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炜
三年来,拼多多引领的社交电商热潮成为行业主流。
传统企业巨头董明珠,发动9万员工开网店,甚至她自己也开了网店。
拼多多从初创发展到上市,甚至成为国内前三的电商,但速度也不过短短几年。
和拼多多类似,现在又有一家社交电商即将上市,那就是赶集微店。
事实上,纪昀微店大赛成立较早。作为社交电商的前身,纪昀也走了和拼多多一样的路。
0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居民手机屏幕上的微信和微信群开始成为国内各类创业公司争相涌现的掘金之地和香饽饽。
在互联网流量逐渐下滑的电商下半场,微信生态圈培育的社交电商做出了耀眼的反击。
这些电商无一例外的利用了微信便捷的分享特性,实现了裂变式增长。
通过分享,消费者参与到分组、分发、社群裂变中,商家通过平台的渠道更新获得大量廉价流量。
拼多多成立两年多来拥有3亿活跃用户,去中心化的共享经济成为目前主流。
专门清理品牌库存的爱库存,成立刚刚一年多。GMV单月突破6亿,一年内三次获得巨头融资,总金额超过2亿美元。
其他社交电商平台也在生鲜、大健康等垂直领域下足了功夫,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同样,如果你成为纪昀微店的店主,你可以将产品信息分享给朋友,或者直接发送给朋友。朋友通过链接购买后,店主可以获得佣金。
购买成功后,可以邀请朋友成为自己线下的新店主,然后就可以获得在新店主平台购物的销售提成。
这种分销模式帮助纪昀微店迅速扩张。自2015年5月上线以来,纪昀微店连续两年爆发式增长,年销售额增长超过500%。
这样的发展速度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早在去年9月,就有消息透露,纪昀微店已经委托摩根士丹利、瑞士瑞信银行和摩根大通帮助其IPO,并计划于今年年初赴美上市,希望融资10亿美元,估值70-100亿美元。
品多多成立于2015年,去年7月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融资16亿美元,成为淘宝JD.COM的有力竞争对手,引人关注。
纪昀微店招商能力很强。分别于2015年和2018年完成两轮融资,A轮融资2.28亿元,B轮融资1.2亿美元,合计超过10亿元。
02
不仅从年龄和上市过程来看,纪昀微店在很多方面都与拼多多惊人的相似。
招股书中,纪昀微店2018年营收超过130亿元,净亏损5632万元,而拼多多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亏损102亿元。
和拼多多一样,纪昀微店的上市也充满了各种质疑和失望。
2017年7月,发展迅速的纪昀微店被指传销,收到杭州市工商部门958万元罚款。
随后,其公众平台订阅号和服务号被微信平台永久封号。
当时有一些报名费、猎头、团队酬金等行为,涉嫌违反《MLM禁止条例》。
此后,纪昀微店也开始调整经营模式,一些有争议的部分被当场整改。然而,纪昀面临的问题是,其核心模式难以绕开“三级分配”:经理、主管和店主。在新的层面上,经理仍然从主管和掌柜的“线下”报酬中抽取,主管从掌柜中抽取。
这使得欢聚经常面临不确定的政策风险,近千万元的罚款已经是血的教训。
但是,欢聚依然不能保证团队的各种“跨界”举措什么时候会把自己拉入传销和虚假宣传的泥潭。
近日,多名消费者向《中国消费者报》反映,在欢聚平台购物后接到诈骗电话,导致被骗。
北京消费者石女士在欢聚APP上购买了一款日本pitta面膜面膜,结果当晚就被骗了,被骗子19笔骗走了14000元。
从去年开始,很多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在平台上接到诈骗电话,涉及全国数千名消费者。
由于过度野蛮生长,层级不清,社交电商也是良莠不齐,频频遭到涉嫌传销的争议和质疑,甚至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可以说,社交电商在“乐于提”流量的同时,也因为商业模式受到质疑。
[S2/]03[/S2/]
社交电商裂变的法律边界不清晰,新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法律监管的缺失空正在成为社交电商备案升级的瓶颈。
在百度搜索中发现,在搜索引擎中,无论以“欢聚”、“环球捕手”、“贝店”、“乖乖家”为关键词搜索,一个联想词条“是不是XX MLM?”
继社交电商“花生日记”因传销被开出7456万余元天价罚单后不到一周,社交电商领域又一电商“聚品”因网络传销被警方叫停。
事实上,在相关规定尚未出台的空窗口期,社交电商平台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从“野蛮生长”到涉嫌传销,从快速致富到被指“忽悠”“诈骗”的折磨。
这两年,社交电商在监管缺位、乱象丛生的情况下野蛮生长。
很多社交电商平台都存在一些“进场费”、“拉人头”、“团队奖励”等违法行为。随着监管的深入和常态化,社交电商“传销”野蛮生长的时代将告一段落,社交行业将加速整合和洗牌。
未来,只有那些遵守法律法规,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升级内容和服务的企业,才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