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媒一则云集微店将于本月申请赴美IPO的消息再次传开。
这一消息源于去年9月路透社的一篇报道,当时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纪昀微店计划于2019年初在美国上市,并已委托摩根士丹利、瑞士瑞信银行和摩根大通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
知情人还透露,纪昀微店计划通过IPO筹集约10亿美元,获得70亿至100亿美元的估值。
对于这一消息,纪昀微店、摩根士丹利、瑞士瑞信银行和摩根大通的发言人当时均拒绝置评。
但也有网友对此提出质疑,“传销也能上市吗?”
纪昀微店
曾因传销“交了958万学费”,改正后“自产自销”
质疑一张2017年的票。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向浙江集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指出集集微店在招聘店主过程中,缴纳平台年费、制定利益分配制度等行为违反了《MLM禁止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属于非法传销行为,因此给予958万元的行政处罚。
纪昀微店采用S2B2C模式,在微信业务中为卖家提供商品,以性价比+精选SKU吸引用户,在微信业务中通过招募店主和开发者获取客户交易。浙江集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集集微店的运营公司。受到处罚后,2017年8月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肖商洛变更为夏鲁厚。
在被官方处罚后的一段时间内,微信还封禁了聚集在微店的微信官方账号和小程序。
目前,小商洛仍间接持有浙江集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份,但现在,纪昀微店在官网、App等地方的运营者都标注了浙江藏家的偏好。
事实上,吸引人们诟病的是其发展之初,旨在发展客户和店主的多级分销体系,这是直销和传销的常用手法。
那么如何区分直销和传销呢?前者有国家颁发的执照。表面上看不超过3级开发商,有实际货。但这也意味着直销产品的进价和卖价的差价需要非常大,才能保证给下线和下线分配足够的利益。
而MLM,可能是空手套白狼,没有什么值钱的商品。该系统依靠线下招募、缴纳会员费和代理费来运作。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判断传销的关键点在于保留越来越低的层级,卖家的佣金按照复式计算。
当时纪昀微店的下线有四级,上下制定利益分配制度,开发者的付出大于实际售出商品的利润。这种招聘店主的方式已经可以定义为传销了。
纪昀微店上线后,确实吸引了很多人参与,很多网友表示身边的人都在纪昀微店开店。而那些有自己参与的,都是因为信任熟悉的朋友。
行政处罚中提到,纪昀微店通过这种招聘“店小二”和“推广”的方式,截至2016年2月18日停止招聘,共招聘店小二310221人,全年平台服务费超过1.1亿人民币。扣除相关运营成本,违法所得800余万元。
同时也有网友表示,做店主卖不出去货,或者招不到新人都无所谓。他们看重的是能以会员优惠价从上面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被处罚后,纪昀微店表示处罚是针对其2015年在当地的执行情况,接受处罚后同时整改。现在整改后的聚划算微店是什么模式?
