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是干嘛的软件(小红书APP被曝光:泄露未成年人隐私,推送“色情擦边球”视频,距上次被责令整改还不到半年)

山东商报苏宝新闻网记者郑银安郑晓彤


作为国内知名的“种草”社区,小红书APP已经成为很多人手机里的必备APP。然而,日前,有媒体公开指出小红书APP存在“向未成年人推送个人隐私视频”、“有未成年人性暗示内容”等一系列乱象。很多防范意识差的未成年用户,除了暴露个人隐私外,还可能受到一些居心不良者的骚扰。





山东商报苏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网信部门曾就类似问题约谈包括小红书APP在内的多家平台,责令限期整改。然而,不到半年,小红书APP再次因为用户“未成年”问题成为舆论焦点。“制止乱象”、“保护用户隐私安全”、“对未成年人树立积极正确的导向”成为众多用户的共识...



小红书是干嘛的


隐藏推送


日前,有网友指出“小红书APP存在向用户推送未成年人私密视频等问题”。12月5日,央视新闻曝光小红书APP平台存在未成年人性暗示内容、推送未成年人隐私视频等乱象,表示有用户在搜索亲子话题相关内容后发现,被小红书APP频繁推送至未成年博主创作的内容,其中不乏未成年人隐私的“色情侧步”。

据此前媒体报道,成都的姜先生表示,在“小红书APP”上搜索亲子乐园后,平台会时不时地向自己推送一些“可能感兴趣的视频”,而这些视频往往需要打开后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其中很多视频包含了大量未成年人生活的片段。起初,姜先生以为平台推荐了一些亲子相关的内容,但随后,不断推送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泄露个人信息、隐私甚至一些“打擦边球”的视频。

不过,蒋先生因为对孩子的关心,收到未成年人的推送,并不是个例。网友Orange告诉记者,她曾经和老公做过一个关于未成年人问题的实验。她还搜索了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标签和话题。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存在差异,她丈夫甚至频繁收到平台的隐藏推送,包括未成年人相关视频。

青岛的程女士也表示,女儿经常浏览小红书APP的推送内容。为了和女儿找到共同话题,她还下载了app。在关注了女儿之后,她也有了惊人的发现。“除了一些她女儿喜欢的东西,比如手书、JK裙,一些和她女儿同龄的孩子都穿着吊带、短裙,在镜头前扭来扭去,让人有点不舒服。我不知道她女儿为什么会担心。

“我问女儿,她说平台推荐她关注,她觉得有意思就关注了。甚至当我让她取消关注的时候,她还冲我吼‘怎么了?每个人都这么做。我感到担心。程女士告诉记者,她甚至向平台反映,客服表示是根据用户兴趣推送,而非恶意推送。如果是未成年人,平台会加强监管。



保护青少年和儿童


“有对象吗?”“老司机上车。”“姐姐,你喜欢你哥哥吗?”“我真的很喜欢小蛮腰。”很难想象,这样的评论出现在一个13岁女孩视频的评论区,女孩曾经在评论区回复过这样的“骚扰”:“不喜欢叔叔或者哥哥就不要打扰我。”





拍视频的时候要穿JK裙和小吊带遮脸,露出锁骨,拍腰拍腿拍校服拍丝袜。这似乎是小红书APP里很多未成年博主的“流行”路径。正在读初二的萧艾告诉记者,除了模仿一些网络名人的视频,一些“人气”“涨粉”的固定风格也在他们中间流行。“拍的时候只能看到这些,大人小孩都可以推到房间里,还有很多可以挂的标签。比如出生的时候可以挂出生年份,这是基本操作...对于评论区下面的一些词。

根据萧艾的介绍,记者确实在小红书APP中找到了未成年人的相关视频,其中不乏涉及未成年人隐私、略有暴露的视频。记者将此事举报给平台客服,客服表示需要记者提供具体的用户账号,审核后再受理此事。

