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提供个人征信”、“只需要提供手机参数”、“快速贷款”……这些看似诱人的宽松贷款条件,吸引上海市民吴先生下载使用一款网贷软件,只贷出200元。
但由于逾期还款,吴先生手机被锁,软件客服开始以“辱骂威胁”的方式催促还款。
吴先生在网上发现很多人都有和自己类似的经历后,向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报警求助。警方接报后,经过缜密侦查,成功摧毁一个新型非法网络借贷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涉案金额50余万元。
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一支队副支队长段永珍介绍,本案中,犯罪团伙并未与受害人直接接触,仅获取其手机型号、账号、密码等信息,并通过网贷软件内嵌的远程控制软件实现锁定手机、暴力催收。这说明非接触犯罪的形态结构一直在变化,呈现出战术多变、数量多发的特点。上海警方按照清理动态隐患的要求,始终紧盯新的犯罪手段,做到早发现、早打击,防止进一步蔓延。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远离不靠谱的网贷软件。普通人如何识别什么样的网贷软件会锁手机或者使用其他软暴力催债方式,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庄给出了以下提示:
技巧一:通过正规网贷平台贷款
不要轻信网络论坛、社交媒体上的广告,尤其要远离所谓的“无抵押、无征信”贷款。
技巧二:注意个人信息保护
犯罪分子会提前找借款人,也就是在咨询服务中三言两语就能得到你的个人信息和财务状况,只有在犯罪分子评估确认可以从借款人那里获得非法收入的情况下,才会放款。所以,不要透露自己的个人财务状况,或者各种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
技巧三:不要点击或下载不熟悉的链接和软件
犯罪嫌疑人会千方百计诱骗潜在受害人下载软件,软件中嵌入了可以远程控制手机的软件。受害人下载使用,相当于无条件把手机交给犯罪嫌疑人,所以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提示四: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遇到了“软暴力”催收、高息,一定要固定好相关证据,第一时间报警,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回顾:
今年8月初,市民吴先生在网上看到一则声称无抵押无信用快贷的小额贷款广告,让供不应求的吴先生十分心动,立即主动联系客服。
客服向吴先生确认,需要提供自己手机的详细参数,贷款金额按照手机回购价值评估,一般按20%分配。据此,吴先生提供了自己手机和登录账号的相关信息,点击客服发来的链接,下载安装了一款名为“聚宝盆”的所谓贷款软件。很快,客服告诉吴先生,他的可贷额度是400元,实际只能贷到200元。另外,200元已经收了利息,三天后需要还400元。逾期不还,还要按日收取100元的逾期费。吴先生认可后,客服通过微信转账200元。
三天后,吴先生未能按期还款,发现手机无法正常使用,重启无法恢复,恢复的出厂设置被限制,怀疑被远程控制。吴先生设法联系了客服。客服称其手机因未按时还款已被“锁定”,并开始以“辱骂、威胁”的方式催促还款。
接到报警后,闵行警方在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指导下,组成专案组开展侦查,很快发现了一个非法网络借贷团伙。
经查,该团伙在网上以某品牌手机贷款为名,通过社交网络等渠道招揽客户,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取得手机控制权,然后通过锁手机、威胁辱骂等“软暴力”手段,迫使借款人偿还高息贷款,获取非法利益。犯罪团伙组织松散,分工明确。吸引客户放贷、提供技术支持、“软暴力”催收都是在互联网上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在掌握了该团伙的组织架构后,警方制定了周密的抓捕计划,7个借贷催收团伙和5个软件开发团伙全部落网。
到案后,犯罪团伙成员对非法网贷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27岁的朱是?该团伙主要犯罪嫌疑人委托技术人员开发了名为“聚宝盆”的手机软件,表面上伪装成贷款软件,实际上是嵌入了朱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一款软件,可以在后台远程控制手机。借款人一旦安装,就可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得手机的远程控制权。
随后,朱某通过网络联系冷某组建团队,制作培训教材,培训冷某等人使用软件控制他人手机。冷某在辽宁租用办公场所,设定贷款额度,提供收款账号,雇佣、王某、赵某等人放贷、收款、锁机。
该团伙通过网络招揽客户后,安排客服“一对一”诱导客户安装“聚宝盆”软件,获取手机遥控权,然后根据手机型号、年份等信息评估回收价值,再按照20%给予贷款额度,留出一半作为利息。借款人实际只收到了贷款金额的一半,但到期后需要全额归还。如果到期不还款,该团伙会远程控制借款人手机,使其无法正常使用,迫使借款人还款,并承担每天100元的逾期费。整个犯罪过程中没有签订任何借款协议,催收过程中也没有与借款人实际接触。
经查,从今年7月至该团伙落网,涉案流水金额超过50万元,非法获利超过26万元。目前,朱某、冷某、、王某、赵某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其余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作者:周晨
编辑:刘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