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拼多多发布公告。近日网络密集爆发与其砍价模式有关的负面新闻,如“女子砍价被骗50万上吊”、“夫妻砍价被扣60万跳楼”、“砍价被盗银行账户”等,均为谣言,并表示已联系警方报案。
不过,在这里,我有点好奇。作为电商平台,为何从未出现过“女子淘宝砍价被骗50万上吊”“夫妻JD.COM砍价被扣60万跳楼”等信息?
归根结底,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都是拼多多的“讨价还价”模式造成的。那么什么是讨价还价呢?为什么「砍价」听起来好像和团购一样,有传言说人在利人利己的模式下会血本无归?
我觉得这一切都值得深入研究。
1.拼多多的砍价模式是怎样的?
先来解释一下拼多多的砍价模式。我们来看看官方的规则。
我简单说一下,就是说官方会定期发出各种袜子、裤子、衣服、热水袋等商品,用户拉人头就可以免费领取。
但是拼多多官方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有多少人可以获得该产品的数字,所以用户必须不断拉人才能免费获得该产品。
表面上看,格局简单,背后却很复杂,涉及各种层面的问题。
第二,砍价模式让拼多多成为电商的“征途”。
首先必须承认,砍价模式让拼多多高速成长,超越了其他同类产品,最快吃掉了微信的社交红利。虽然拼团模式和砍价模式都是利用社交关系来驱动用户,但是拼团模式还是需要用户付出金钱成本才能获得商品。而在砍价模式下,用户不需要支付1分钱的成本,这些对价格敏感的用户根本不在乎时间成本,愿意为拼多多做大量的免费宣传,可以算是典型的“黑客成长”。
就像史玉柱初入网游时的精准观察,有一部分用户愿意用金钱换取游戏中的等级和装备,但也有一部分用户对价格敏感,不愿意消费,却愿意在游戏中花费大量时间,而《征途》的推出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后者的需求,所以是很大的成功。
拼多多也在电商领域重演了“征途”的胜利。
此外,更重要的是,议价模式对平台不构成任何风险。首先,成本风险是不存在的,从一开始就可以控制成本。
其次,不存在法律风险,因为没有用户实际消费行为,也没有告诉用户要多少头才能拿货,所以不存在法律欺诈。
第三,“砍价”模式有原罪,类似于“1元购”的本质
一是议价模式存在严重的规则漏洞,导致黑产的诞生
官方是想用砍价的方式让用户拉身边的朋友,但是对于想便宜的用户来说,他们会想到更多的“歪点子”,找更多不相干的人“砍价”,所以自然会有相关的黑产来满足这种需求。对于黑产来说,这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服务,可以通过收费来满足用户的“砍价”需求。
于是,黑产把拼多多里的免费“砍价”变成了收费“砍价”。
比如下面在微信群里明码标价拼多多砍价。
比如下面,与刷票、看微信文章相关的行业,已经出现了刷拼多多的砍价。
此外,淘宝上的拼多多砍价群销量很高。
其次,砍价在本质上类似于不同形式的“/s2/]1元购买”
再来回顾一下被相关部门勒令关停的“1元购”。“1元购”的模式是网站提供商品,用户可以花钱抽奖。他们花的钱越多,中奖的概率就越大。很多用户把它当成赌博和上瘾,花费可观。
最后很多赌博成瘾的人花了很多钱,最后来平台讨债。比如2016年,有人在网易大厦前拉起横幅,声称网易一元夺宝,毁了他家。
拼多多砍价的问题在于,黑产诞生后,用户会通过购买黑产来获得商品,于是就变成了只要用户多花钱,就有更大的机会获得某种商品,这其实和“1元购”没有本质区别。
这也意味着一些用户将为一些商品支付高价——甚至比1元钱购买的商品价格多得多。
所以,自然会有用户愿意付出更多的钱来获得想要的商品,而一旦有了沉没成本,看到商品没有了,又不愿意承担损失,就会继续加大投机,导致不良后果。
品多多“砍价”血本无归的消息可能是假的,但有人把品多多的“砍价”当成赌博游戏,越来越沉迷,不断投入,可能是真的。
这种形式投机的存在,也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第四,关闭“砍价”可能是拼多多最大的社会责任。
“砍价”模式可能没什么问题,但黑产让它变成了赌博。对于拼多多这个平台来说,它的成本是固定的,不会有什么损失和影响,但是对于社会来说,却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对于现阶段的拼多多来说,不仅要考虑自身业务的增长,还要考虑更多的社会责任。
从长远来看,黑产是禁不了的,只要“讨价还价”继续存在,就一定会继续推动黑产的发展,对社会的不良影响也会继续扩大。
在我看来,关闭“砍价”是拼多多最好的选择,而不是等着相关部门再下命令。届时将不仅仅涉及“讨价还价”,更有可能是更全面的整改——这个可以参考。
#专栏作家#[/s2/]
程哲,微信微信官方账号:shouxifayanzh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于工具和产品以及人工智能,擅长AXURE,对阅读和思考感兴趣。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