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欧聚美优品怎么了2018(聚美优品黯然告别纽交所 但陈欧已备好下一个资本故事)

核心要点

  • 随着4月15日私有化交易的完成,聚美优品结束了6年的美股上市生涯。

  • 聚美优品曾经是电商行业的明星。成立仅四年就在美国上市。但其业绩和股价在遭遇造假风波后遭遇重挫。

    当聚美优品的电商业务受挫时,陈欧投资的共享充电宝企业街电发展迅速。疫情之下,充电宝行业受到重创,美团潜入,街电也在接受考验。

    聚美优品私有化今日正式宣布。

    4月15日上午9: 30,聚美优品宣布完成私有化,成为买方集团旗下的私人控股公司,将正式从纽交所退市。

    与2016年的私有化风暴相比,聚美优品的私有化运作效率极高:

  • 1月12日,聚美优品买家团提出私有化要约,拟以每ADS 20美元的价格收购未出售股份。

  • 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买方团和聚美优品达成了最终购买方案。

    4月9日,买方集团以要约收购方式收购超过4034万股A类普通股,占聚美优品已发行流通A类普通股总数的63.7%。至此,聚美优品买方团已持有上市公司约96%的投票权,正式开始简单合并。

    4月15日,私有化交易完成。

    至此,持续四年的聚美优品私有化系列终于落下帷幕。陈欧如愿以偿,将2014年在纽交所上市的聚美优品带出纽交所。



    2014年,陈欧、许小平、韩庚出席聚美优品上市仪式。

    与私有化的四年斗争,是聚美优品电商业务下滑的四年。

    聚美优品曾经是电商行业的佼佼者,创始人陈欧的一句“我为自己代言”红遍网络。随着公司业绩的不断攀升,聚美优品在成立仅4年后就成功赴美上市,并获得市场好评。

    戏剧性的是,上市后不久,聚美优品遭遇造假危机,股价连连下跌,随后的转型失败进一步打击了公司业绩。2016年,陈欧首次提出私有化要约,但因收购价远低于发行价,私有化进程遭遇各种阻力。次年,陈欧撤回了私有化提议。

    第一次私有化的尝试严重损害了聚美优品的声誉,陈欧也从“创业偶像”的神坛上跌落。此后聚美优品业绩一蹶不振,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如今,曾经的明星电商平台已经无人问津。

    由于业绩不佳,投资人逐渐对聚美优品失去信心。与2016年的私有化相比,陈欧这次没有遇到太大阻力。最近十年,聚美优品起飞后迅速没落,争议不断。新时代伊始,这一幕终于走到了大结局。

    从飙升到被忽视

    聚美优品曾经是一个响亮的名字,无论是在电商行业还是资本市场。

    2010年3月,陈欧与斯坦福大学的戴雨森弟弟、南洋理工大学的刘辉弟弟一起创立了聚美优品。当时这个品牌还叫Tuanmei.com,主营业务是“化妆品团购”。同年9月,Tuanmei.com正式更名为聚美优品。

    聚美优品是幸运的,它从诞生开始就步入了两波——电商和团购。当时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种平台不断出现。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4.5万亿元,同比增长22%。同年,现已成长为小巨人的美团刚刚成立。不久之后,移动互联网史上著名的“千团大战”即将爆发。

    成立一年,聚美优品总销售额突破5亿元。联合创始人戴雨森曾说,聚美早期的成功是通过广告和营销赶上了团购的大潮,然后又赶上了移动化的大潮。

    赶上潮流的聚美优品业绩暴涨。三年时间,市场份额提升至22.1%,坐稳中国美妆电商第一的位置。2014年5月16日,成立仅四年的聚美优品在纽交所上市,开盘价27.25美元,较22美元的发行价上涨23.86%,市值38亿美元。



    聚美优品团队在上市现场。

    好景不长。高光时刻过后,聚美溢价开始下降。

    上市后不久,聚美优品供应商彭懿恒业被曝在多个电商平台销售假冒服装和手表。此外,作为聚美优品主营业务的美妆产品也暴露出假货风险。对于聚美优品上的大牌美妆旗舰店,雅诗兰黛、兰蔻等品牌都表示没有授权销售聚美优品。

    虽然陈欧强调服装和手表只是边缘业务,否认美妆产品有问题,并表示“假一赔一百万”,但市场和用户并不认可。到2014年12月,上市仅7个月的聚美优品股价已经不足13美元,市值缩水一半。

    “假货”已经成为聚美优品挥之不去的阴影。为了挽回局面,聚美优品砍掉了部分第三方业务,转而自营,同时开通了全球直接采用的“极速免税店”业务。

    “平台自营+全球直采”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聚美优品打消了用户的疑虑,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在自营模式下,聚美优品的运营成本增加,从第三方业务获得的佣金减少,利润也大幅下降。其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本季度营收3.08亿美元,同比几乎翻倍,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仅同比增长11%,聚美优品股价在财报发布后三天内从16.7美元下跌。

    2016年4月,中国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实施新的税收制度。在聚美优品“极速免税店”的全球买家模式下,产品的通关成本将大幅增加,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对于准备押注跨境电商的陈欧来说,这是一个打击。

    陈欧聚美优品怎么了

    与此同时,电商行业的时代也在变化。【/s2/】“小而美”的垂直电商规模效应不足,流量成本居高不下。面对阿里巴巴、JD.COM等巨头的挤压,差异化优势不再。不利因素层层叠加,继而“颜值经济”转型失败,聚美优品业绩一路下滑。2016年至2018年,聚美优品营收从63亿元降至43亿元,活跃用户从1540万降至1070万。

