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产品经理经常需要处理业务流程图。对于新手产品经理,业务流程图也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然而,绘制流程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相关案例,梳理出绘制流程图的一些常见问题,分享绘制业务流程图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产品经理在整理业务时经常会用到业务流程图。画业务流程图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
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方法和足够的培训,许多产品经理绘制的业务流程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表达需求的质量和效率。下图是一个同事的作品:
这个流程图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
1.难以理解
在流程图的使用规则中,每一种图形都有科学的、约定俗成的含义,被大家广泛接受。看到长方形,就知道是运算;当你看到菱形时,你会知道这是一个逻辑判断;当你看到圆腰长方形时,你知道这是过程的开始或结束;看到评论框就知道这是对某个节点的评论...
绘制流程图时,应准确使用图形,以便读者以常规方式理解流程。
上图中,OCR身份证节点下的信息采集内容列表不是操作节点,只是对OCR身份证节点的补充说明。我们应该用“笔记”来代替表达:
菱形代表一个逻辑判断,通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果。不同的结果有不同的下一步。但途中不同的判断结果没有评论,读者无法明确过程方向。您应该注意对应于不同结果的“箭头”:
图形的不规范使用,就像标点符号的误用一样,会让读者难以理解,甚至误导读者。
2.缺少关键节点
为了实现业务目标,在业务执行过程中有一些任务是必须执行的,这些任务是关键节点。比如外卖业务流程中,“骑手从店内取货”就是一个关键节点。
如果业务流程图缺少关键节点,无论是产品经理设计详细的产品方案,还是在此基础上开发功能,都可能遗漏重要的功能模块。最后,线上产品无法满足真实的业务需求。
上图中,身份证过期后,要先回到上传身份证的页面,再重新上传身份证;没有重新上传身份证这个关键节点,直接重新检查身份证的有效期,必然会再次得到身份证过期的结果,从而进入一个死循环:同样过期的身份证,总会被检测。
显然这个功能肯定解决不了身份证过期的问题。
身份证真实性的验证和人脸识别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缺少关键节点的业务流程图,无法准确完整的描述业务执行过程,最终导致产品缺少重要的功能模块,无法满足业务需求。
3.与实际情况不符
业务流程图要真实还原业务的真实执行过程。如果不符合实际情况,不仅会让团队对产品经理不信任,还会导致产品bug和严重的产品事故。
在登录过程中,如果密码正确性验证的结果是“错误”,流程图的下一个任务节点应该是“登录失败”,并提示密码错误。如果下一个任务节点是“登录成功”,显然违背了逻辑和常识。
开发者看到这样的流程图,肯定会认为产品经理不专业,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开发。
最后,在线功能要么提示你登录成功,但实际上并没有登录成功;要么是在密码验证不通过的情况下登录成功,但这就意味着不需要密码验证就可以登录,造成严重的产品事故。
准确描述业务执行过程是对业务流程图的基本要求。如果连实际情况都不能吻合,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在上图中,未通过实时检测的后续处理节点应该是“重新执行实时检测”。人脸比对失败的后续处理节点应该是“重新比对人脸”。
但在流程图中,后续的所有处理节点都是“人脸识别失败”,这显然违背了常识。
业务流程图是描述业务执行过程中每个参与角色以什么顺序完成什么任务的图表。按照角色、任务、顺序、异常和完善、调整五个步骤,可以绘制出高质量的业务流程图。
1.角色:找出业务中涉及的角色。
业务的执行由一个或多个角色共同完成。要明确业务执行流程,首先要知道业务中涉及到哪些角色,然后才能把每个角色承担的任务一一拆解。比如服装店卖衣服,参与的角色有消费者、导购、收银、消费者等等。
角色可以是一个组、一个职位的抽象或一个系统。
在外卖平台,商家是一个负责提供商品的角色;快递员是一个角色,负责提供配送服务;子系统也是一个角色,负责匹配最佳接单员。
当然,由于高管团队的规模不同,可能会出现一个人承担多个角色的情况。这时候就要按照多个角色来梳理业务流程图,因为不同的角色由不同的人来承担是很正常的。
为了明确区分每个角色所承担的任务,在绘制业务流程图时,为每个角色单独划出区域(即泳道)来放置各自的任务。
2.任务:每个角色承担的详尽而抽象的任务。
任务是业务流程图最重要的内容。为了全面完整地了解业务执行流程,在做需求调研的时候,要列举出每个角色所承担的任务,详细了解每个任务的具体内容。
业务流程图要能让读者快速理解,所以要用简洁准确的文案,清楚地告诉读者这个角色做了什么。但实际业务执行过程中,有些任务是复杂的。这时候就要对任务的具体内容进行抽象和提炼,提炼出任务的要点,用“动宾结构”来描述任务。
尽量穷尽用户角色在账户注册业务流程中的任务:
系统角色的任务是:
在列举和抽象任务时,我们会先习惯性地围绕最终的业务目标列出任务,而忽略实际执行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处理任务。所以要仔细思考每个任务节点,和业务方确定:有没有异常?有哪些不正常的情况?当不寻常的事情发生时,我该怎么办?
