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教育模式(新东方的发展历程,慎用股权分配,合伙人模式更有效)

关注【本头条号】,更多关于企业管理、员工激励、薪酬制度、绩效激励等内容免费与你分享!私信绩效送您关于员工管理、绩效薪酬的干货视频。

导读

1995年,俞敏洪力邀杜子华加盟新东方。当时,杜子华自己创办的“理想”学校发展得有声有色,可是,当俞敏洪提出:新东方教师一节课平均300元,如果杜子华加盟新东方,每节课课时费翻一倍,达到600元;“理想”学校口语班可以合并到新东方,赚取财富只要上交15%的管理费给新东方,其余都归杜子华本人所有。这样以来,不仅可以省去自己办学的繁杂琐事,同时还可以利用新东方的品牌多招生,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于是,杜子华欣然加盟新东方。当徐小平、王强、钱永强、包凡一等人加盟新东方时,俞敏洪如法炮制,创业初期,缺少资金,俞敏洪慷慨解囊,予以资助,只要向新东方上交15%管理费,公司完全归属个人。

利益分配如何平衡

1996年到2000年,新东方的总体架构是:在新东方总品牌下,有很多块业务,各个负责人各显神通,他们依据“分封割据、收入提成”的方式各自把持着一块业务。依靠这种方式,新东方得以迅速崛起,抢占市场。然而,走到2000年,这种各自为战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俞敏洪在论及当年的利益纷争时曾经说:“新东方在当时形成两种局面,一方面在学校大家可以保持相对平静,另一方面在公司这块利益纠缠不清,这个时候大家意识到会出现两个结果:一个是新东方永远也做不大,第二个是不如干脆分散,各人干一个学校就完了。中国合伙人一起干的结果要不就是分块要不就是把企业搞没了。”

新东方教育新媒体运营要求

首先,诸侯之间的“领地”发展开始有肥有瘠,1999年底到2000年初,新东方出国培训的比例降低,而基础英语培训却出人意料地火爆。在这种情形下,原本相安无事的各个诸侯间,开始打破原来的游戏规则和划分领地,纷纷染指基础英语培训等火爆市场,原来封地上的主人自然会想方设法设防、阻止和抗议入侵者,由此引发了接连不断的纷争、指责和相互攻击。

股权分配深化矛盾

新东方高层人员在“50亿”的巨大诱惑下,运作新东方上市的热情一下被激发出来。就像俞敏洪所说的:“大家说要是新东方上市了,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是亿万富翁,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有机会发抖。这种膨胀带来的结果是大家都没有心思上课了,天天跟我谈,说要改变结构。好处就是在这种大前提下,大家开始愿意放弃原来自己所守住的那一块自留地。”

就这样,新东方的股份化改造被大家推着并如火如荼地展开了。2000年5月1日,新东方开始股份化改造,5个月后,成立了“新东方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重新整合新东方产业资源。然而当公司成立了,开始按照股份制公司运作的时候,大家一下又都慌了,纷纷感到无所适从。

为了限制俞敏洪的权力,小股东联盟提出要制衡俞敏洪,一向性格软弱又重义气的俞敏洪妥协了。王强担任CEO,新东方成立“CEO联席会议”,而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却被排除在外。此时,连同俞敏洪一起,新东方陷入了不知道该做点什么的困境……

新东方公司化改造举步维艰,“草莽气”遗存严重,上市显得遥遥无期。对于众多“海龟”来讲,眼前利益受到损失,而新东方大权小权牢牢把握在俞敏洪一人手中。或许,俞敏洪的“独裁”并非坏事,就像卢跃刚所分析的:“这种高度集权的治理结构,好处是决策效率高,可以防止转型过程中失控,影响新东方全局。”但是,一心追求平等与民主的徐小平们不可能允许俞敏洪一人独掌大权。在改革的过程中,矛盾的焦点逐渐转移到俞敏洪一人身上。最终在新东方形成了小股东联盟抗击大股东俞敏洪的局面。

中小企业如何设计自己的内部合伙人模式

1、获得收益的条件和依据

(1)内部合伙人获得收益的条件:

A 合伙人在职并达到年度考核标准;

B 合伙人无严重渎职失职、违规违纪及损害公司利益行为;

(2)项目合伙人分利的数据依据为:

2015年某项目营业额(***万)、2015年公司利润率(按**%计算)、2015年利润额(***万);2016年营业额、2016年公司利润率、2016年利润额;

2、利润基值与利润增量定义(都为年度):

利润基值=2015年营业额×2015年公司利润率;

2016年利润=2016年营业额×2016年公司利润率;

利润增量=2016年利润额-上年利润基值;

3、内部合伙人分配总额度:

分配总额=利润增量×15%

4、合伙人贡献分值的获取:

(1)业绩得分:按1000元/1分(按年度业绩累积计算,不足1000元的忽略不计)

(2)薪酬全绩效模式年度考评法:根据各岗位的绩效评分进行贡献分配。

更多数据落地案例、KSF薪酬全绩效/PPV薪酬量化模式落地设计私信“绩效”获取资料,老师一对一交流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