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学什么技术最合适男(坚持学用相长 练就干事创业过硬本领)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15岁学什么技术最合适

①图:湖南省龙山县店坊镇年轻党员干部在先锋村帮助村民收割萝卜。周鹏摄(人民视觉)图②: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纪检监察干部向三街镇龙坪村村民了解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黄永丹摄(人民视觉)

***总书记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培养、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培训,明确培养年轻干部的正确途径,坚决克服干部培训中的形式主义,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责任和使命。”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国家治理对专业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年轻干部要想渡过难关,见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就必须加强专业训练。当前,广大年轻干部正在课堂上向群众学习,边干边学,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增强专业技能,练就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

在教育培训中相互学习,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践中。

元旦刚过,陕西省宝鸡市委副书记段小龙来到岐山县蔡家坡镇唐家岭村,向群众详细了解“厚堆肥模式”的效果和规模。

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指导部门合作...段小龙带领团队对这项技术的推广模式、效益前景、市场机制等进行了充分评估,研究出了促进发展的“政策套餐”。通过农业技术支撑、工艺改进等手段,进一步深化“厚堆肥模式”,循环利用农村废弃物资源,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城乡善治的双赢之路。

"目前工作中的许多方法和思路都是通过参加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进修班而获得的."段小龙说。去年9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高级研修班”,对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市委副书记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

段小龙就是这个培训班的一员。他开了他密集的课程,包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市规划、基层党建、战略思维、领导力建设等理论学习和讲座。还有实际走访,安排4个小组去合肥、徐州、丽水、宁波等地调研。还有很多专题讲座,都是各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参加。

“学习很有趣,也很有收获。是提升工作技能和专业素质的集中冲锋。”段小龙说,通过学习,他在工作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攻坚克难、解决社会问题的本领更强了,信心更足了。

巩固扩大扶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时代的任务,考验着广大基层干部。“只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农业农村工作全过程,深化专业培训成果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应用,才能找到落实的办法,增强推动振兴的能力,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段小龙说。

“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副主任刘哲昕表示,学院致力于办好各类专题研讨班,通过现场教学、情景模拟、访谈教学等多种方式,不断总结和呈现生动案例,将感人的奋斗故事带入课堂,让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岗位的年轻干部在交流碰撞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促进他们不断成长成才。

在中学工作和学习,努力成为业务工作方面的专家。

制定年度育种工作计划,讨论规划试验田生产布局,指导农民购买良种...春意渐浓,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水稻品质育种研究所所长高世伟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人误一时,人误一年,却不敢偷懒!”高世伟说。

高世伟36岁。大学毕业后,他来到绥化从事水稻育种工作。“在工作的最初几年,我最需要的是实践经验。在水稻的生长季节,我一般会提前一个小时去试验田,观察和记录植株的表型性状;秋收后,我主动申请去海南参加南繁实验。”高世伟认清了一个道理:勤奋可以弥补我的愚蠢。

不到5年的时间,高世伟从一名科研新兵成长为团队的技术骨干。经过10多年的工作,高世伟和他的团队育成了28个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9200万亩,增加水稻产量约46.5亿公斤,新增社会效益超过156亿元。

2015年起,高世伟成为黑龙江省科技厅委派的科技特派员,负责联系水稻种植大县绥滨县。“不仅仅是推广良种,还要根据不同的品种传授不同的栽培方法和田间管理知识,让农民选对种,多打粮。”高世伟说。

“生活水平提高了,市场消费更喜欢‘吃好’而不是‘吃好’。”高世伟敏锐地调整了育种研究目标,从注重高产向注重优质转变。2021年,高世伟及其团队育成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绥粳309通过审定。“小试生产结果表明,绥粳309食味值85分左右,亩产1100公斤以上,抗倒伏,适宜机械化收获”。

2021年底,高世伟出任水稻品质育种研究所所长,把更多精力放在培养年轻科研人员上。“绥化分院成立了青年学术委员会,定期进行业务交流和讨论,相关领域的专家现场答疑解惑,既有利于大家的科研,也激发了青年同志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高世伟说。

“我们为年轻干部建立成长档案,实行‘跟踪式’管理和‘一组一导师’的帮扶指导制度,传授工作经验和方法,让年轻干部在干中学工作,成为业务工作能手。绥化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杨介绍。

在跨领域交流和多岗位体验中积累经验,补齐短板。

“让我们更加努力。现在还有8户农家乐,400亩地。我们一定要妥善处理,解决被拆迁人的后顾之忧。”日前,街道办主要领导万世华在江西南昌市红谷滩区米生街道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统筹推进重大重点项目,其业务能力得到了在场干部的肯定。

刀在石上磨,人在物上练。万世华担任过副市长,在司法局、信访局工作过,从基层干部到政府领导,再回到基层当政府领导,组织他到不同领域锻炼,积累经验,补齐短板。

“在司法局的工作经历,让我在处理问题时贯穿了法治思维;我在信访局的工作经历让我意识到,群众工作要把自己放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位置上。”去年,36岁的万仕华调任米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这带来了新的挑战。

上任后,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剧院项目的征地拆迁。“虽然之前在其他乡镇工作过,但主要负责旅游。我征地拆迁经验不足,能力短板。”为了弥补不足,万世华带领干部连续几天走访群众,让村民代表共同参与,解决了百姓的后顾之忧。仅仅一个星期,项目的拆除就完成了。一年来,完成拆迁15万多平方米,征用土地3000多亩,保证了省市一大批重点项目的落户用地。

1月17日,米生镇撤镇设街,曾经被贴上“偏、远、穷”的标签,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南昌“南拓西拓”的核心区,经过磨炼,万世华逐渐展现出复合型领导的能力。“从贫穷落后到高速发展,我们面临着思想解放、改革创新、项目建设等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带好队伍,做好群众工作,还要搞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万仕华说。

万仕华的成长轨迹是南昌加强年轻干部培养的一个缩影。南昌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科长王家宝介绍,2012年以来,南昌连续10年选派775名年轻干部赴一线和复杂岗位进行实践锻炼,通过跨专业交流培训、多岗位历练等方式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帮助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布局:安迪

《人民日报》(2022年03月15日第19版)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