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六一儿童节,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保险法》)正式生效。南都记者注意到,《保险法》在结构上增加了两章,分别是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其中,“网络防护”特别设计了17项内容,包括信息内容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网络游戏成瘾风险、网络欺凌等。
事实上,从2019年开始,国内主要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就开始试点线上青少年模式,通过对内容、使用时间、时长的设计,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目前大部分平台在用户第一次进入APP时都会弹出。
6月1日,微信宣布升级未成年人保护措施。设置青春模式后,将只能在视频号上观看平台选择的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目前该功能正在逐步被覆盖,用户将更新到最新版本的微信,根据视频号弹出的消息指南或开启“我-设置-青春模式”后进行体验。摇一摇、看一看、游戏、直播和附近、购物、微信豆等功能。都是“不可访问”的,不支持设置更改;同时,微信还升级了支付保护。青春模式下,q币充值、微贷、信用卡等功能将不可用。
据腾讯相关人士透露,开启和关闭“青春模式”都需要微信登录密码验证。为了防止未成年人私自关闭青春模式,“单独设置密码”的功能也在准备中,即将上线。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陈楚洁认为,“沉迷”和“非理性消费”是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产品的最大风险点。不同的网络场景对未成年人适用不同的保护模式,更重要的是要准确执行。互联网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领域,青少年保护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保护升级:“七大功能”不可访问,无法Q币充值记者注意到,微信从2020年10月开始以青春模式上线。开启青春模式后,家长可以设置视频号、小程序、微信官方账号、游戏等产品的开放范围,摇一摇看一看,附近的人“无法进入”。
随着微信未成年保护的升级,在青春模式下,默认不可访问七项功能:摇一摇、看看、玩一玩、直播和附近、购物、微信豆,不支持设置更改。搜索一个搜索会根据用户设置的权限范围来适配搜索结果。
2021年5月底,微信团队全面升级青春模式下的支付保护。青春模式下,q币充值、微贷、理财、信用卡等功能也将无法使用。
青春模式开启前后的支付页面对比。信用卡、微贷、理财通、q币充值等入口都会被隐藏。
杜南记者体验后发现,开启青春模式需要进入微信点击“我”-“设置”-“青春模式”,输入微信的登录密码进行验证。如果需要关闭青春模式,需要再次输入登录密码。“单独的密码设置功能也正在准备中,”腾讯人士告诉杜南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青春模式下,微信官方账号和小程序或游戏也受到限制。在这种模式下,默认的访问范围是“我的关注”和“我的小程序”。微信只能打开已进入“我的关注”的微信官方账号和已添加到“我的小程序”的小程序或游戏,同时不能在微信中搜索,也不能正常打开他人未关注的微信官方账号内容或未添加的小程序或游戏。但是家长可以设置开放范围,比如改成“全部”(即无限制)或者“不能开放”。
此外,微信青春模式严格限制外链,用户点击后无法正常打开访问,提示“青春模式下内容无法访问”。
视频号青少年内容池正在覆盖中作为微信生态圈的一部分,上线一年多的新短视频平台微信视频号,也承担着保护青少年成长的社会责任。2020年10月纳入微信青年模式管理范围。当时视频号上线不到一年,视频号的直播功能甚至晚于青春模式。今年5月,微信视频号已上线“青春模式”,设置弹窗提醒。随着视频号功能的完善和更新,微信青少年模式也同步覆盖了视频号的新能力,青少年将无法使用微信豆功能,也就是在视频号的直播间不会打赏。
在青少年模式下,微信用户输入视频号,只会在自己关注过的视频号动态中看到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其他视频号动态是看不见的,在微信中无法搜索到。家长也可以积极设立“青少年内容”,青少年将可以看到更多由平台挑选的适合青少年的内容。6月1日,微信称“正在覆盖视频号的青少年内容池,未来将向青少年推荐积极健康的视频内容”。
陈楚洁表示,作为一款社交产品,“微信的可访问内容高度依赖于用户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关注,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关注哪个微信官方账号、小程序和视频号”。相比较而言,视频号的显著区别在于它植根于熟人关系,通过社交推荐作为主要推荐算法来推荐内容,所以用户打开视频号就能看到很多内容。都与他们的圈子有关,所以在微信这个场景中,家长选择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并加以关注,从而为青少年选择适合他们身心发展水平的内容,这既是视频号的具体产品逻辑,也凸显了家长自主选择和引导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作用。
不过,陈楚洁强调,推出青年模式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地解决网络保护问题。立法者、企业、学校和家长也需要共同努力,推动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养成文明、健康、有益的网络使用习惯。
南都记者卢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