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超编辑|罗丽娟
随着跨境电商发展进入快车道,嗅到商机的互联网公司动作频频,腾讯就是其中之一。
在前不久的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云正式发布了跨境电商一站式解决方案,囊括了产品选型、建站、金融、物流、报关、退税、营销等11个跨境电商运营环节,从而深耕跨境电商领域。
腾讯方面表示,打造跨境电商全流程一站式解决方案,就是要和友商一起构建一个更加开放、良性的跨境电商行业生态。
这意味着腾讯不再单纯依靠投资来布局跨境电商行业,而是想通过技术和服务来打造跨境电商业务贸易的基础设施。
同样,相信奇迹的字节跳动也想在跨境电商市场分一杯羹。
今年9月,字节跳动被曝正在测试一个独立的出口电子商务平台,类似于全球速卖通,计划于10月推出。
尽管该消息尚未得到字节跳动方面的证实,但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去年的内部目标中提到,2021年将探索三项新业务,其中一项就是跨境电商。
纵观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由天猫国际、考拉海购、阿里巴巴国际站、全球速卖通组成的阿里跨境电商平台矩阵已经形成,占据进出口市场的重要份额。即使在海外,阿里巴巴也有优势明显的Lazada平台。
字节跳动和腾讯的进入无疑给这个沉寂已久的领域增添了几分躁动,使得行业竞争变得激烈。
跨境江湖硝烟弥漫。三巨头谁能笑到最后?
"投资人" 腾讯亲自出马
在跨境电商领域,腾讯虽然没有阿里巴巴那么响亮,但也不是缺席。
其最得意的一次操作应该是投资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和游戏公司Sea(东海集团),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然后通过Sea的泛东南亚电商平台Shopee(虾皮)布局跨境电商行业。
但相对于阿里巴巴的业务拓展方式,如踏入业务、亲自经商、控股海外公司等。,腾讯延续了之前在跨境电商领域的一贯打法——在暂时无法进入的领域,通过投资获得了与新赛道更多公司合作的机会。
要知道,这种打法已经帮助腾讯在主营游戏和社交业务之外,完成了娱乐媒体、消费零售、民生教育、金融科技、企业服务等行业的覆盖,建立了庞大的“腾讯阵营”。腾讯的投资也在JD.COM、滴滴、美团、拼多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国内投资机构中的佼佼者。
然而,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腾讯似乎不再满足于仅从资本层面涉足各行各业,而是希望利用自身的云计算、大数据等能力,与企业进行深度绑定,获得更多的业务参与。
因此,腾讯云为跨境电商构建了从IaaS、PaaS到SaaS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可覆盖数据/产品选型、网站搭建、ERP、平台/独立站、增值税/产品合规、财务、物流、海外仓、报关、退税、营销等11个业务环节。
事实上,计划的实施并不是腾讯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生态伙伴的配合。
比如在大多数商家一无所知,需要繁琐技术的建站过程中,腾讯与以SHOPLINE为代表的一些独立站合作,构建“平台+独立站”双轨模式等解决方案,满足用户需求。
公开资料显示,SHOPLINE是一家为国内跨境业务提供“独立建站+流量匹配”解决方案的企业。在跨境电商一站式解决方案中,腾讯云将为用户提供从建站、发货、转化、管理的全流程服务,帮助企业自建农场,更高效地连接有效用户。同时,SHOPLINE还将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私人会议、品类运营专家主持等服务。
这样的合作贯穿于跨境电商交易的全过程:在运营管理上,腾讯云与马帮ERP、SHOPEEMAN的智能多店管理系统强强联手,帮助商家解决运营问题;在物流环节,腾讯云与极兔国际进行了对接,从而帮助商家降低配送成本,提高产品销售转化率...