记者了解到,小红书APP的用户协议中有单独的“未成年人使用条款”,并突出强调“小红书APP注重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但是,在10月25日更新生效的《小红书APP儿童/青少年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中,提到“我们没有专门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当我们无法自动识别和判断收集和处理的个人信息是否属于儿童/青少年的个人信息时,我们将根据《小红书APP用户隐私政策》收集和处理用户的个人信息。"

此外,记者在注册小红书APP账号时还发现,不仅注册时不需要实名认证,年龄性别也可以随意填写。帐户被使用后,您可以通过注销使用来重新注册新帐户。

此前平台工作人员也回应称,目前平台开放未成年人注册,注册不需要实名认证。只要有手机号,有QQ,有微信,基本就能完成注册。对于一些涉及未成年人的视频,有客服表示,难免会有监管疏漏,但只要平台接到相关投诉,就会进行核实。



平台回应:加大整治力度,及时处理


针对小红书APP出现未成年人相关乱象,有用户表示,这已经不是小红书APP第一次出现此类问题了。早在今年7月,网信部门就曾约谈过包括小红书APP在内的类似问题,并责令限期整改。很多家长也表达了对小红书APP的深切关注。

记者搜索后发现,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指出,“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私人信息的,应当及时提示,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显然,小红书APP作为网络服务商,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提醒,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12月7日,小红书官方针对舆论焦点公开道歉,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我们深知未成年人问题无小事,需要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加大治理力度。近期,平台将启动新一轮未成年人治理项目,提升未成年人用户及相关内容的识别能力,重点解决未成年人短视频内容、评论区画风等问题。”

针对部分媒体提出的未成年人隐私保护问题,小红书官方也表示,在此前的未成年人专项调查中,已对涉事未成年人用户进行了处置。对于实名认证,平台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对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其中,新注册用户、发布笔记并评论的用户需要绑定个人手机号,专业认证并带货的用户需要上传个人身份证。

但在其官方回应三天后,记者仍能在小红书APP中搜索到一些标注为未成年人的露骨视频,记者在平台上注册的账号中也确实收到了一些“学生私服”的视频推送,年龄为“14岁”。点击“以后不喜欢这个笔记”后,这类视频的推送明显减少。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新注册的账号确实有绑定手机号的提醒,但仍然没有关于实名信息的注册提醒。



“被忽略的”层摩擦


其实这个小红书APP早就为治理未成年人乱象埋下了伏笔。此前,小红书的女性用户和老年群体用户也多次爆料该平台存在“问题”,用户朱晓告诉记者:“我明显感觉到现在小红书的社区环境已经变得混乱,很多带有余兴节目的视频仍然存在于推荐发现中。”

2017-2019年,小红书迎来了高速发展期。用户规模达到了7000万、1.5亿、3亿三级跳。据此前媒体报道,截至2020年,小红书的女性用户占比高达90.41%,男性用户占比仅为9.59%,而其18岁至30岁的用户年龄段占比高达84%。

CNNIC 2021年2月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20至29岁网民占比17.8%,30至39岁网民占比20.5%,40至49岁网民占比18.8%,50岁及以上网民从2020年3月的16.9%上升至26.8%。在这种背景下,除了积极扩大男性群体,未成年人群体也成为需要克服的“困难”。

但在主动引流小红书的过程中,出现了“男女对立”、“意图引战”、“物化女性”、“色情化”等诸多问题。这一次小红书的爆款“起”了未成年人,似乎也反映了平台内不同用户圈子之间的摩擦。未成年人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接受了更多的“成人”内容推送,也变得越来越“成人”和“早熟”...





网友小可说:“孩子们的认知并不全面,但平台竟然对这些行为和视频进行了推送和普及,这难免让人联想。平台此举是为了迎合部分男性用户的低俗口味,留住用户……”网友豆子说:“现在根据大数据分析一个人的兴趣爱好,然后推送,无可厚非,但是未成年人心智不健全,容易模仿跟风,软件除外。


山东商报苏宝新闻网编辑刘庆英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