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便利店重新出现在北京地铁。据官方披露,2021年底已安装130家便利店。有人说,“北京终于告别了地铁便利店的荒漠。”
遍地开花的便利店为通勤者提供了便利。记者走访多日后发现,饭团、寿司、三明治、汉堡等即食食品是最畅销的商品,但热食、热饮、充电宝的匮乏也让不少人后悔不已。
上下班路上有“烟火”
晚上9点,地铁6号线青年路站D+便利店里,上下6层的冷藏冰柜只有顶楼一排三明治,其余货架上散落着几个饭团和蛋糕,大部分都卖完了,只剩下价格标签。“我每天下班都会路过这里,有时候会买个三明治或者饭团当第二天的早餐。”正在退房的高女士说。
这家便利店从装修风格到商品陈列,都有一种新潮时尚的气息。店门两边写着“爱北京”“中国制造”的巨幅招牌,悄悄地吸引着路人和远处人们的目光。记者注意到,即使是从地铁站东入口进站的乘客,也是径直穿过站厅,来到这家便利店买早餐。
2021年,随着罗森、多点、景光、D+等的开业,便利店,如面包、三明治、汉堡、饭团等便携式餐食将重现北京地铁,方便通勤者解决早晚餐问题。
地铁8号线育新站门口,多点便利店外“开在时代,领先未来,和谐穿越北京”的标语让不少乘客眼前一亮。除了食物和饮料,还有纸巾和创可贴以满足紧急需要。“回家前在这里买个酸辣粉和面包,回家就能立马追剧了。”正在购物的乘客表示,他们每天都通过这个地铁站通勤。“虽然不是每天都有东西买,但一想到地铁里的便利店,我就觉得很有安全感。”
地铁5号线和平里北街站罗森便利店开业半年后的销售数据显示,早晚高峰时段也是客流最集中的时间段。其中,上午7点到9点的销售比例为36%,下午5点到7点的销售比例为26%。
老北京品牌贴近年轻人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北京的老字号也渴望进入地铁。
地铁7号线广渠门内的景光便利店是北京一清食品集团在地铁站内开设的便利店。开业不到一个月就积累了不少“回头客”。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便利店门口,左侧一层摆放着6筐瓶装北冰洋汽水,右侧货架上摆放着一排排老北京瓷罐酸奶和罐装北冰洋汽水,中间货架上摆放着几十个伊利面包和饼干。
“这些是百年伊利的经典面包,冰柜里有沙拉、盖浇饭、三明治。你想要什么?你再买两件我就给你打折!”店员热情地介绍,生鲜当天进货,当天销售。
记者现场观察了15分钟,3名年轻人先后进店购买伊利面包、摩奇酸梅汤等老字号产品。“现在还在试运营期,每天大概有100单左右。年轻顾客主要是买菜,很多买菜或者接孩子的老人也愿意买一些老式面包。”店员说。
地铁5号线永和宫站的帝道店是北京稻香村的又一家名店,开在地铁站内。红底金字的对联,庭院风景的灯箱,四合院建筑的墙面等元素,为这个小房间增添了浓浓的京味空。记者注意到,在这家便利店里,除了北京稻香村各个门店常见的北京八块、波波盒等点心礼盒外,还有专为地铁便利店设计的简易紫菜饼、飓风抹茶红豆饼等糕点。
即食食品是最受欢迎的
上班族最喜欢买什么?记者发现,冷藏货架上的饭团、寿司、三明治、汉堡、便当等即食食品是以往旅客购买最多的商品。临近傍晚打烊时间,地铁5号线和平里北街罗森便利店、地铁6号线青年路站D+便利店、地铁10号线何世礼多点便利店的冷藏货架上,三明治、汤圆、纸杯蛋糕、豆浆等生鲜食品寥寥无几。
“这些即食生鲜食品,购买当天就卖,卖不完的就退回厂家集中处理。”青年路地铁站D+便利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开业几个月以来客流逐渐稳定,店内会根据平日和周末的不同销售情况调整进货量,尽量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减少食物浪费。
然而,乘客也有一些未满足的需求。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由于北京地铁对供水、排水、用电有严格的规定,所以不方便出售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关东煮、咖啡、豆浆等热食地铁便利店,共享充电宝也不见了踪影。
D+便利店的店员告诉记者,开业一个多月,顾客问得最多的就是有没有热饮、充电宝、香烟。但是根据地铁站的管理规定,大功率电器是不能布放的,站内禁止吸烟,所以不能像地面便利店一样售卖。“现在店里有微波炉可以加热食物。”店员补充道。
未来需要建设地下商业服务系统[/s2/]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北京地铁便利店的建设非常必要。但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并不完全以商家和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还需要平衡客流和安全的关系,这就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虽然地铁上的人很多,但是便利店高毛利的商品和食品消费是受条件限制的。在发展初期,应该鼓励更多的品牌入驻,进行优化调整。”
在赖阳看来,便利店只是整个地铁业务的一部分。下一步,地铁便民服务的发展不仅是开设便利店,丰富店内商品内容,还要在整个设计理念和功能上实现创新,将地铁商业与周边地区空连接起来,在地铁站与周边商圈、建筑的相关连接点和走廊,鼓励发展各类便民商业,促进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