2017年1月起,赶集网改变了注册模式。用户下载app注册不需要获得邀请,但需要付费注册,付费注册成为会员意味着用户将开始成为“店主”。
但据《华夏时报》去年9月的报道,整改后,纪昀微店的平台开发人员层级依然存在,只是少了,店主可以通过邀请100个新店主成为“主管”。团队规模1000人,培训主管30人,可以申请成为更高级别的“经理”。
从掌柜升级后,主管可以拿到团队销售利润的15%,经理可以拿到团队销售利润的5%。但相比卖货提成,发展新店主的收入更高。
另外,每新增一个掌柜,主管可以从398元的平台服务费中获得150元,主管的线上经理可以获得60元。此外,主管和经理均与纪昀微店签订兼职劳动合同,培训费和服务费由纪昀微店统一发放。
目前,当你打开纪昀微店app时,你可以发现,成为一名店主意味着同时拥有一张纪昀会员卡。自购享受5%-35%返利,同时有聚集店铺。如果分享后有别人从店铺里购物,店主也能赚到钱。
店主可选的店铺套装是平台推荐的几个礼包,包括苏叶的化妆品套装。
实际上,这款产品属于上海苏叶化妆品有限公司,上海化妆品有限公司是目前欢聚系之一的云创共享网络科技100%控股的子公司,此前由浙江萧也网络科技投资。(至于纪昀系和萧也网络科技,这里就不讨论了,下一节再详细讨论。)
像苏叶这样几乎“自产自销”的产品还有很多。查看平台上销售的其他品牌产品,发现张太和、微信等品牌公司均有纪昀系的股份。
至于产品是否处于优惠价格,有网友表示优惠价格并不多,甚至有些产品比其他平台还贵。至于产品质量,与其他平台不同,纪昀微店平台没有评论栏。有网友称曾向其购买纸巾等生活用品,质量合格。然而,有网友表示,他们从纪昀微店平台购买的产品竟然是在其他平台上可以以相同价格购买的礼服样品。
但在纪昀微店销售的商品方面,除了批发价优惠之外,还强调海外正品保障,甚至似乎想在品质和品牌之间做更强的产销链接。拥有“纪昀产品系统”、“纪昀极致精选”等注册商标。不知道纪昀微店未来会不会诞生类似网易YEATION的ODM业务?
在宣传上,还专门针对宝妈群体,说分享商品可以赚钱。
电子商务资深人士肖商洛
“揭老底”,拓展商业网点布局
MLM的帽子一旦戴上,在公众印象中就很难摘下来,但微信业务显然在努力摆脱它。
处罚风波之后,纪昀微店创始人肖商洛写了一封题为《958万,我们为社交电商交学费》的公开信回应此事。
信中指出,2016年2月,在相关部门和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下,纪昀微店整改了推送中存在争议的部分,得到了政府监管部门和法律专业人士的认可,已成为阳光下合法合规的社交电商平台。
“纪昀微店整改正逢其时,App推广模式有所调整。自此,我们告别了备受争议的App社交推送模式,以规范的公司化方式推进App销售,成功探索出一条合规社交电商的新路径。”
除了这封公开信,2017年8月5日,CCTV-2央视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还以《零售业态变革》为题,对纪昀微店进行了正面报道。
然而,958万元的罚款如此昂贵,即使小商洛强调社交电商的标签,并逐渐疏远与原纪昀微店运营公司浙江集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关系,打造“纪昀集团”拓展业务版图,也难以完全摆脱在“求学”道路上走错路的阴影。
云集微店是肖商洛在电商领域的第二次创业成果。他已经是电商领域的老手了,电商创业史几乎和淘宝同步。
2003年,淘宝诞生在杭州湖畔花园。不到两个月,日均浏览量达到30万,日均访问量达到2.5万。当时没有人能把这个页面简单的网络平台和“万能”联系在一起,更不会想到它在十几年后为中国人打开了“网购狂欢节”的大门。
(2003年淘宝页面)
也是在这一年,纪昀微店创始人肖尚洛敏感地发现了电商出路,随后在淘宝创立了化妆品网络零售品牌“萧也香水”,如今已发展为“萧也商城”,运营公司为上文提到的浙江萧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然而,在微博、豆瓣等社交平台上搜索“萧也香水”、“萧也商城”等关键词时,可以发现很多质疑售假的评论。
近年来,小商洛似乎逐渐与萧也分离。企业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9月,浙江萧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小商洛变更为王鹏,2017年9月,小商洛不在萧也的股东名单中。
肖商洛似乎全身心地投入到纪昀微店的战略发展中。2017年12月,纪昀微店在香港和开曼群岛注册公司。我们无法确认的是,这是纪昀考虑到之前“MLM”的行政处罚,还是因为难以在国内上市而做的外迁准备。
