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在看,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
北极星电网讯:大家新年快乐!
自去年10月底809号文发布以来,我们已经连续两个月迎来了“电网购电价格”。
(来源: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能源交易所”作者:能源交易所工作室)
12月购电价格首次放开后,一些市场人士立即表示“担心”,因为购电比市场月度竞争价格便宜,“恐怕很多小用户都不想进入市场交易”。
有专业人士马上解释说,“12月份的低收购价格是因为年底的收购电源,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优先发电,所以便宜。但根据文件精神,各地要不断缩小电网企业的代理范围,所以未来优先发电的比例应该会越来越少。”
那么1月份价格放开后,各省(市)购买力价格涨跌互现,总体变化如下:
边肖对此提出了四点看法:
1.交叉补贴势必会进一步明确。
电网收购的电力是面向所有(1-10)千伏及以上的工商业用户,另外是面向暂时不进入市场的1千伏以下的居民、农业、工商业用户。那么价格政策的出台意味着电价的进一步明确,也意味着交叉补贴的进一步明确。中国的交叉补贴比较复杂,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工商业电价(高电压等级)应该改为补贴居民电价(低电压等级)”,也就是电力市场中人们常说的“电价倒挂”。过去,交叉补贴在目录电价中没有明确说明。
比如,在购电价格明细中,可以看到“新增损益等值电量水平确保居民农业电价稳定”和“新增代理用户线损损益等值电量水平”两项。
各省电力基本面情况不同,定价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可能速度不同。比如,目前安徽省还没有明确购电价格的方案,用电力市场月度竞争价格结算两个月。
电力市场用户除了从电网购电外,还应该发现2022年“全市场共享/分摊电费”项目有所增加,这与价格结算后电价构成的进一步明确密切相关。
2.在梳理过程中,购买电价尚无定论。
代理购电的电网用户电价=代理购电价格(包括平均上网电价+辅助服务费等。)+输配电价(含线损和政策性交叉补贴)+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费。
市场参与者表达的“担心”并不意味着购买电价应该总是高于市场价格。根据上述公式,购电明细会发生变化,与各省发电和用电基本面挂钩:
比如浙江省是一次能源短缺的省份,全省三分之一的电力需要购买。看浙江省购电公告,1月比12月更详细,比如12月增加了“天然气容量电费和新能源省份用电水平”的细节。比如山东省,作为新能源、来电、火电大省,在电网购电中也明确了“容量补偿”的细节。总之,随着各省购买力价格的加速梳理,明细有升有降,将进一步真实反映该省的电力基本面和投资状况。
说到这里,既然电价开始显示细节,那么如何体现2022年的来电电价也是一个看点。在过去,跨省用电中包含国家与政府约定的部分,属于优先购电。但电力市场扩大后,这部分跨省电力将以什么形式和价格进入市场,应在目前的电力市场方案中明确规定。
刚才提到浙江的跨省电量占全省电量的三分之一,但1月份浙江的现货试结算突然暂停,有市场人士分析,这可能与“省外电量仍由电网购买,导致售电公司无法全额购买中长期电量”这一因素有关。
3.用户不应仅将每月的竞争价格与购买电价进行比较。
2022年,新用户可以每季度观望,选择是否进入市场,这意味着电力市场的需求趋势肯定是扩大的,而用户从电网购买电力的趋势是减少的。市场找售电公司代理,按长协+月价+现货价的组合价格。电网购电没有年度长期合作支持,只报数量参与月度上市,或者也参与现货价格。月度价格根据当月月度集中竞价交易的加权平均价格确定。因此,用户不应仅将每月的竞争价格与购买电价进行比较,作为市场价格标准。
到底选择市场电还是购电?也建议咨询本省售电公司略知一二,关注现货电力市场发展规划。
4.绿色电力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梳理
一年一度的长协已经包含了绿色电力交易。从发布的价格来看,部分东部省份已将价差推至6个点(与基准价相比),部分西部省份限定在基准价以下。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交易是大势所趋,各省的消费责任将分散到所有用户,这将进一步体现在市场电价上。
在从电网购电部分,绿色电力体现在“政府基金及附加”的“可再生能源补贴”项中。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补贴,调整当然是趋势。
今天看整体,明天继续。
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国家能源信息平台电话:010-65367702,电子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