在账号注册业务中,输入手机号后,可能会检测到手机号已经存在;验证图形验证码和短信验证码时,可能会因验证码过期或错误而导致验证失败。
为了处理这些异常情况,系统角色还需要处理以下任务:
3.顺序:将主要流程按顺序串起来。
在业务执行过程中,每个角色承担的任务是按照特定的顺序完成的。为了真实还原业务执行过程,业务流程图必须准确表达任务执行的顺序。
按照业务方的预期成功完成的正向流程称为主流程。在主流程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这是一个分支流程,描述了处理特殊情况的流程。
比如在账号注册业务中,账号注册的成功完成是业务方的期望,描述这个过程的流程就是主流程。在注册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处理是一个分支过程。
分支流程附属于主流程,是对主流程的补充。所以,画业务流程图的时候,先画主流程,再补充分支流程。
画主流程时,先从所有任务中挑出主流程的任务,再找出可能需要的逻辑判断,最后按照执行的顺序用箭头连接起来,即得到主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绘制过程中,建议使用常规图形来表达相应的含义,以方便读者理解。流程图的使用规则见下表(图片来源网络):
4.例外:补充分支流程
主要过程只描述了成功实现业务目标的积极过程,是不完整的。因此,需要补充处理异常情况的分支流程。
从列出的任务中找出异常情况对应的任务,添加到主流程中。参见下图的蓝色部分:
解释分支流程的执行条件,需要在判断框(菱形)中的多条分支路径的箭头上标注分支流程对应的逻辑判断结果(见上图红色文字)。
5.改进和调整流程图。
画完主流程和分支流程后,还要对业务流程图进行完善和调整,以保证最终的效果更加规范,更容易阅读和理解。
主要有以下三点:
调整后的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一个高质量的业务流程图,可以逻辑地表达每个角色承担的任务,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梳理业务。
同时,在与业务部门确认需求、与R&D同事审核方案时,对方可以更高效地从业务流程图中了解业务逻辑和规则,降低需求同步的成本。
采用角色、任务、顺序、异常、完善调整的方法绘制的业务流程图,能够完整、准确地描述业务执行过程,并以行业惯例的方式表达,避免读者产生歧义,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四、注意事项1.尽量标准化但不追求绝对标准。
绘制业务流程图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业务。只要能够准确完整地描述业务逻辑和规则,就是合格的业务流程图。
如果投入大量时间追求绝对的标准化和正确性,那就得不偿失了。
2.把握任务节点的粒度。
业务流程图是描述业务流程,而不是操作流程,不一定要包括每一个最小的操作。
过于详细的业务流程图会使读者过早地陷入操作细节,不利于读者对宏观层面业务的理解。
总结业务流程图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梳理业务和表达需求。绘制业务流程图时,首先要找出业务中涉及的角色,然后穷尽每个角色的任务,再依次绘制主流程,补充分支流程,最后进行完善和调整。
要画好业务流程图,需要在工作中多实践,多检查,多应用。在准确描述业务逻辑和规则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规范整洁,同时权衡标准和效率。
#专栏作家#
誓言,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对产品仔细思考的记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专栏作家。5年产品经验,电商售后平台后端产品负责人。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