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开放平台是干什么用的(所有电商平台必须加密客户信息?信息或假,趋势是真)




近日,一条疑似来自工信部的消息在各大互联网和直播电商社区传播。





面对“新政”的谣言,许多人开始恐慌,提出了许多应急措施:


包引流,如果还没开始,就来不及了。


给短信加粉。最近10天,用户先洗了。


花钱买流量的方式是行不通的。要及时引导用户添加企业微信、粉丝群,或者任何直接一对一、点对点的获取渠道。


在自建CRM/ERP系统之前,那些拯救了几千万客户的人还能奋斗,现在想出口已经来不及了。


有人认为“新政”将对所有二级电商、公域转私域运营、一级电商平台客户转微信运营等产生毁灭性影响。从那以后顾客就很冷淡了。


有人认为“新政”将极大影响广告投放,包括直播、千传、鲁班、平台卖货等方式将被全面封杀,数字营销即将崩盘。




业内人士对“新政”的分析。来源:聚美利


那么,这个“新政”是真是假呢?


通过查询工信部官网,目前还没有找到消息的确切来源。在询问了多位私域玩家、直播电商玩家、互联网从业者后,无一人对澎湃新闻给出确认回复。


平台方面,截至记者发稿,Aauto Quicker和Tik Tok官方暂时没有回应,淘宝直播负责人回复“还没听说这个消息。”


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财经从监管部门了解到,该消息为谣言:“这是(电商平台)企业自身的行为,并没有其他监管部门的要求。这是他们自己为了防止用户信息泄露被诈骗分子利用而加强防范的措施。"


基于现有的信息,对于所谓的“新政”暂时可以谨慎观望





“新政”虽存疑但用户数据保护政策却早已出台


7月6日,阿里巴巴开放平台发布《关于依法加强消费者订单敏感信息保护的公告》。公告显示,平台将在订单处理环节启动消费者敏感信息保护方案,对消费者个人敏感信息采取加密、去识别等安全技术措施,申请修改时间为7月6日至8月15日。





7月9日,JD.COM发布“京东用户订单隐私安全方案”,号称保证JD.COM用户和商家的数据和信息安全,JD.COM商家开放平台将对订单中的手机号和座机号进行脱敏处理。





7月20日,Tik Tok电商运营团队宣布摇一摇店将启动消费者隐私数据加密项目,防止消费者隐私信息泄露。预计8月1日起,商家将无法在订单收割信息中获取用户的手机号、姓名、收货地址等信息。这些信息会以加密字符串的形式输出,输出的数据会逐渐变成密文。







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拼多多还将保护用户的信息隐私,让商家看不到用户的手机号码等信息。


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将正式生效,该法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收集数据,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数据。





最近所谓的“新政”迅速传播的背后,也反映了业界对用户数据保护的共识。


手机无故收到商家短信和电话骚扰;购物平台的产品推送过于“精准”;无尽的私有领域归纳;无处不在的“大数据杀戮”...




滥用手机号码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用户数据的滥用和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必然会倒逼相应的用户数据保护政策出台。


此前,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公开表示:“我认为中国人可以更开放,对隐私问题不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他们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愿意的。”


用隐私换取一些便利是有道理的。但是如何防止数据滥用呢?数据属于谁?显然,这还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滴滴事件的发生,把如何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如何保证用户数据的选择权摆上了桌面。

拼多多开放平台





类似“新政”这样的新闻传播,本质上是一个如何厘清用户数据使用边界的问题。


对于全方位的数据加密,微信官方账号的“宋行的数字观”发文称不存在技术难度。比如电商平台给商家的手机号,完全可以换成虚拟号码。早在2017年,菜鸟网络就开始联合中国物流企业,启用个人信息加密的“隐私面单”。


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保护用户数据,而是在具体落地过程中,数据的加密程度有多高,平台、商家、快递公司等可以获取的信息会被控制在什么范围,相关从业者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用户数据保护,影响如何?


