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闲置共享经济的兴起,很多二手交易电商平台正在迅速走红。“转转”平台是原58同城的二手频道,较早推出二手手机质检服务,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近日,有消费者向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反映,因信任转转提供的二手交易服务,在转转上多次购买二手手机,却发现收到的手机实际情况与之前平台提供的检测报告不符。
作为二手交易平台,“转转”验钞机靠谱吗?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决定自己一探究竟。
购买自营99新手机:外观和屏幕无任何使用痕迹
在转转APP上,显著位置公示了入住服务。关于检验标准,转转说是和富士康共同制定的。按照非常严格的测量标准,对手机进行了51项测试,以“让二手手机交易更安全”。
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特意从到官方自营平台选了一部手机。具体型号为华为P10手机,钻雕金64G国行99新,售价1398元。
对于自己的官方自营产品,转转宣称“只卖新机”,“每1000台只选5台手机,质量百里挑一”,还会提供详细的检测报告。
同时,对于“99新”的色彩质量标准,转移定义为“新机无差异”,具体为“外观和屏幕无使用痕迹,各项功能正常”。
为确定理解无误,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再次向客服确认。客服还表示“99新”手机“无磕碰,无划痕,外观完美”。
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也注意到转转针对这款手机发布了专业的检测评测。根据该报告,被转移的检验工程师进行了22项主要质量检验,,所有检验项目均“全部通过”,未挑出任何外观、屏幕和功能缺陷。
华为99新手机复检:屏幕老化发黄漏光
很快,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就收到了这部“新机无差异,99新”的手机。单从外观来看,这款手机没有任何问题。
但根据消费者此前的反应,手机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检测报告并不完全一致。为了了解其检测服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在收货当天,选择了手机保修服务,将手机原封不动地寄回了上海检测平台的检测点。
根据转保修的介绍,收到手机后,质检工程师会先进行质量检测,给出专业的评测报告,制定起步价。之后手机进入拍卖店。如果是拍卖,转身按之前定好的价格回收。
这次拿到的检验报告和卖的时候的报告不一样。检查中发现三个问题:屏幕显示老化发黄,显示器异常漏光,前置摄像头移位。
这款手机的起步价是518元+104元的加价券。进入拍卖后,有买家以822元买入。扣除转账平台服务费后,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获得772.68元。
苹果99新手机验证结果:屏幕换原厂,颜色变成85新
为了防止出现个别情况,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使用另一个账号在转转官方自营平台购买了一部苹果手机。具体型号为iPhone6银色16G国行99新,购买价格为1228元。
在检测评估报告中,这款“99新”手机也是“新机无差错”、“功能齐全”,22大项质检“全绿”。
然而手机送去质检后,过了五天才出具这份测评报告。APP保修服务的页面告诉消费者:“到货24小时内出具检测报告,国家100+检测中心保证检测时效”。
这份报告的结果与当初出售时的报告大相径庭——这款号称“新机无错,外观完美,99新”,被检测出6个问题。包括:数据接口间歇性故障、非原厂换屏、屏幕黑边不一致、更换电池、外壳轻微掉漆和屏幕显示轻微老化发黄。
最后手机评估为85新,报价只有255元。
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选择进入拍卖,有买家以515元拍下这部苹果iPhone6手机。扣除转账平台服务费后,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最终拿到的价格是484.1元。
相比1228元的进价,这款二手苹果手机在没用的时候,立马就亏了743.9元,折扣超过六成,交由拍卖出售。
而如果是转转回收,同样的手机,转转卖1228元,回收255元,差价973元,折扣率约80%
律师:如果构成欺诈,假一赔三
针对遇到的问题,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联系了消费者权益相关律师。浙江诚远律师事务所朱筠律师表示转让中自己购买的99件新品经检测不符合标准,转让存在欺诈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假货一赔三。
北京卫恒(南京)律师事务所顾觉律师也认为,过户前后检测不一致的行为构成欺诈。在这种情况下,他指出内部质检标准要明确,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
顾觉律师表示,可以参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经营者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掉头回应:手机上市时间长,配件混乱,人工质检有差错率
在向业务部门了解情况后,公关部的人告诉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iPhone6手机上市时间很长,配件在市场上流通很广,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所以零件不是原厂的。
对于验货前后不一致,对方承认质检可能存在误差率。他说,现在虽然有设备,但基本的质检都是质检工程师人工完成的。因为是人工质检,质检员不同,一天检查很多机器,人工操作可能会有误差。
按照转接的工作流程,该人士表示,如果有消费者的疑问,可以提供复检。复检确认有问题的,由客户投诉部处理,联系买卖双方协商解决。
二手平台的困惑:缺乏统一标准
这种问题并不是个例。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发现,在各大网站、论坛、贴吧,经常可以看到消费者对转转平台的投诉。仅21CN投诉平台就收到有效投诉1864件。投诉主要集中在仲裁不公、退货不退款、验货时间长、用户欺诈等问题。相关投诉有效解决率不足一半。
有专家表示,与普通电商平台相比,二手交易平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如何界定新旧商品、如何判断商品质量、二手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如何追责等。
(作者:吴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