腾讯云跨界联盟合作伙伴(部分)
据悉,在腾讯云跨境电商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第一阶段,四个关键合作伙伴分别是SHOPLINE、caravan ERP、OCEANPAYMENT钱海支付系统和极兔国际,它们与全球B2C电商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SHOPEEMAN、国际电商独立网站平台ALLVALUE等一起形成腾讯云的“跨界联盟”。
“我们的主要目标不是建立一个独立的站或平台,而是建立一个基于互联互通的服务矩阵。”腾讯云电子商务架构师方杰表示,目前腾讯云在跨境电商行业是“携手并进,携手同行”,最终希望形成一个全面的跨境生态服务矩阵模式。
抢食10万亿市场“大蛋糕”
熟悉跨境电商行业的人都知道,今年上半年,一批亚马逊电商遭遇了“关店潮”。面对产品下架、资金冻结等麻烦,跨境电商模式也受到了质疑。
选择在行业动荡期进入。腾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在腾讯云电商生态合作副总经理薛伟看来,部分原因是疫情发生后,各行各业迅速实施企业数字化升级,使得SaaS公司和B端业务大幅增长。“我们看到很多(自己)客户做跨境电商生意,订单比往年大大增加”。
传统跨境电商用户寻求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可能只是让腾讯收到了市场需求,而跨境电商尤其是跨境出口背后的巨大潜力,可能才是他们最终决定亲自出马的原因。
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物流综合服务业研究报告》(简称《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市场规模达到46479.2亿元,同比增长26.9%;受益于各国控制疫情的措施,提高了网上消费普及率,以及境外消费者跨境网上消费习惯逐渐形成,预计2025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15.1万亿元。
图片:艾瑞咨询
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财报,2021财年全年(2020年4月-2021年3月),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商品交易总额(GMV)达到8.119万亿元,其中以淘宝和天猫为主体的中国零售市场GMV达到7.494万亿元。
如果艾瑞咨询的预测数据准确,不到5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市场可能会增长到两个阿里巴巴左右的规模,这种规模潜力并不具有吸引力。
跨境电商如果按照销售渠道来区分,可以分为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和独立站。前者包括以全球速卖通、亚马逊为代表的跨境出口B2C平台,后者是指商家自己创建的、拥有独立域名、空房间和页面的网站。
尤其是亚马逊“关店潮”之后,由于覆盖面广,可能直接导致跨境电商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其他平台公司获得新的机会。随着跨境电商基础设施的成熟,外贸商家运营经验丰富,布局独立站成为有实力商家的新选择。
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26%的外贸企业选择自建独立站或品牌站。虽然平台类依然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但独立站的发展势头更加凶猛。预计独立站和自建站的市场份额将从2016年的9.8%增长到2020年的20.3%,未来这一市场还将继续扩大。
图片:艾瑞咨询
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商业建立自己的独立车站,跨境贸易的数字基础设施需求也将激增,这给了提供跨境商业信息服务的企业更多的机会。
20年来,腾讯一直有自己的电商梦,甚至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从投资拍拍网到推出QQ网购,再到投资易迅、买卖宝,腾讯一直没有放弃国内电商市场。可能是团队缺乏电商基因,也可能是专注游戏和社交领域精力太多,太忙了。腾讯毕竟没能在电商行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只能支持企业挤进头部梯队。
如今,中国跨境出口电商迎来了春天,产品正朝着出口量级更大、出口品类更多、客单价更高的趋势发展。站在跨境电商的风口下,腾讯重燃电商梦,想要拿回国内电商市场的“失位”也就不难理解了。
巨人的《海外战争》
腾讯要撬动的市场,似乎是一片商业蓝海,也是暗潮涌动。
从1999年开始,阿里巴巴进军跨境电商,成立了公司第一个业务板块——阿里巴巴国际站,专门做B2B跨境贸易。后来,阿里巴巴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推出了B2C跨境出口平台全球速卖通和跨境进口平台天猫国际,并为C端建立了跨境进出口贸易通道。
2019年9月,阿里巴巴与网易联合发布“阿里20亿美元收购网易考拉”的公告,使得阿里巴巴的“跨境电商团队”进一步壮大,在国内跨境电商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进口跨境电商B2C市场已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2020年,天猫国际+考拉海外购将占据65%的市场份额,阿里处于进口2C的位置。在跨境出口方面,淘宝以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尽管不及亚马逊的市场份额(22%)。
图片:前瞻产业研究院
作为最大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2018年以来,它在全球范围内“收编”了一批电商平台:从土耳其的时尚电商平台Trendyo,到南亚的电商平台Daraz,再到印尼最大的电商平台Tokopedia,势头异常凶猛。
疫情爆发后,电商线上渠道快速增长。中国凭借超强的供应链能力和出色的疫情防控水平,推动跨境电商行业逆势增长,尤其是出口迎来发展机遇。
一向以风为灵感的字节跳动也迅速盯上了这片蓝海。2021年,开始了“大力”拼凑跨境电商版图的征程。
据志祥说。com,字节跳动的跨境电商业务是“进出口并重”,其中以出口为主的电商项目在字节跳动的代号为“麦哲伦XYZ”。
有业内人士向上述媒体分析,“麦哲伦XYZ”的商业模式可能有三种:一是基于抖音流量分发,收取海量卖家的广告费;二是自建跨境电商平台,联合国内供应商打通海链;第三,嵌入抖音App,先内容再电商。
字节跳动似乎正沿着这些路线发展。据悉,抖音目前已随阿里巴巴重点布局进入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在印尼和英国开设小店,并进行多次直播带货;今年9月,字节跳动还被曝正在测试一个独立的出口电子商务平台,并计划于2021年10月推出。
显然,自建的速度赶不上字节跳动的野心,靠“买买买”来扩张地盘是必不可少的。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字节跳动投资了互联网加的跨境电商平台Starlink、亚马逊的大卖家Patuxen、跨境基础设施服务商纵腾网络等企业,涵盖建站、运营等多个跨境贸易环节。
现在,一直在敲锣打鼓的跨境电商市场,随着腾讯的入局变得更加热闹,巨头之间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
但腾讯云电商生态合作副总经理薛伟认为,腾讯不直接做平台,所以和平台没有竞争力。“我们的重点可能是增量市场,但不完全是存量市场。薛伟指出,跨境电商存量市场的客户群体可能也有很多需求,但增量客户的历史负担可能更小,积累更少,机会更大。
无论是否自建电商平台,巨头之间的跨境电商大战最终都会变成商战。谁能持续获得更多优质商家,谁就能笑到最后。
本文来自华尔街。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