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图/图)
在过去的京剧舞台上,李先生的《林冲》是最著名的。在现在的影视剧中,梁家辉饰演林冲。1998年,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和周野芒的林冲都很受欢迎。这些林冲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长相都很帅,很有文采。他们有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的味道,甚至有点弱。
当然,这个形象并不符合原著。原著说得很清楚:“生豹环目,长髯虎,长八尺短,三十四五岁”,张飞长什么样,林冲长什么样。
林冲像张飞,原著里有很多地方,比如二十几个朱家庄,林冲抓胡三娘,这是最直白的:
八蛇矛紧,霜花马嘶频。众山都叫张飞,豹子头林冲就是一个。
还有一点就是,在烧草院之前,有个李小二给林冲的人品通风报信。他这样评价林冲的性格:“林是个性格急的人,摸不着就杀人放火。”这个描写不像小说里林冲的性格,但又像张飞的性格。
但原著里说林冲像张飞,影视剧里的林冲和都秀都很精致,不能说影视剧不对。因为关于林冲的故事真的让人觉得林冲要娇气,要受气。
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涉及到林冲形象的演变。
《水浒传》是一代代人积累的作品,各种梁山好汉的故事流传已久。但从现有的材料来看,林冲并不是英雄中的重要人物。
南宋宋江的《三十六人赞》,连林冲的名字都没有。
元杂剧剧本里有林冲的名字,但没有故事。也许是有故事但没有流传下来,因为通俗文学的文本不易保存,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大概从元代到明初,就有阿林崇模仿张飞。
《水浒传》的设定中有很多可以借鉴三国的地方。还有五位将军,得了一个关胜,说是关羽的后代;再弄一个张飞那样的人物自然。张飞是元代特别受欢迎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个超级猛将,还有他当县令时的一些破案故事。张飞的破案风格很粗犷,很公正,充满民间智慧——这部分被《水浒传》中的李悝jy继承了下来。
水浒正式成型的时候(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水浒是明末),林冲一再隐忍,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就这样产生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林冲,是水浒作者最伟大的创造。
这个故事一出现,原来林冲的元素像张飞一样没用。豹子头环眼,张八蛇矛,是张飞版林冲的残迹。
《水浒传》中的林冲有什么特点?
他的身份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可能我的朋友们被教了很多科普,宋朝的御用教头地位很低。但是我觉得有些讲水浒的老师可能忽略了一点,教练可能确实地位不高,但是水浒作者不这么认为。
因为施耐庵和罗贯中的社会地位很卑微,文化水平有限——我一再强调,文化水平和文学水平是两回事。他也不了解古代的官僚机构。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历史:
蔻驰,这真的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地位,甚至不是一个官员。
大禄提哈这个官员,至少有两个完全不沾边的意思:他可能是高级武官,无时无刻不在“掌管兵贼的公务”;也可能是负责采购各种物资的政府小官,也就是“司务长”。那么,鲁大是军官还是司务长?这本书介绍了一个军官,但是他去郑屠买肉。郑屠并不奇怪为什么他是一个会做采购的军官,而鲁大对屠夫的勒索是如此娴熟,就像一个司务长。
杨志扬使,全称是殿前司使。这是当地的军事长官。不过看水浒的感觉好像是教头、提督、使节都差不多大。
还有其他一些细节,也能反映出教练在《水浒传》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朝廷派了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来指挥,这些教头都是郑州的,姓王,名。此人文武双全,聪明勇敢。他将从首都带一万多人,派民用车辆,护送五十万件大衣和夹克衫,赶在大军之前去宋先锋交货...
教练和将军之间没有界限。
如果今天有一个人,在他看来,村长就是大官;你问他,州长呢?也是大官;村长和省长哪个更大?反正都是大的。你为什么这么清楚?
水浒作者对社会的认知大概也是如此。
也就是说历史知识太多,读水浒有时候是个障碍。要理解《水浒传》中的林冲这个人物,就要忘记历史上教头地位并不高的知识。根据小说的描述,林冲的收入显然不低,工作也很清闲。林冲嘴上买了点头,心理活动竟然是这样的:
林冲反复看着这把刀,欢呼道:“好刀!高太尉府中有一把宝刀,不会随便给任何人看。借了好几次,都不肯借出去。这把好刀我今天也买了,慢慢跟他比。”
看来,他和高级领导高俅有直接联系,还能借领导家的宝贝。如果领导不同意,他还是忍住,跟领导较劲。这个地位还低吗?
