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再生资源加盟(一“网”打尽,定远秸秆收储有一套)





安徽日报农村版融媒体记者程茂志

通讯员王文

“现在定远的吸管越来越吃香了!”这是记者这几天在与定远秸秆收购利用行业人士交流时听到最多的话。

光大生物能源来了,中兴菌业来了,金萱科技来了,圣泉新材也来了...一个个年消化量超过10万吨的秸秆利用“大鳄”,搅动了定远县秸秆利用的“鲶鱼效应”,带动这个县的秸秆和畜禽粪便利用进入快车道。

秸秆产业化利用,储存和保管是前提。乡镇秸秆收储场全覆盖,村集体“加盟”收储企业,村民入股成为股东...围绕秸秆收储,定远县构建了“1+X”体系网络,将农作物秸秆全部消灭,带领群众和村集体致富。



“表演终结者”来了

在定远生产有机肥26年的王勇最近有点心慌。“我们两条生产线现在产能很大空,但是买不到秸秆和牲畜粪便。听说中兴菌业的秸秆收购价已经提到每吨四五百了,三四年前还是两百多。”王勇告诉记者,他的有机肥订单已经排到春节后,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关键是要保证秸秆的供应。

在王勇等秸秆利用传统企业主的心目中,像中兴菌业这样的大型秸秆利用企业,无疑是市场上的“拦路虎”。在定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会明看来,定远县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吸引秸秆利用大型企业,让这些消化秸秆的“大鳄”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是县里主导下的秸秆利用“大棋”。



定远县耕地面积270多万亩,年秸秆资源达160多万吨。为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大力发展“农业的另一半”,该县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2015年引进光大定远生物质发电项目年消耗秸秆12万吨,2018年引进中兴菌业项目年消耗秸秆和鸡粪10万吨以上,2017年成立的金萱科技公司年消耗玉米芯12万吨。金萱科技的子公司金萱新能源每年也消耗超过10万吨秸秆,在建的圣泉新材料项目每年将消耗30万吨秸秆...

“定远县年消费能力超过10万吨的大型秸秆利用企业有四五家,这在全省都不多见。”刘会明介绍,定远县全力为这些大量使用秸秆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为培育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龙头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围绕这些大企业做产业规划,给他们提供好的支持,重视大的不放过小的,形成秸秆产业利用的全方位发展格局。”

布局“1+X”

大企业来了,如何保证秸秆供应是关键。刘会明介绍,该县根据农作物种植情况,紧紧围绕服务秸秆利用企业,合理规划布局,加快建设乡镇标准化收储中心、村固定收储点、临时收储点的“1+X”秸秆收储体系网络。目前,已建成36个标准化秸秆收储站。

刘会明进一步介绍,在定远县,按照公司+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模式,22个乡镇成立秸秆收储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其中城投公司和村集体入股。村里成立秸秆收储专业合作社,在自然村设立标准化临时堆放转运点和临时堆放点,配备必要的仓储设备和仓储人员,构建农作物秸秆“收、储、储、运、销”一条龙服务网络。



在中兴菌业所在的西溪店镇,就成立了这样一家秸秆收储及综合利用公司,“主要是为了扶持中兴菌业”。记者走进位于该镇的定远农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现这里主要做两件事,一是给中兴菌业存储销售麦草,二是给中兴菌业提供鲜冰。“我们采取‘合资开发’的模式,由定远城投公司联合经营高潮村、幸福村、陈庄村三个贫困村合作社。”该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杨晓青告诉记者。

走进定远县七里塘乡收储中心,看到这里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草莓市场,一个是秸秆堆场,中间是钢制大棚。“秸秆收了,秸秆储存了,草莓就列为草莓上市了。”收储点负责人刘前进介绍,全乡有两个这样的收储中心,8个村有相应的合作社。收集的秸秆由公司统一销售给秸秆利用企业。“2021年,收购了8000多吨秸秆。”

定远县农业农村局科教股股长王青松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发展,定远县在“1+X”秸秆收储体系网络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乡镇收储公司运作、合作社参与、秸秆经纪人与乡镇收储公司合资、秸秆经纪人独立运作等多种经营模式。县内主要收储主体多元化。2020年,全县农作物秸秆工业利用量将达到64.5万吨,工业利用率58.65%,综合利用率94.025%,居省市首位。

村民成为“股东”

“过去秸秆无处可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不成熟。每次秸秆禁烧,各级干部都只能观望。花生收获季节,花生秧间的田地、道路到处都是,严重影响环境。”说起当年秸秆惹的祸,定远县黎明乡红星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潘感触颇深。“现在好多了。村里和强剑牧业合作,设立了秸秆收储点,彻底扭转了这种局面,增加了群众和村集体的收入。”

强剑牧业总经理徐建春介绍,2014年在红星村办厂养羊,年产量约2万只羊。“去年村里投资49万,在羊场建立了秸秆收储中心,每年给村集体4万元租金。”群众的秸秆也可以就近出售,“花生秸秆每吨400到600元,水稻秸秆每吨400元左右,小麦秸秆每吨300元左右”。此外,花生采摘对群众也是免费的,每亩能省100块。仅这一项,每年就能为周边农户节省近百万元的人工成本。"



在带动村民致富方面,定远县西溪店镇做了更有意义的探索。在这个镇上成立的以贷款贫困户为主要股东的农兴公司,提供秸秆打捆、运输、管理服务,带动人口9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42人),年人均收入约1万元。公司预计今年净收入120多万元,48%按股份比例分配给3个贫困村合作社91户贫困户,每户年收入分红6000元左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农兴公司正计划进一步扩大普通村民的参与,让村集体企业的效益惠及全体村民。“目前农兴公司的股改方案已经获批。结合全村信贷工作,三个村有意愿的村民组成合作社、合作社,入股公司,占股48%;三个村集体各占12%左右的股份,城投公司的股份降到了10%左右。”杨晓青介绍,“股改”后,不仅贫困户,普通村民也可以成为股东,享受分红。

刘会明说,定远县大力推动秸秆产业成为全县“猪、鹅、虾、草(秸秆)、菌”五大特色产业,围绕企业需求,探索出一条利用秸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新路子。目前,除了西乔店镇,该县路桥镇还组织和指导秸秆收储专业经纪人到长丰、淮南等周边县市为金萱科技收集、捆扎农作物秸秆。桥镇滨湖村还利用高唐湖滨水湿地资源,开发种植芦苇3万多亩,为即将开工建设的圣泉集团提供优质秸秆。

在定远,围绕着一根小小的秸秆,一个价值数十亿元的集蓄利用于一体的产业正在崛起。这个产业背后,无数农民“变废为宝”的增收路径逐渐清晰。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秸秆深加工项目加盟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