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常说:“微信,只有一点信。”
其实微信虽然小,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人品。
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少了,天涯海角的人动动手指就能联系上,可以视频对话,可以做生意,可以和朋友互动等等。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在微信里,人品优秀的人有以下三个特点。遇到这样的人,可以做一辈子的朋友。
02
宽以待人,不管别人。
打开微信,我们会看到很多亲戚朋友,也会看到很多群。
有些职场人每天要穿梭在不同的群体之间,安排下属的工作,回复上级,和某个圈子的人讨论问题。
商务人士要和不同的客户打交道,很多人在一起聊天是常有的事。
所以我们公司空把信息发错地方是常有的事。
我的一个同学在深圳的一家公司工作。昨天一大早,他对同学说:“漂亮的老板,今天我在办公楼下等你。”
突然,学生们哄堂大笑。
同学们赶紧发了个“尴尬”的表情包,就算结束了。
性格好的人,不会执着于别人的错误。无辜的事,一笑而过。所有的纠结都是因为一个人的格局太小。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朋友圈。大家一起学习。有严肃的时刻,也有放松的时刻。
在鲁的《春秋》中,有两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一天,曾子出去了。约定的日子过后,他没有回来。他的父亲曾点很着急。亲戚朋友煽风点火,说:“我怕我有麻烦。”
曾点说:“如果他先走了,而我还活着,他怎么敢如此粗心大意?”
孔子和他的弟子被困在一个叫匡的地方,大家走散了。弟子颜渊很久没有出现了。
颜渊回来,孔子说:“哦,我以为你死了。”
颜渊说:“趁你还在,我不敢死。”
“颜渊之于孔子,也是曾子之父。”父子之间,师徒之间打架,其实是一种尊重的态度,不是无理取闹。以此类推,无论和谁交往,都要尊重对方。
无论古代还是今天,我们都要做到“大人不记小人过”[S2/]。只要我们胸怀宽广,鱼龙混杂的微信平台一定会干干净净。
03
诚信自律。
微信里的聊天记录在法庭上也可以作为证据。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懂得如何聊天,如何交朋友。
比如你随时转发一些谣言,造成不良后果,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你答应了某人某事,但中途食言,你得赔偿对方的损失。
隔着网络,大家没有面对面的交流。要想诚实,只能靠“自我监督”。
作家尤金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学生去餐馆吃饭,点了一个带排骨的石锅。他不能完成它,因为它太重了。他留下一张纸条和两元钱,然后起身离开。
纸条上写着:“浪费食物是不对的,所以我留下两元钱作为补偿。”
把店小二拍下来发到网上。一方面接受大家的监督,另一方面表扬学生。通过一个小小的互动,体现出双方的人生价值观。
一顿饭不会毁了一个人,也不会造成酒店损失,但会毁了一个人的名声。
事情的真相就是这样。不要夸大或隐瞒。
《宋·陈明言行录》写道:“人的表现是诚实。”
网络中的诚信足以体现一个人的品格。
04
慢慢说,多听少说。
朋友小李说过这样的话。
他所在的单位习惯在群里发通知。看到通知的会回复“收到”。
有一段时间,办公室的老赵始终没有回复“收到”。小李认为,老赵工作有问题,或者是心情不好。
小李生气地问:“老赵,你是老员工了,你应该更正确一点。”
老赵愣了一下,然后回答:“公司明文规定,群里的通知不是正式通知。”
小李顿时脸红了,不知道怎么接电话。
在微信里,我们经常会说一些紧急的事情。如果对方不回复,我们只能打电话催促。我们一开口就说:“你看到那群人了吗?看一看。”
提醒同事看团不奇怪,但是如果你语气太快,或者要做的事情不急,对方就会情绪化。
朋友交往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耐烦,对文字理解能力差的情况。
比如两个刚谈恋爱的人,找时间聊天。女孩说她有男朋友了。男人立刻把女孩黑了。男的不知道,女生还要补充:但是已经分手了。一个缘分,因为“半句”丢了。
苏轼说:“言多于言,而言多于言。”[/s2/]
聊天时,我们很容易犯口齿不清的错误。同时也容易误解别人的意思,产生一些“主观臆断”。
如果你放慢语速,你会有一些思考的时间,这样你就能深刻理解对方的意思,准确表达自己。
在微信里,说话不仅仅是安排事情,更是传递情绪。通过慢慢的沟通,很多事情都能达成一致。
“有话慢慢说”是一个人的习惯,也是别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体现了人格的魅力。
05
座右铭对联说:“人以货为重,货以行为为准。”
微信是一个社交和展示自己的地方。
只要把握好对别人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说话的尺度,就能形成良性互动。否则打开微信会很有侵扰性,很刺耳。
要明白,总有人在视线之外盯着我们。
愿你我,成为一缕阳光,落在微信上,温暖每一个人。
作者:布衣粗粮。
注意我的话,走进你的内心。
文中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