林冲太依恋自己的生活了,拒绝接受改变。高衙内看中了他的妻子,但他被迫一步步欺骗、栽赃、陷害他,但他的警惕性很低。与其说是智商焦虑,不如说是一旦你承认对方一定要偷他老婆,一定要自杀,你一定要放弃现在的生活。他真的舍不得,所以宁愿自欺欺人。没事了,都过去了。
《水浒传》中还有一个人物,几乎是刻意与林冲对比的:小说开头有一个王锦,也是八十万皇军的主帅。高俅要陷害王锦,王锦第一反应是带着老母亲跑了,所以没被打死。
水浒传有个续集叫荡寇志,作者余万春决定要彻底消灭梁山的土匪。于是,为了证明林冲罪有应得,他设计了一个情节,让王锦作为朝廷的大将,攻打梁山,与林冲斗一天。两个人有过这样的对话:
林冲生气了。见王锦不肯后退,便掉转马头,望着王锦说:“等我换了马,再来与你较量。”
王锦笑曰:“今日胜负已分,不必再分胜负。”
袁林睁开眼睛说:“这话怎么说?”
王锦说,“你说呢?当我在东京的时候,我听说你有一些技能。后来我在延安的时候,听说你充当教练,说你犯了王法,和远方合谋,说你上了梁山,成了强盗。我只说你脏,但你懂一点枪和棍子。看你今天的武功,真的很强。只恨自己没眼珠子,前半生服了高二,吃了几个军嫂;后半辈子皈依宋江,成名为强徒,失传身法,受了不少酸洗。到目前为止,你的小屋正处于危险之中。桌子下面有鸡蛋吗?我是朝廷名臣王锦,你是监牢里的林冲。两人都是一个家庭出身,被吓到真可惜!"
林冲道:“不必客气。朝廷用奸臣,让心爱的人受尽折磨,直到无路可走,只好自杀。你自己都没尝过,还说什么?”
王锦笑着说,“我太自给自足了。现在我都拿不到,就教你自己的想法吧!至于你说的,我自己都没尝过,说明你一辈子都很迷茫。你做的是殿帅府的教头,我做的也是殿帅府的教头;你被高俅控制,我被高俅控制;高俅要找你麻烦,高俅为什么不找我麻烦?但是我比你有更多的知识。你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好人,但你什么都不知道:踩着机关不能躲闪;逼近陷阱,还在自我传播。结果囚犯被折磨,吃了很多苦;贬了管,吃尽了无数耻辱。贼有军,人人骂;好家庭的声音,大家都不好意思说。就是和你我相比,天各一方。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也不怪你。很奇怪,一旦摔倒了,就没志气,没志气,不顾礼义,居然掉进了绿林。难道你放弃了这条路,却没有别的路可以找到吗?说万不得已,暂时避难,也应该早点想办法出去。说是拉拢,晚上抢州县;有没有哪一天你说晚了去拉拢抢村?”
林冲一听,声嘶力竭,脸色煞白,两眼插在一起,手中的蛇矛不自觉地掉在地上,往后一仰,掉了下去。
王锦的说法有道理吗?不能说没有意义。如果林冲能在高衙内和他的妻子调情,他将第一次离开东京,去边境的某个地方参军。情况真的会好起来。
但是,王锦的逻辑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他让林冲做完美的牺牲品,而你错过了躲避灾难的最佳时机,所以你活该遭殃。但是留恋自己习惯的生活,害怕放弃自己拥有的一切,无法强迫自己一下子彻底改变,这不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吗?按照王锦(其实是余万春)的逻辑,这个世界上不值得活下去的人太多了。
说实话,《水浒传》中的林冲并不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形象。
比如他对妻子的态度其实不好。高衙内把林夫人骗到家里,林冲及时赶到,逃脱了。林冲和林娘子的对话是:
林冲到楼上,却找不到了。他问那位女士:“你没被这家伙弄脏吗?”女士:“没有。”
一个女人刚刚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她老公到了就问了这么一句,不是安慰她没事,不是关心,而是问她有没有被“玷污”。当然,林冲是爱他老婆的,但这还是财产,我的财产别人不能动。
以及对离婚信的理解。林冲在分配前给妻子写了一份休书,内容包括这几个字:“有妻张,年纪尚轻,愿立此休书复婚,绝无纠纷。是自己愿意,也就是不勉强。”
我们知道,在古代,不像今天,夫妻因为意见不合而离婚的情况很少。在社会底层,男人因为穷得活不下去而卖妻的现象非常普遍。你把老婆卖了,写离婚证明,其实就是声明放弃财产权。所以在古代的离婚证中,“人丛无争再婚”其实是老生常谈。
这是林冲有意与妻子断绝关系。你高衙内要求她从此与我无关,这样高家就不会再伤害她自己了。当然,这种说法也是为了解除妻子为丈夫守贞的义务,让她更方便地接受高衙内。说是为了她老婆也是可以的。
还有,林冲的性格在原著中要比后来的影视剧残忍很多。林冲赶到梁山,王伦要求林冲交出军阀,哪怕杀一个人,林冲也毫不犹豫。
第一天,“从早到晚,等了一天,没有一个孤独的客人经过。”
第二天,“落到中午后,一群约300人的客人经过。林冲不敢怎么样,让他过去。”
第三天,我遇到了杨志,一个绿面兽。
也就是说,在这三天里,只要有没有本事的单客经过,林冲就会杀人。
既然林冲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不介意牺牲别人那么多,我们甚至可以提一个问题。如果高衙内对陆谦的妻子感兴趣,并希望林冲陷害陆谦,林冲会这样做吗?
