少播放过视频的用户看完了视频。
当然,提高播出率最重要的是剧本的选题,这是个很无聊的话题,没人想看。此外,以下几点很重要:
第一,一开始不要马虎,赶紧切入。用户可能只需要3s就能判断自己是否想看。如果他们一开始拖延,大多数用户会离开。
第二,剧本的结构,要有过渡。哪怕是一分钟的剧本,哪怕是单机剧本,都要有“后面干货”的悬念/否定/怀疑/期待,让用户有兴趣看下去。(如果把竞品尺寸和自己的爆款视频拆分,会有很多收获。)
第三,关注分数。多使用Tik Tok的热门得分,数据通常比没有得分好得多。
第四,视频的画质应该高一点,低一点。Tik Tok的用户整体比较年轻,太土的话用户的拒绝率会更高。
2.如何提高互动率
所谓互动率,主要是指用户的评论意向有多高,而不是用户评论后你的回应率。
我觉得有两种提高互动率的方法比较好用:
一种是在评论区嵌入有趣或者干货的评论。
Tik Tok用户其实很喜欢看神评论,很多视频的留言区都很精彩,甚至比视频本身还有趣。
我们一般会在评论区埋下3条左右的评论,可以用来质疑话题内容,嘲讽话题内容,或者提出非常尖锐的问题。总之要能吸引用户留下来看看,吸引用户关注评论区甚至直接参与话题讨论。
这有两个好处:一是互动率提高;第二,播出完成率和停留时间也有所提高。
二是在短视频(套路)的标题中预热提问。
比如之前的题目是讨论发薪日和公司牛逼的关系。视频显示,大部分好公司都是15号之前发工资。在视频的标题中,我们引导用户留下关于他们发薪日的信息,以及是否批准我们的小总结。留言区很热,带动了整体视频数据。
三。结论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最后,我想特别强调几点:
首先,把眼光放长远。不要以为2周拿不到20万粉就失败了。
市面上很多培训班都喜欢讲一个视频爆20万的故事,但他可能没有讲过。那个号上再也没有过第二个爆炸视频,这辈子涌现了20万粉丝。
不能复制的方法论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方法论。对自己有信心,对时间也有一些信心。
第二,要勤奋。光靠勤奋就能打败大多数人。
不用憋一个大招。边做边憋,很靠谱。我们在做Tik Tok的时候,很多账号单个视频的平均数据其实比我们好,但是我们发帖的频率是对方的两倍,所以后来的账号的数据在一开始就超过了大部分竞品账号。
第三,要时刻关注Tik Tok官方的动作和报道,观察Tik Tok的操作手法(但要有自己的判断)
市面上的培训班很多,内容很水。拿一个几个月的意外爆炸案来说。在过去几个月的招生过程中,偶尔会选出一个优秀的学生,他能讲几个月。
我的建议是培训班可以上,但是你要有脑子,鉴别一下是否真的可以重用。
歪门邪道少,没有平台会喜欢这个账号。辛辛苦苦30万,拿个头衔,没意思。更重要的是向依靠内容/常规运营手段的账号学习。
这篇文章我早就写完了,后来就没发了。感觉两个月增加50万不算多,有点不好意思发。
上个星期,我遇到了让我分享运营经验的朋友,他们告诉我,Matrix的粉丝已经达到了200万。感觉有些激动,想想还是发出来了,不管完整不完整,也是自己的思考体会。
作者:胡瘦,互联网运营经验丰富,专注自媒体运营/社群运营。微信官方账号:胡寿寿爱学习(微信ID: huding2),不定期写有深度的文章,分享干货。
资料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dR9DNUQeG2TfrAXUUtKEA
本文由@胡瘦瘦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