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我首先要声明,我有一个钓箱,一个钓椅,一个竞技小钓箱,一个黑坑加长钓箱,一个欧式钓椅,一个马扎式折叠钓椅。当然,我也存了不少十几块钱一个的小渔椅、小凳子。
我刚接触钓鱼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坐在那里,蹲着或者坐在地上的问题。更多的时候,我只是拿起两块石头坐半天。当然,最后我确定屁股不舒服是真的。在我的印象中,当时很多钓友都有痔疮,可能和这种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那时候钓鱼,一根玻璃钢鱼竿已经是很厉害的装备了。蚯蚓做诱饵,麻油面团做窝,渔获量少。然后,用树枝把叶子撇掉,通过腮带走,捕到的就更多了。尿素包一旦抵抗也能走。
现在的渔民不一样了。别的不说,他们很好的保护了自己的屁股,不管是什么钓法,不管是钓箱还是钓椅。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现在去钓鱼,是买钓箱还是买钓鱼椅?其实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钓箱的历史。
首先“钓箱”这个词是本地词,但是这个功能起源于日本。谁最先定义了这个词,现在可能不确定,但它的历史脉络很容易梳理。
说到钓箱,就必须说说台湾钓法。最早的台钓没有支架、饵盘、护鱼板、护针板等任何配件。都是慢慢加的。
最早的钓箱不是让人坐的,是用来装东西的。这是怎么回事?台湾省和日本海渔民在炎热的夏天去户外捕鱼。为了保证鱼的新鲜度,他们在箱子里放冰块来保持鱼的新鲜。准确的说,钓箱应该叫“冰箱”。
其实不难理解。接触过海钓的钓友都知道,渔船在海钓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大容量的工业冰箱,用来保存渔获。
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钓法,即悬挂双线钓法传入大陆后,这种日本“黑钓法”在台湾省省改进,在大陆各省发扬光大,并在短时间内流行起来。
原本用来储藏鱼的冰箱也被引进大陆。然后,这个时候钓友突然发现,它好像会坐,对自己的屁股很友好。然后随着一体化注塑技术的普及,进一步完善。
增加了不同的配件,如手柄支架、护鱼支架、伞架、脸盆架等。,安装在钓箱上。这样就成了钓友们青睐的钓箱。
到目前为止,钓箱的功能已经完全偏离了它最本质的功能,保鲜和储鱼。其实如果能找到一些80年代前后的钓鱼照。
大部分参赛选手都是坐在马扎上,钓箱的出现也让钓友们不用携带马扎和板凳,就能把很多小渔具装进马扎里。
对于钓箱钓友来说,一点都不陌生。甚至可以说,钓箱几乎成了台湾人钓鱼的象征,或者说是必备的配件。
然而,如何选择钓箱却成了钓友们纠结的地方。贵的功能好,但是钱包里的钱不准。
便宜又实惠,但是总是担心质量不够,其实只要坚持两个原则来选择钓箱,基本上也不会太离谱。
1.一个人每月收入的十分之一去买一个钓箱,这不是一个脆弱的部分。一个钓箱能用多久,基本上是和钓鱼次数挂钩的。虽然不能说收入越低,钓鱼的次数就越少,但是收入越低的钓友,钓鱼的花费肯定会越少。
所以我们买一个钓箱,标准是月收入的十分之一。其实和我们钓鱼的时代差不了多少。完全没有必要超过这个比例。比如我们一个月收入三千多,就买个七八百块的钓箱,不能吃糠咽菜。省钱之后,我们发现这种变相降低了钓鱼的乐趣。
2.根据自己经常去的钓鱼水域来选择。如果经常去黑坑钓鱼,那么容量和体积更大的钓箱是首选。如果你经常去野外钓鱼,那么方便就很重要,因为我们必须考虑随时调整钓位,变小,拿起就走。
现在的购买渠道很多。不像以前只能在熟悉的渔具店购买,渔具的加工工艺也远比以前好。
所以各种钓鱼椅和用来坐的箱子,无论是款式、材质、功能还是造型,都只能是想不到的,没有生意做不到的。
那么,我们是选择钓箱还是钓椅呢?其实这个选择并不难。如果我们经常去野外钓鱼,钓鱼椅的优越性会非常明显。
如果是小水钓,普通折叠钓鱼椅就够了。如果是大水钓鱼,欧式钓鱼椅的舒适度简直惊艳。
但是如果我们在池子里钓鱼,或者黑洞很多的情况下,钓箱的多功能性会彻底秒杀钓椅,尤其是钓箱的收纳功能,这是钓椅解决不了的。
现在物质生活条件丰富了,选择多了,大家口袋里的钱多了,大家会考虑的更多。
钓椅和钓箱的选择看起来不是很重要,但是为什么不花点钱让自己的钓鱼体验更舒服呢?
俗话说,选钓箱还是钓椅,不需要太纠结。看这篇文章,再借一个钓友的钓箱和钓椅坐在上面感受一二。如果实在不行,就每人买一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