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投诉平台有用吗(在政府网上服务平台反映问题,真的灵吗?还是形同虚设?杭州各个区正面回应了)

钱江晚报·小时记者通讯员张

消费者投诉平台

今天(11月12日)上午,2021杭州“大众点评人”面对面问政活动(第四场)举行。

第四场活动的主题是“如何让城市治理更精准”,主要涉及:1。提高基层的数字和知识治理能力;2.防范运输、生产等领域的安全风险;3.治理消费乱象,提高执法监管水平。

活动上,各区县(市)政府分管领导,市政法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交警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分管领导应邀上台,接受面对面的政治咨询。

问政现场,我提到了政府网上服务平台的问题。

杭州市深入开展“浙江纠纷解决码”和杭州基层治理“四大平台”应用,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实现“不用到处跑”。

在杭州各区县市,有的选择直接适用“浙江省纠纷解决码”,有的推出了自己的服务端口,如上城区的“微联信”、西湖区的“西湖码”,都是基层治理四大平台的组成部分。

然而,“四大平台”、“纠纷解决守则”、“西湖守则”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如何?真的有用吗,真的能派上用场,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西湖码自4月份上线以来,已经处理了8万多起群体性反应事件,但西湖区某小区业主表示,他在“西湖码”上进行投诉后,平台上的流程和机器人一样。5分钟后显示派单,6分钟后显示新闻内容正在核实处理中,2天后会跟进调查。但在现场,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在富阳区庐山街道,虽然有一个贴有“浙江省纠纷解决守则”的四平台投诉具体操作流程,但街道工作人员似乎并不了解。

钱塘区下沙街道上沙社区今年以来通过“四个平台”收到的投诉只有个位数。

拱墅区赵辉街道赵辉三区居民表示,使用“浙江捷分码”平台,一是流程比较繁琐,二是需要实名身份认证,使得市民在投诉过程中有顾虑。相比之下,人们更喜欢直接面对面向社区的沟通来反映问题。

怎么破解?

西湖区副区长陈表示,西湖码自4月上线运行以来,已处置群体性事件8万余起,使用率仍较高。当然是新生事物,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这个平台在处置过程中还存在问题,简单的把事件的应对作为事件的完成。“接下来要完善多部门处置的机制,比如涉及城管、住建等部门的违法建筑查处,提高复杂事件的处置能力。确实有些事情一时半会解决不了,需要跟群众沟通解释,争取理解。”

陈表示,今后要加大监管力度,严肃处理处置不到位、工作人员不作为或慢作为等情况。

拱墅区副区长应乔华表示,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好的平台,通过网上申请调解矛盾纠纷,自7月份推广以来,拱墅区已累计自行申请1278件,目前已结案986件。他认为,还是要加强宣传,让人们知道如何使用这个平台。同时,对于一些确实不方便使用线上反馈的投诉,线下工作一个都不能少,努力做到线上线下同时受理、同步解决、全面覆盖。

同样,钱塘区、富阳区、建德市、淳安县、桐庐县等多个区市的负责人也表示,下一步要做好平台的宣传普及,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有条件的话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更好地将平台落地,让平台的使用率和知晓率得到有效提升,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抄、改写、传播网络上所有作品的版权。否则,本报将通过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