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工艺品有哪些(农村常用的10种老物件,你还能叫出名字吗?勾起70-80后多少回忆)

#三农优质创作大赛第二季#

农村的老物件太多了。今天小吴介绍10种80年代用过的老物件。这些物品很多现在都不用了。你还能知道他们来自农村吗?

第一种旧粮票

粮票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特定经济时期发行的一种粮食购买凭证。我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分配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用的有价证券,在中国已经使用了40多年。



小吴记得上世纪80年代,家里点煤油灯需要的煤油需要指标,有票才能买。不代表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不像现在,只要有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没有限制。

这种粮票虽然已经退出使用,但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历史见证。

工艺品有哪些

第二件旧陶制夜壶

夜壶是男人冬天晚上取尿的器具,是西南地区对这种器具的称呼。它因通常在夜间使用而得名。一般叫女生或者厕所。因为冬天太冷了,出去撒尿真的太冷了,所以我们做了这样一个装置,在床上撒尿。



根据相关资料,夜壶有金银、铜、陶三种材质,不同的夜壶代表位置不同。现在没人用这种夜壶了。现在家里有厕所了,家里也没那么冷了。

第三款绣花鞋垫

你垫过绣花鞋垫吗?



多漂亮的绣花鞋垫啊,包含了女性的心血。我记得在80年代,这种绣花鞋垫也代表着一种爱情的象征。如果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相遇,他们会为男人缝制这种绣花鞋垫,以表达对男人的爱。

第四台收录机

录音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非常流行。那时候,有一台录音机,还是挺骄傲的。



上世纪80年代,小吴的三叔买了一台录音机带回家,引来村里邻居的围观和羡慕。那时候我们村还没通电,他三叔用电池驱动收音机放音乐。

现在这种录音机已经成了古董,没人用了。一部手机解决一切。

第五手动红薯切丝机

手摇红薯切丝机小吴家里就有一台,是他爸爸上世纪80年代从湖南安化买的。现在还能用,还没修好。冬天,他爸爸也用它来切红薯,煮给猪吃。



这种机器30公斤左右,挺重的。把它固定在一个长凳子的一端。人坐在这里,一只手放红薯,一只手摇机器的手柄,机器转动把红薯切成一条条细丝,上面有十字形的刀片,还是铜的。

八九十年代还用来切红薯丝,晒干,和米饭一起煮。那时,没有足够的米吃。

第六个老木桶

木桶,小吴老家每家都不止一个木桶,是箍师傅做的。



这种桶是杉木做的,比较轻。主要用于以前加工红薯丝时杀猪烫猪和洗红薯。它也可以用来装水,米饭等等。

第七件老物件——虎头鞋

虎头鞋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因形似虎头,故称虎头鞋,是童鞋的一种。



这种虎头鞋都是手工缝制的,每一针每一线都是人工的,上面的图案都是绣花的。做一双这样的鞋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一般人做不到。你穿过这种老虎鞋吗?

第八部老电影放映机

电影放映机大家都很熟悉吧?农村70-80后,还记得到处追电影的场景吗?



小吴的家乡直到1995年才通上电。当时只要听到哪里有电影看,他就拿着手电筒和几个伙伴一起去看,而且去过看电影的地方有10多里路。

人在哪里盖房子,娶媳妇,做寿酒,很多家庭都会放电影,有酒席的人会发布信息,听到就看。有时我不能参加晚餐。大人常说“/s2/]打空肚皮看戏,助我老祖宗老子不负众望”。现在农村没有上映的电影,即使上映也很少有人看过。这台老式电影放映机已经成了古董。

第九个旧食物桶

水桶是用来装谷物的器具,通常由木头制成。




做好之后,我会在上面写一些字,比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等。粮桶里的粮食等于10升的体积,也是盛粮食的器具。

猜第十个老物件的名字

这种事小吴还是第一次见。我们在湖南没见过。应该是北方的乐器。让我们看看它是什么,叫什么名字?你是做什么的?评论区见。



好了,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10种老物件。分别是粮票、夜壶、绣花鞋垫、录音机、手工红薯粉碎机、木桶、老虎鞋、电影放映机、米桶、最后一个我不知道[/s2/]、农村常用的10种老物件。你还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70-80后的你回忆起多少?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