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加工项目(秸秆“炼”金,扬大学子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这些都是现代畜牧业的牛饲料,发酵30天就可以喂牛了。”8月3日,南通丰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张家星站在巨大的农机上,高兴地告诉记者。眼前是堆积如山的打包秸秆堆,投资2000多万的自动化专业秸秆加工设备正在发出欢快的轰鸣声。记者不敢相信,曾经让很多养殖户头疼的农村“废弃物”,突然变成了附加值极高的专业牛饲料。



“精炼”黄金正在出现,播种希望

张家星出生在苏中平原的海安农村。当时海安的茧丝绸业发展很快,各大茧丝绸厂的煤供不应求。张家星的父亲看到了这个商机,将农田里的“废”秸秆回收成可燃烧的秸秆颗粒代替煤炭,在年轻的张家星心中种下了秸秆利用的种子。进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后,在学院和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张家星顺利完成学业,还注册成立了南通绿香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大规模加工秸秆生产材料燃料。该项目获得2016年江苏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不仅解决了当地工业园区的供热供气问题,还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村农民增产增收。大学期间,张家星不断探索秸秆利用的项目,让他迷茫的未来逐渐清晰并充满希望,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抓住机会,追逐梦想

毕业后,张家星考入广西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在阿里巴巴工作。在其他人看来,这种平坦的人生道路正是每个人所渴望的,但对于大学期间多次创业的张家星来说,这不是他想要的。在他看来,个人价值在于你为社会和身边的人创造了多少价值。财富的积累取决于你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他在阿里巴巴的工作并不能体现他想要的个人价值。于是他选择了回老家创业。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毕业创业初期,张家星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资源整合。2021年,通州区政府及相关领导考察后引进了张家星的秸秆饲料项目,帮助其整合资源、技术合作,并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通州区政府为此项目开出了多种机械和运输补贴,极大地解决了公司的资金困难,也让张家星在通州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中大显身手。

秸秆深加工项目加盟

万事开头难,选址问题已经解决。接下来就是秸秆的数量和质量问题:一是为了解决回收秸秆少的问题,张家星适当提高了收购秸秆的价格,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其次,针对粮食秸秆的质量问题,张家星想到了利用数字化的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来改进秸秆的收割工艺,增加单位空房内秸秆的数量,从而真正有效地利用秸秆。



秸秆“提炼”黄金,乡村振兴

2021年初,张家星的公司与南通百强企业合资成立南通丰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石岗镇乐观村实施“粮改饲”政策。“我们采用秸秆粉碎,添加微生物菌种发酵的秸秆饲料技术。牛适口性好,吸收率较高,因此受到现代牧业等大型企业的青睐。”据张家星介绍,目前公司已与现代牧业、蒙牛乳业、伊利、宁兴集团等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技术储备雄厚,产品销售良好。丰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收获小麦秸秆2万多吨,秋收后秸秆和玉米更多,加工能力可达12万吨左右,可增加农民收入约3600万元。

“封开是我们参观的第一家企业。考察后,我们觉得利用秸秆饲料是目前处理秸秆的好办法,切实可行。”通州区农业与农村局科长王冲告诉记者。“张家星是个勤奋的孩子。他总是冲我们笑,一点架子都没有。”企业周围的村民也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他解决了政府和农民都很困扰的秸秆问题。以前每次都是秸秆焚烧,烟熏火燎泪流满面。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好多了!”

目前,张家星的秸秆饲料项目已经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普遍认可。许多村民积极加入“秸秆运输队”的行列,同时也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这是张家星返乡创业的心愿,迈出了乡村振兴的第一步,不仅实现了秸秆的综合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也为通州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创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吃苦耐劳,学会在苦难中成长。在我看来,吃苦耐劳的精神才是对乡村振兴的完美诠释。”采访结束时,张家星对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稻草炼金术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学生们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伊桑

通讯员周小金李陈振南摄影范

编辑:周剑

本文来自【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党媒信息国家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