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费欠费后多久会停电(东北限电到底是什么情况 东北不定时拉闸停电要持续多久)

近日,“东北限电”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从9月23日开始,东北多地出现高峰时段限电,沈阳、长春等地实施限电。

有网友表示,停电已经3天了,时间越来越早,手机没有信号。也有网友提到,市内主要道路的红绿灯因停电无法正常运作,部分店铺只能点蜡烛开门营业。









9月26日,辽宁召开电力保障工作会议,要求确保有序用电,避免拉闸限电。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表示,目前按照“先移峰、后避峰、后限电”的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辽宁要求确保有序用电。

避免关闭和限制电源。

9月26日,辽宁召开电力安全会议。会议指出,自7月份以来,由于发电能力急剧下降,辽宁省一直缺电。9月23日至25日,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扩大到严重程度。为防止电网整体崩溃,东北电网调度部门直接下达指令,按照相关预案实施“电网事故拉闸限电”,用电范围扩大到未实施有序用电措施的居民和企业。

电费欠费后交费多久会来电

会议要求:①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确保有序用电到位,最大限度避免拉闸限电。(2)地方电力运行部门应避免停电、限电涉及的安全生产、民生和重要用户。③电网公司应延长有序用电负荷缺口预测时间和预警级别发布时间,扩大通报范围,方便用户提前安排用电计划。④发电企业应增加高峰时段的发电容量。

东北不合时宜的停电会持续多久

停电会持续到什么时候?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也没有收到相关通知。

国网吉林供电公司和国网通化供电公司的通知中都提到了东北地区限电的原因:受电煤短缺、火电机组关停容量大、新能源发电量低、电力负荷增长等综合影响,东北电网电力供应持续紧张。

人民日报:生产旺季,有限电。发生了什么事?

停电了!停产!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为满足“能耗双控”的区域要求,将削减水泥、电石、电解铝、螺纹钢等工业原材料产能。受供应量减少的影响,各类工业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有的一周涨幅甚至超过40%。

不少网友疑惑,“金九银十”是生产旺季,断电不就是“自废武功”吗?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个

“能源消费双控”既要控制能源消费强度(也称单位GDP能耗和创造经济产值时能源的利用效率),又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能源消费双控”,旨在从源头上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此外,“能源消费双控”也能更好地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事实上,自“十一五”规划以来,中国已将单位GDP能耗的降低作为一项约束性指标。“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在“十三五”规划中,这一指标进一步细化为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能耗双控”的核心指标是作为效率指标的能耗强度,它与区域产业结构、技术能力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

“十三五”期间,各地按照既定计划完成了“能耗双控”五年目标。如果保持这个节奏,就能顺利实现“双控”的目标。实施效果也体现了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切都应该有条不紊地进行。没想到,文章开头的一幕出现了。

这是怎么回事?

8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文,对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做了评价“晴雨表”。结果显示,部分地区能源消费强度不降反升,9个省区被列为一级预警区域。

随后,部分地区开始“命令式”停产,要求高耗能行业停产甚至限电。有人将停产限电归咎于“能耗双控”,认为政策突然加码导致地方突然停产限电。

真相是什么?

II

能耗限制制度已经实施了10多年,“能耗双控”也实施了近6年,每季发布的“晴雨表”也做了八九年。“能耗双控”目标始终稳定明确,没有一时的加码。

那么,个别地方优化能耗指标、停产甚至影响居民日常用电的“一刀切”做法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和开学前临时抱佛脚补习作业一样。

如前所述,各地本应按照既定的“双控”目标实施政策,但疫情爆发以来,避险资金青睐的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相关企业有扩大产能的冲动。同时,国内疫情有序防控,早日复产,为国内外生产需求奠定必要基础。此后,中国主要工业省份的能源消耗迅速增加。

同时,在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预期下,一些地区将“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前的近10年理解为“攀峰”的时间窗口,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两高”项目趋之若鹜,违规为“两高”项目开绿灯,试图提前守住能耗增量“地盘”。一些地方未批先建项目频发。

今年上半年,很多地方的能源消耗不减反增。9个省区的能源强度和总消耗被国家发改委给予一级预警。

在考核压力下,各地迅速立下“军令状”,加速整改。但转眼间,已近第四季度。如何完成年度目标?于是,一些地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定目标任务,对工业园区、行业进行强制限产、停工、限电。

岛叔看到一个聊天截图:某地因未完成“双控”目标被上级约谈。因此,当地连夜布局,提出了统一的“硬性要求”。

任务已经很明确,目标也很明确。为什么非要烧眉毛才记得执行?早看到红灯,过线就得猛踩刹车。你考虑过乘客的感受吗?

平时无所事事,临近考核搞层层加码、拼命突击;平时喊着“绿色发展”的口号,实际工作中却反复追求短期利益,这暴露出一些地方对新发展理念的误解,绿色低碳转型的规划不积极。

“减碳”运动受到政治局会议的批评,如果不加以纠正,后患无穷。

“一刀切”要求企业停产限产,相关产品会因供不应求而涨价。由于限产企业多涉及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必然导致下游企业利润减少空,进而迫使企业将生产成本转移到消费端,抬高消费价格,抬高通胀水平。这不仅不利于节能减排,也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反而会给经济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无序。

其实,做好“能耗双控”有很多方法:比如,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比如,优化能源在地区、行业、企业间的梯级利用,借助智能管理系统减少能源浪费;还可以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绿色照明、绿色制冷,聘请专业公司设计绿色节能方案等。

作为能耗管理的核心指标,国家发改委双控能耗的“晴雨表”及时亮起当地红灯,恰恰证明了“双控能耗”的制度是有效的比如有人感染了流感病毒导致发烧咳嗽,当然很难受,但也正是发烧咳嗽提醒我们吃药治疗。

“能耗双控”制度是能耗的“报警器”。在能源供应和消费出现系统性风险前夕,及时亮起红灯、拉响警报,有助于督促地方政府尽快认真对待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问题,避免因能源整体短缺而引发经济社会系统性风险。

***总书记指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是一场攻坚战,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在这场大考中,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直接相关的“能耗双控”是考试中得分极高的“大题”。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一步一个脚印,长时间的工作,尤其是平时工作要注意,有计划,有节奏,少做临时抱佛脚的傻事。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