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编程,我们不妨看看发达国家在编程领域都做了些什么。
早在2012年,日本政府就将编程列为中小学必修课,英国教育大纲将编程列为儿童必修课,美国和芬兰也于2016年将编程纳入小学课程。
可见,21世纪不仅是互联网的时代,也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两者都是以编程为基础的。
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的竞争必然是国力的竞争,我们中国当然也不甘示弱。
2017年,国务院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中小学开设AI和编程相关课程,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建设客机强国。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准备编程相关的玩具,刺激孩子的思维和行为逻辑。
我也是,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编程教育。
就我个人而言:
Marta编程机器人是集线上成品和线下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知名教育品牌。Marta出了一系列编程玩具,作为90后的我很羡慕。
Marta作为编程玩具?他有哪些独特的编程方式?
为了满足3-5岁儿童的学习和使用需求,玛塔小Q编程机器人在产品外观和课程画册上都进行了卡通化和故事化处理,让每一个板块都生动活泼。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复杂代码,而是通过人工操作所发生和执行的逻辑,比如“小Q和小青蛙的朋友”这一节,就需要孩子去做。
小Q找乌龟看似平常,背后却有一定的逻辑。小Q位于左下角的起点(第1排,第4排),而它的朋友们则位于5×4阵列图中的各个位置。小乌龟在第三排,第三排。想要找到小乌龟,需要在小Q里输入一个指令上移一格再右移两格,然后小Q就会自己移动到小青蛙的位置,并且在识别出小乌龟后。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显然不止一条路,而对于孩子来说,却是锻炼我们思维能力的好机会。Marta编程机器人能做的远不止这些。和成年人的编程世界完全不一样。不是枯燥的背单词、打代码,而是通过动画片、有趣的故事,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数学思维、逻辑思维,激发孩子对人工智能、高科技的热爱。
初始编程后,效果不错。能否继续实现突破?
如果说Marta Q是打开儿童编程学习大门的钥匙,那么Marta编程机器人家庭版就是一辆高级快车,适合4-9岁的儿童使用,可以实现更丰富的功能,比如绘画、播放音乐、编程、讲故事等。每一个小天赋都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创造自己的玩法。
能否举例说明Marta编程机器人家庭版的高级玩法?
在这个阶段,很难编程。有了各种配件和扩展包,孩子们可以建造一个迷你城市,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各种元素的位置,创造一个独特的故事。比如这个游戏就是用两个机器人射击,让机器人A和机器人B说:可以开始射击了。
从这个操作的逻辑可以发现,它使用的是转向和信息传递,即先设定A的行走路径,让A停在B面前,告诉B开始拍摄。每一步都是有顺序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没有衔接好,整个故事都无法顺利完成。
经过几次失败和反复尝试,孩子们已经理清了这件事的发展脉络。只有A转向B,与B面对面,信息才能传递。孩子恍然大悟,我们平时和别人交流是一个道理。只有面对面的交流才是有效的,没有人会侧身和别人说话。
其实少儿编程并不是培养孩子成为程序员、工程师,而是通过现代的、正确的理念来构建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感受和理解技术对人类和自己的重要性。Marta Q编程机器人与其说是学习编程,不如说是玩编程。毕竟培养兴趣是最重要的,马上就要一年双十一了。还有很多相关的优惠。如果家里有小孩或者亲戚,Marta编程机器人可能是个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