    根据易观咨询的数据,2019年第三季度,聚美优品在国内网络零售B2C的市场份额仅为0.1%。曾经的电商明星现在已经没有存在感,市值一直维持在2亿美元左右。

    “网络名人”陈欧跌落神坛

    与公司业绩类似,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的个人声誉也经历了起伏。在聚美优品大火的那些年,陈欧是公司的“流量经理”。在公司的营销中,陈欧健走偏了,做了一系列“我为自己代言”的广告,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陈欧体”模仿的热潮,为聚美优品带来了大量的流量。



    形象好,学历高,纽交所历史上最年轻的CEO。2014年,陈欧是人们眼中的创业偶像,但就像他创办的公司一样,在风头正盛的时候,陈欧迎来了自己的名誉危机,在新加坡的创业履历被曝造假,明星光环开始暗淡。

    受困于假货和简历造假,聚美优品股价一路下跌。

    2016年2月,陈欧认为聚美优品被市场严重低估,于是与联合创始人戴雨森和大股东红杉资本一起,提出以每股7美元的价格将公司私有化。从此,舆论对陈欧的评价彻底走向负面。

    陈欧当时给出的7美元/ADS的私有化价格与当时5.8美元/ADS的市场价格相比,溢价率约为21%。但距离公司上市还不到两年,私有化价格仅为IPO发行价22美元的三分之一,IPO新股东很难接受不到两年亏损近三分之二的坏消息。

    陈欧的私有化请求引来了热烈的评论。知名投资人朱啸虎在朋友圈直接称陈欧为“陈其快”。愤怒的小股东联名抗议陈欧和红杉资本故意低价私有化,事情甚至闹到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尽管一波三折,私有化最终还是没有完成。2017年11月,陈欧撤回了私有化要约。

    私有化风波严重损害了聚美优品在资本市场的声誉,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今年1月,陈欧再次提出聚美优品的私有化要约,计划以20美元/ADS的价格收购买方集团未持有的股份。但事实上,在1月12日陈欧发出私有化要约的前一个交易日,聚美优品以17.43/ADS收盘,溢价率仅为14.7%,甚至低于2016年私有化要约中提出的21%溢价率。

    在舆论场上,陈欧再次受到质疑。有股东说他是“用联合收割机割韭菜”。这一次,“陈七块”变成了“陈”。

    近年来,陈欧被质疑的不仅是私有化,还有陈欧在电商业务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涉足与聚美优品主营业务无关的电视剧、智能家居、共享充电宝等业务。虽然陈欧将这种操作称为“多元化战略”,但在投资者和市场看来,这更像是盲目跟风的“无所作为”。



    然而,幸运再次降临到陈欧身上。

    充电宝的故事准备好了[/s2/]

    当聚美优品电商业务受挫时,陈欧投资的共享充电宝企业街电发展迅速。该业务于2018年5月实现规模盈利,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曾经被人看不起的共享充电宝盈利模式并不复杂,主要收入来源是设备租赁和广告。但共享充电宝与自行车共享相比,产品成本、折旧损耗、运营成本、维护成本都要低很多。当自行车共享都在烧钱做推广,生产新车,组建团队维持秩序的时候,共享充电宝行业就省心多了。

    除了成本优势,共享充电宝还通过与芝麻信用、微信支付的合作,形成了免押金租赁的通用模式,避免了最终压垮ofo的押金困境。Trustdata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宝信用免押金订单份额达到95.4%。

    聚美优品2018年财报显示,以街电为首的“服务及其他”部分收入帮助公司实现营收9.29亿元,占集团总业务收入的21.7%,而这一比例在2017年仅为3.1%。



    街电和聚美优品的关系也值得注意。财报显示,聚美优品于2017年5月以3亿元收购街电大部分股权,随后从街电非控股股东处获得更多股权。截至2019年3月31日,聚美优品持有街电82.07%的股权,远高于2017年5月投资初期的60%。

    从收入结构来看,聚美优品越来越不像一家电商公司,更像一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其街电是一笔很好的资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份额,街电以40.5%位居行业第一,小电、怪兽、来电占比分别为23.6%、20.9%、11.7%。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19年,我国共享充电宝的用户规模有望突破3亿,这意味着街电带来的营收占比可能更高。

    以电商概念上市的聚美优品,目前已将主营收入转为共享充电宝业务。可以预见的是,聚美优品私有化后,公司在新业务投入和企业决策上将更加灵活。

    三年多来,共享充电宝行业在爆发资本涌入和行业洗牌后,资源逐渐向头部倾斜,形成了目前“三电一兽”(街电、来电、小电、怪兽充电)的格局。2018年,街电宣布在部分城市实现盈利,成为共享经济大潮中为数不多的好消息。2019年初,街电的首席运营官何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头部玩家基本都是盈利的。

    相比已经没落的电商业务,街电的未来显然更有吸引力。此时,当私有化完成后,陈欧转移战场的目的就非常明显了。

    除了充电宝,陈欧的“网络名人”布局也浮出水面。在a股上市公司三五互联收购拥有700多个网络名人IP和5亿粉丝的MCN公司上海万睿的案例中,收购标的背后也出现了陈欧的身影。

    不可否认,陈欧的捕风捉影的感觉依然敏锐。

    几年前的共享充电宝风口,如今成了陈欧腾诺的B计划。然而,谁也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充电宝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节点之下,美团选择了潜入。对于街电来说,目前显然不会太容易,但对于已经完成聚美优品私有化的陈欧来说,已经没有退路了。

    本文来源于《深声》。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