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我想说的是,即使林冲不是贵人,他家被高俅毁了,他还是清白的。原著中的林冲虽然没有那么可爱,但是真实、复杂、深刻,仍然应该说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形象。
只有当你看到一个被美化的自己被虐,这样的悲剧才令人动容。——所以大家熟悉的帅气文秀版林冲的出现其实是注定的。
《水浒传》代代相传后,美化林冲的创作随即出现,而且层出不穷。
最著名的是明代李开鲜创作的《宝剑记》。
他是李开鲜嘉靖八年(1529)的秀才,也就是说他的文化水平比《水浒传》作者高很多。虽然戏曲被认为是犯点常识性错误都无所谓的体裁,但他还是忍不住改变了林冲的身份:林冲出身官宦之家,因反抗方腊有功而被授予西方统制。林冲不喜欢高俅、童贯等奸臣“摆弄职权,偷盗名器”,写下训诫,使他成为御用教头。
这样,在林冲和高俅之间,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忠臣与奸臣冲突的主题。其实在水浒传中,林冲和高俅关系很好,这也是他长期缺乏警惕的原因。其实原版水浒可能生活感更强,但这版剑显然被林冲亮了很多。
《仙剑物语》的剧情变化很大,后来的改编一般都不效仿他。但是高俅迫害林冲。迫害忠臣的是奸臣,而不仅仅是强者蹂躏弱者。这一设置被继续。林冲在京剧著名的《野猪林》中唱过《壮志捧银河》、《荡涤汉奸庙》,这是《水浒传》中林冲没有的。
在这部戏里,林夫人(叫张真娘)大放异彩,让林冲的家庭生活更加幸福,这是后来所有改编必须要讲的。
不过有一个林冲的特别版本,是抗战时期延安评剧院编导的京剧《逼上梁山》(因为北京改名北平,所以京剧叫评剧)。
1944年,毛泽东高度评价了这部新编京剧,并亲自致信主创人员表示祝贺。
在这出戏里,林冲教导高俅,对付契丹骑兵要用“地道战”:
这种“过壕战术”始于五代,当时石敬瑭投降契丹,耶律德光入侵中原,契丹骑兵凶猛。是我中国人开始和敌兵作战,到处把农田挖成沟渠。敌兵处处受袭,他不敢在中原再犯。如果他想战胜外国侵略者,他不得不使用这种跨越战壕的战术!
被派到沧州后,我从草料场的老军黄老那里了解到政府的腐败和人民的痛苦:
黄——你说这粮草田是军事必需品,可人家是千里来要钱的当官的。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头,作为这个边防的军官,谁不知道是时候赶紧抱抱想法了,但是一有风吹草动就开始跑。就拿这个饲草场来说,不就是个榨人油水的招牌吗?没有军需官,人家才不管那个呢!
林——照你这么一说,这草料场不也是压榨人吗?
黄色——唉,大堂不种高粱不种黑豆,你想吃什么?收草料的规矩是每亩五升粮十五斤草。现在以晋辽战争严密边防为名,加一斗粮草,五十斤粮食。你不知道,这个游戏里的桶是两升大,秤是三秤。这个不算。如果交草料的住户不先在院子里花点钱,就叫你等三天,不收。看看这个草料场。干草堆在那边的潮水里烂了,他们可以偷着私卖,但是老百姓不能少掏!
最后,林冲和所有的人一起杀了周江和陆谦,上了梁山。
说到这里,与劳动人民融为一体的林冲,勇猛善战,足智多谋。如果豹头环眼拿着张八蛇矛也是合理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