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张小龙(张小龙:从微信之父到高尔夫冠军,厉害的人都在和自己较劲)

一个好的产品可以改变几亿人,一个伟大的产品可以创造一个时代。

张小龙是创造时代的人,因为他创造了微信。



01 那个只会闷头读书的孩子,一个人码了7万条代码

张小龙的出身很普通,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而张小龙本人,却一直没有太多亮点,甚至被亲戚认为“太无趣”。

如果说张小龙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读书”。平时家里有客人,他只是打个招呼,然后转头钻回卧室看书。过年走亲戚的时候,他去别人卧室找个安静的角落,继续看自己的书。

亲戚觉得读书是好事,可他真的很无聊。

张小龙到底有多无聊?从他同学对他的印象就能看出来。

1987年,张小龙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即后来的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的时候,他除了努力学习,还喜欢下围棋,打台球。只是他打球的方式很奇怪。

去,一言不发的坐了一下午;一言不发,一次打一局台球。

本来我们一起下围棋,打台球,通过聊天来消磨时间。谁能忍受一个无聊的下午?

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想和他玩了。张小龙刚刚接触C语言,一个人在电脑前玩得很开心。

后来,1994年,24岁的张小龙硕士毕业,被分配到一家电信代理公司。但是工作才几个月,他就觉得实在无聊,于是辞职去了广州从事软件开发。



也就是在广州,他写了7万行代码,建立了免费邮件Foxmail,吸引了200万用户。

虽然产品很好,但它不产生任何利润。

张小龙迫于生计不得不卖掉Foxmail,于是以1200万卖给了博达互联网公司。

后来马花藤收购了Foxmail,张小龙带着Foxmail来到了腾讯。张小龙还是那个沉默寡言的角色,但他已经用Foxmail证明了自己出众的能力。

于是,慧眼识珠的马安排张小龙做QQ邮箱。

那时候QQ邮箱早就有了,但是很繁琐,很繁琐。连白领都觉得面试留QQ邮箱太低了。

张小龙果然不负众望。经过一番运营,QQ邮箱一举颠覆了之前的印象,变得非常轻便、简洁、艺术,成为腾讯的七星产品。

至此,张小龙正式崭露头角。

相对于早年赚得盆满钵满的互联网大佬,张小龙似乎有点倒霉,不知道怎么卖。同样,我们在工作中也有这种感觉,总觉得自己少了点幸运,少了点高尚。

但是,努力吧,产品不会作弊,结果也不会作弊。当我们停下来做出成绩的时候,各种机会一定会悄然而至。



02 他深谙世俗,却是最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事实上,赵小龙是非常纯洁的,他是一个拥有最高技术的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在一次腾讯内部培训会上,有同事问张小龙,“微信的战略是什么?”

本以为会有一个雄心勃勃的演讲,却看到张小龙一本正经的回答“微信只是一个工具,要想好怎么做好”。

另外,张小龙的理想主义也体现在招聘上。他面试产品经理的时候,如果技能等硬件合格,张小龙会问一个问题“你喜欢摇滚吗?”

回答喜欢的人会得到这份工作,不喜欢的人会出局。

因为在张小龙看来,一个顶级的产品经理应该是一个年轻的艺术家。年轻艺术家懂得理解人性,更好地挖掘深层次需求,创作出触及灵魂的产品。

凭感觉做事,不谈薪酬和制度,一看就是理想主义者。有时候,他的理想主义有点傻傻的可爱,甚至不谙世事。

他经常穿着短裤在办公室转悠,和西装革履的同事格格不入。让马星期五上午开个会。他说来的太早了。随后,马安排秘书叫张小龙起床,并派司机去接张小龙。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张小龙太不懂人情世故了。其实恰恰相反,张小龙才是最世俗的人。



微信刚出来的时候,有个强劲的对手叫米聊。面对未知的形态,张小龙想起了弗洛伊德的一句话:性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我灵机一动,想除了摇一摇和附近的人之外还有两个功能。

张小龙占微信多少股份

正是这两个功能,让微信的用户数量呈爆炸式增长,突破了原有的社交模式,引领用户进入新时代。

正是因为对世俗和用户的深刻洞察,才有了这种天才般的创意。

很多年轻人初入职场时都充满了理想主义。就拿我们单位新来的员工来说吧,他是个好苗子,学历够,能力高,但就是不理世事,不参加单位的任何红白喜事,日常会议一脸冷淡。其实就这些,但是在准备工作计划的时候,他的建议一点都不接地气,执行起来非常困难。久而久之,同事们都埋怨他。

有理想的感情是好的,但是空有理想的感情不脚踏实地就不行了。

其实多了解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没有坏处。毕竟一个懂人情世故不世故的人,才是最大的成熟。



03 日拱一卒,真正的高手都在和自己较劲

如果张小龙除了微信还有什么成就,那就要达到他的高尔夫水平了。

张小龙曾与高尔夫球手李搭档,获得欧洲巡回赛登喜路林克斯冠军。有些人不仅觉得张小龙是个天才,而且他可以为所欲为。即使是“跳”这种小游戏,别人最多能打200分,张小龙能打六千多分。

其实没有那么多天才。张小龙成功的背后,都是在和自己较劲。

当他开始练习打高尔夫球时,他每天打400个球,打了7年。

你可能会想,我能坚持我的努力。但是,坚持简单的机械化是没有意义的。每一次,张小龙都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姿势、力量和角度,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甚至,他还专门做了视频录制,播放后观看视频,研究可以进一步调整和改进的地方。

用这种方式和自己竞争才是最难的。



张小龙就是这样每天练习进步的。在不断与自己较劲的过程中,他逐渐成为了别人口中的“天才”。

很多职场人工作一段时间后会永远停留在同一水平。此时整个人已经走入僵化,甚至开始靠资历,总以为资历可以等他升职加薪。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即使一个人的工作年限再长,一旦开始机械单调的重复,也没有成长的可能。所以要学会和自己较劲,查漏补缺,提升自己。

以我大学室友为例。她是一名普通的会计,做着最技术性的工作。然而,说白了,她工作做得很好。

她分析了同事的报销单据,然后细化了报销标准和流程。统计供应商的付款情况,然后寻找付款回款最快,资金运作效率最高的客户。甚至,连最普通最普通的凭证,她都整理得整整齐齐,堪称艺术。

每年结账后,她都主动出一份分析报告,复检工作中可以改进。当领导要求时,她会抓住机会汇报,展示自己的实力和责任感。

果然,这种与自己不断的竞争,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也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年之内,她升职很快,独立负责财务业务。

看到她的成绩,我们不禁要说:你不能不捐。

从普通人成长为有实力的人,有很多可控的因素,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原因。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可控因素上,分析这些因素如此强大的原因,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那么,你还能从张小龙身上学到什么呢?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