在新的投资控股架构下,中国香港纪昀控股有限公司与受到行政处罚的主体浙江集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打假纠纷”的肖骁没有直接关系。
可以说,小商洛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第一所学校就是淘宝。离开萧也后,小商洛依然在阿里系提供的平台上成长。2018年,他成为湖畔大学第四届学生之一,同期的其他学生包括刘清和李冰冰。
有“马云的军事顾问”之称的阿里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总监曾鸣曾撰文探讨S2b2c的商业模式,以“云集微店”为例。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纪昀微店还接入了阿里旗下的蚂蚁花呗。
事实上,小商洛和吉吉构建的商业网络几乎涵盖了产供销。投资及全资公司涉及化妆品、外贸、物流等行业。全资子公司包括浙江姬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苏叶化妆品有限公司,并投资了武汉运腾物流有限公司
根据纪昀微店披露的营收信息,2015年至2016年,纪昀微店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5年亏损3265万元,2016年亏损311万元。公司表示“一直按照补贴市场、亏损运营的互联网创业模式在运作。”
到2017年,根据路透社的报道,纪昀微店将实现收支平衡,预计2018年实现盈利。2018年5月16日-5月19日,是欢聚微店三周年大促。据介绍,该平台三天销售额10.8亿元,单日销售额5.88亿元,单日订单338万单。
这个令人振奋的数字也给了投资者信心。2016年12月,纪昀微店完成2.28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辛凯资本和中鼎创投投资。甚至在市场寒冬的2018年,完成了1.2亿美元的B轮融资。
社交电商
促进业务进步的创新或只追求利润的业务“新装”
对于云集微店的变化,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认为,虽然云集微店调整后的模式变成了经理、主管、店主三级,但经理还是从主管和店主的报酬中支付,主管从下线店主的报酬中支付,MLM的本质还是差不多的。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纪昀微店用社会化分销模式做电子商务,是真的在卖产品。另外,目前的聚集级别不超过3级,不太可能涉嫌传销。同时他认为,欢聚采取的配送模式已经成为很多电商的标配。
如今拥挤不堪的微店,似乎正在摆脱各种负面,全心全意地向前发展。但是纪昀微店前面是什么?有人说是社交电商,共享经济,也有网友认为是IPO包装的老办法。
现在说到社交电商,就必须提到拼多多。2018年,借助微信红利,拼多多异军突起,两年内实现3亿用户、1000亿元的GMV。上市首日股价暴涨40%,成为仅次于阿里和JD.COM的估值300亿美元的电商平台。
因此,拼多多成为了从市场寒冬中脱颖而出的商业案例。而专注下沉市场消费需求的拼多多,除了商业模式运营成功之外,回归电商本质,山寨、假货等问题频发。
但这次赴美上市的消息,只与成立早4个月的纪昀微店竞争,据说是或将是第一只跑出微信商业平台的美股。几乎被公认为社交电商前身的微信业务,依然有着难以摆脱的阴影,比如模式像传销,货不到或者假货。
传销、微信业务、分销体系、利益诱导、商品质量等问题的存在和联系,构成了当今大众心目中社交电商的原罪。这种商业模式在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基于个人利益的人际关系捆绑是社会关系价值的消耗吗?这样的消费能支撑这样的商业模式多久?
当然,也有积极的观点。
在采访了小商洛之后,吴晓波曾经说过,任何创新和改变都会让人觉得很奇怪,然后让他们觉得很不舒服。但这种不适应感和创新感恰好是推动中国商业进步的最重要力量之一。
那么有什么能证明推动商业进步的是创新,而不是只求利润的商业“新衣”呢?显然,上市后的股价走势不能。只有聚集微店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好办法,实现正品和优惠承诺,不要为了客户过度消耗用户的社交价值。
想着在巨头包围的领域里闯出一片天地,平台方自然要在商业运营手段上下功夫,才能脱颖而出。但是,社交电商不仅仅是“新衣”。回归电商本质,真正让利于消费者才是最重要的。作为消费者,对市场最好的投票是选择。(综合:Bia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