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删除百度快照上的qq说说和qq相册和qq照片(女子照片被好友盗发到色情群:7300人“围观”,有人私信骚扰)

极讯见习记者李阳

近日,在福州上大学的小D发现,自己平时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照片被盗,并发布在外网一个有7300多个群友的色情群里进行评论。发布者其实是一个认识她6年的男性朋友。报警后,D让朋友将自己的遭遇发布在微信官方账号上,希望以此警示正在被侵害的女孩。

律师表示,这种行为可能涉嫌以侮辱等方式侵犯被害人名誉权。建议女生平时注意信息安全保护,尽量不要将自己和家人的照片、视频公开发展到网上。



D的小照片发给了网外色情集团的采访对象供图。

照片被发到网外色情群,“真凶”竟然是6年好友

“你好,小姐,你的一些照片已经发到一些YY的群里提醒你了。”

24日晚,小D在微博中收到一个陌生网友小蓝的私信。根据这位陌生人提供的照片,小D发现自己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部分照片被盗用,发布在外网的一个色情群“盯着聊天”里。她让朋友加入群,发现群里有400多张关于她的照片,700多条关于她的难听的话。

肖发现,这些被盗照片跨度很大,从2019年夏天到现在,包括她在朋友圈发布的一些日常照片,但已经看不到了,微博发布的日常照片和与几个亲戚朋友分享的随机照片。更让她震惊的是,她发现这些照片的侵权发布者是她六年的密友,一个叫小啊的大学生,她“家境殷实,人很优秀,女朋友评价也很乖巧正直”。

25日中午,小D去派出所报警。在小D的追问下,小啊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称将删除所有照片。最后,在小啊承诺消除影响并给予精神赔偿后,小D不再追究小啊的责任。



d到派出所报警,警方接受了被采访人提供的图片。

d请她的朋友周晓将她的经历发布到微信官方账号。当肖告诉自己这件事时,她说事情发生后,她开始夜不能寐,“不知道存了多少照片,用了多少”。她通过百度地图识别搜索朋友在网上发布的图片,找出了一夜情、交友等信息。

文章发表后,被转载至各平台,引起极大关注。作者周晓收到了大量的留言和私信,发现一些女孩和她的朋友一样,不同程度地遭受着周围人的侵害。“有的是因为硬盘坏了送修,然后发现自己的日常照片被维修人员泄露到外网的‘贱人投稿箱’了;有的在微博里找到自己的私信,突然在某一天被各种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晚上多少钱’的骚扰信息攻击。”



一些女孩因为她们的照片被发布到网上而受到骚扰。受访者供图

d和周晓希望这段经历能警示更多正在被侵害伤害的女孩,鼓励那些受到伤害却没有勇气维权的女孩。

在7000多人的色情群里,每天都有人“牺牲”自己的朋友

今年春节前后,小兰开始提醒那些被私信侵权的人。小d是他警告的女生之一。

30日上午,小兰告诉吉姆新闻记者,起初他只是正常上网,喜欢看网上漂亮女孩的图片。渐渐地,他发现不对劲了。“有些照片是别人偷的,总有人公开。他们被随意用猥亵的话侮辱。后来我也在外网上看到一些,里面的评论更是惨不忍睹。”

小蓝看到它时变得越来越沮丧。在和别人争论了几次,被嘲笑这件事之后,他决定停止这种行为。“所以我试着去做。一旦成功了,我很有成就感,就坚持下来了。”

如何删除百度快照

据小蓝统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提醒了五六十个女孩。他提醒过的女生,有的会调查、报警或起诉,有的会警告发布者删除照片,有的会置之不理。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透露成功的经历。“我在百度贴吧看到她的照片,上面有她的水印,就找到了她。她出示帖子后说,偷图贼偷的不仅是她的,还有她闺蜜的,于是通过聊天发照片把可见功能设置到特定的人,找到了照片发布者。图贼是她的一个很要好的男朋友,也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最后,女孩报了警。”小兰说,从那以后,女生就很少发照片了。“她说是受这件事影响。”

小D的经历被传到网上后,这个叫“盯着聊”的群依然存在。这个群里有7300多个好友,群里聊天很活跃。29日,吉姆新闻记者在加入该群后发现,不断有新人加入该群,群友并没有停止发布他们称之为“朋友”、“闺蜜”或“闺蜜”的照片,群友还在说“牺牲你的闺蜜、女神、姐妹、朋友”。每次发布女生照片,都会有一些群友用淫秽语言评论,甚至有人发布侮辱照片的视频。



还有群友在群里发布好友照片截图。

周晓说无数新鲜的女人在这里被意淫。“这7300多人的群体只是冰山一角。”

涉嫌侵犯肖像权、名誉权维权有三步

小啊的行为是否涉嫌违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肖志远告诉吉姆新闻记者,在这个案例中,小啊作为小D的朋友,在小D的社交媒体上看到照片,并在未经她允许的情况下传播到其他社交平台。虽然小D曾经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过照片,但并不代表放弃肖像权。如果将肖像用于商业目的或其他用途,首先侵犯了肖像权。另外,由于照片出现在一些淫秽或者特殊的场合,可能会对个人的名誉造成负面影响,涉嫌侵犯被害人名誉权。

湖北梓儒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佩表示,此次事件中的具体行为可能涉嫌以侮辱等方式侵犯受害人的名誉权。犯罪者的行为使网络受众对受害者做出负面的道德评价,导致受害者的社会评价降低。如果有其他严重后果,可能触犯刑法,承担刑事责任。

当受害者受到这种侵害时应该怎么做?肖志远建议:第一,可以直接联系相关网站,要求他们删除服务器里的相关照片。因为当照片已经发布后,即使发件人删除了照片,也可能有其他人保存了照片,并再次发布在同一个网站或社交平台上,所以向网站发函删除并屏蔽照片。第二,可以对照片发布者进行警告,责令其尽快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删除照片,尽可能消除影响,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行为。第三,网站内图片发布者的所有侵权内容都要保留,通过公证的方式固定证据,随时准备起诉。起诉前可以向法院申请行为保全,要求网站删除图片,责令发布者删除图片等。

屡禁不止维权难,律师建议保护信息

小D的经历并不是个例。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搜索“照片侵权”这个关键词,很多人在里面分享照片侵权的经历,希望能够维权。

肖志远说,如今,社交媒体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缺乏自我信息保护意识,发布照片、行动轨迹等。大量出现在社交媒体上,为他人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部分网民个人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出于炫耀、求新等心理参与这类行为。加之在虚拟世界中并非实名,侵权方便,违法成本低,导致此类事件屡禁不止。

很多有同样遭遇的受害者都遇到了维权困难,不得不吃“哑巴亏”。肖志远认为,维权难是客观现象。首先和东方文化有关,东方文化是典型的耻感文化。受害者一般不愿意公开此类侵权事件,或者被朋友劝说,在熟人圈子里选择和解。其次,维权,尤其是外网维权,程序复杂耗时,赔偿金额不高。很多受害者因为太麻烦而选择和解。再次,这种侵权行为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往往在网络上开始传播时,当事人并不知情,无法在第一时间介入并制止侵权行为。“案件中,小D通过报警解决了问题,公安机关网监部门可以帮助固定证据,有利于其后期侵权起诉。”

“信息安全主要靠我们自己保护。毕竟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王佩律师建议:慎用公共网络;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发布生活相关内容时,建议设置公开时间,尽量不发或少发自己和家人的照片、视频,或者注意拍照的角度;警惕来历不明的小程序,验证码等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吉姆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请提供新闻线索。一旦被收养,你会得到报酬。24小时举报热线027-86777777。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