当然,即使“新政”的真实性受到质疑,用户数据保护是大势所趋。那么,一旦用户数据保护步入正轨,会对行业产生什么影响呢?


对于行业来说,资深代理莫峰认为,类似的政策杜绝了信息的非法滥用,防止内部员工随意窃取私人地址信息。本质上是保密升级模式,对行业影响不大


“(比如Tik Tok的政策)主要影响前川和Tik Tok店的客户,需要设置快递单”,莫锋说。


对于平台来说,在淘宝联盟讲师joy看来,类似的政策会更多的限制商家获取数据,进而增加商家的私域获客成本。如果平台能够优化整个用户交易链条,让所有交易在平台内部可控,将会降低用户流失的风险。


“如果平台形成数据闭环,广告推送会更精准”,我很高兴的想。


对于机构来说,在资深新媒体人金看来,类似的政策对于已经有护城河的来说,是一个聚集品牌资源的好机会。同时也可以提升真正拥有用户的MCN组织在情感和信任方面的价值。


“MCN不会非常担心品牌广告会缩水。因为品牌广告一般需要两个方面:传播和转化。对于这两方面的数据,各大平台本来是不提供客户隐私信息的,大部分提供的是图表、粉丝图片等等”,金说。


对于品牌,雪球用户李认为,之前,线上营销可以通过在媒体流量平台投放费用,依靠平台外的客户全周期价值来盈利。未来线上平台营销短期内会大幅萎缩。




来源:某品牌创始人


但同样,用心经营的品牌,良币反而会驱逐劣币,低端无序竞争会被抑制。


整体而言,相关政策一旦实施,将规范整个行业,保护包括用户和商家在内的所有人的利益,合法合规的运营商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真正会受到影响的,只会是那些通过野方式疯狂窃取用户信息的废品,以及过度使用用户信息的相关从业者


此前,AI外呼和短信营销团队可以低价批量获取用户的手机号码,从而对用户进行信息轰炸。


之后获取手机号的难度会大大增加。


此前,商家可以通过投放信息表格获取大量用户手机号,一次锁定客户终身。


之后商家可能只能得到加密的虚拟号码,不能频繁打扰用户。


此前,一些私域玩家可以通过低成本的产品推广和内部员工窃取,批量获取用户信息,进而沉淀私域。


之后,他们可能很难直接接触到用户信息。


数据选项预计返回给用户。


在微维科技CEO杨炯伟看来,“商家通过自己的手机号不断重复触达潜在用户,应该把选择权还给用户。用户只能自愿进入‘私域’,而不能强迫商家进入‘私域’。给用户说不的权利非常重要。”


本质上,用户数据保护的目的是给用户信息加一道防火墙,而不是隔离用户和商家。商家要做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玩法。


“(窃取)隐私信息本来就属于灰色产业,迟早会被取缔”,资深新媒体人金子说。





用户数据保护,机会何在?


之前因为用户数据保护的滞后性,有了手机号,从业者就有了打通到用户全渠道、跨平台的可能。一些从业者可以通过手机号等快捷方式,低成本地诱导、骚扰用户,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回报。


由此,从业者不再以产品和服务为中心,而是用流量漏斗逻辑不断收割韭菜,把用户变成私有财产。


但是有了捷径,谁愿意安心经营呢?这不仅会诱惑从业者生产低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损害用户利益,还会破坏整个行业的生态健康。





如果能真正落实用户数据保护,无论平台也好,商家也好,都会回归到与用户的纯交易关系。最终,比拼的将不再是谁“窃取”了更多的用户数据,而是谁能真正获得用户的信任,谁能真正维持持久的交易关系。


随着用户数据保护的一步步落实,真正努力的从业者必将获得越来越多的红利。


参考文章:

“突发!JD.COM,动手吧!商家拿不到用户数据?”,亿邦动力

无法获取用户相关信息,数字营销会“崩溃”?》,莫克汀

“JD.COM Tik Tok不开放用户数据,玩流量大饼很爽吗?”,聚美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