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选题概括
知识非常容易让作者专注于专业内容,不容易触达普通用户。
看到这里,大部分朋友都会觉得不是在说自己。可惜他们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问题。
举个栗子。如果你要做高考语文老师的账号,你会说什么?高考作文怎么写?文言文怎么记?最近Tik Tok说高考语言的“沈懿”很红。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选题的。
除了分析高考语文作文题,我们还会讲一些高考家长非常关心的话题,比如“职高和高中的区别”。有些话题不仅仅是高考生家长关心,就连我们这些高考过的人也很关心,比如“高考考场上的意外”,在赞数数据上也是最高的。细分领域的具体知识,他关注的人数肯定比相对大众选择的题目数量少很多。
如果你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你会怎么做这笔账?可以看看下面“北大丁教授”的账号。前段时间因为一个关于他女儿学习不好的视频,火遍了整个网络。其实他没有讲很多教育理念,但是他从北大教授的角度讲了很多东西,比如养孩子,养宝宝。这类题目覆盖的家长会比纯高考的家长更广泛。
简单总结一下,不能只讲纯专业的内容,还要讲一些有讨论点的话题,目标用户会关注的话题。很多知识博主的视频,最有爆发力的,可能不是特别专业的知识,而是知识和生活日常讨论点的结合。
可能有朋友会问:但是我就想说专业内容和科普?这样的内容会不会冲击专业性或者引起用户的厌烦?
我的判断是:你要在你的领域找到大众关注的话题。这个话题一定不是为了爆炸而做的。反而应该让你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更饱满,更真实。人们不需要视频版的百度百科。人需要的是一个真实的人,告诉他如何准备高考作文。这个人不仅会讲专业知识,还会和他们聊高考孩子。这样的人才很可爱。在Tik Tok,人们首先喜欢一个人,然后他们喜欢你的内容。另外,常规话题和宽泛话题的比例可以适当控制,建议过于宽泛的话题比例不要超过50%。
02
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讲知识
这个内容上一篇文章提到过,很重要,我再重申一遍。
在百度、知乎等主动搜索场景下,知识有用很重要,能疯狂回答你问题的内容,你会赞,会鼓掌。
但是,如果有人想在你玩的时候给你讲知识,你会怎么反应?
在Tik Tok谈论知识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如今的Tik Tok内容丰富多样,但比起萌娃、宠物、戏剧、美食等内容,知识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太重了。这与Tik Tok无关,这与人性有关。在非搜索场景整体谈论知识是违背人性的。
过去一年,很多知识账号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谈论知识,部分规避了这个问题,获得了不错的粉丝增长。这类账号的核心特点是:看起来视频特别像记录现实生活场景中发生的故事。他们避免了传统口头视频在桌椅上讲事情的认知,而是在看似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传递知识。
用户第一次刷视频的时候不会有防备心理,以为“这个人是要说无聊的事情”。反而觉得视频拍摄的很真实,引起好奇心,看到最后。
作者:胡寿寿想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