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的客户群体(你一直鄙视 但做微商的为何越来越多?)



作者|雪莉

投资日报

提起微信业务,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我相信大部分人的脑海里无非就是这个:草根创业,朋友圈爆炸,不断加好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字帖“恭喜XX代理提豪车飞机”.....这是一个被贴上负面标签的行业。

有些人表面上一本正经,背地里却在做微信生意。在北京一家风投机构做分析师的小芳吐槽说:“我的小儿子也在朋友圈卖衣服。你说结尾有个小女孩。为什么要做微信生意?”与其说是偏见,不如说是好奇:为什么都做微信生意?

这是中国商业史上的一大谜团:虽然微信业务被无数人鄙视,但从事它的人却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17年微信业务从业人数超过3000万,而2019年“社交电商”这个新名词的从业人数达到4800万,很多年轻的90后也加入进来。为什么微信业务的神话经久不衰?

李莉,30岁,互联网公司HR

“为什么做微信生意?挣得比工资多"

“这么说吧,做微信生意有时候赚的比我工资还多。”

说话的人是李莉。今年是她做微信生意的第四年。加入微信事业的想法是在她生完宝宝后的一段时间开始的。那段时间,微信业务的风刮得很猛。李丽刷朋友圈的时候,经常看到卖家发奶瓶、玩具等潮流,一起发的,还有小朋友开心玩耍的小视频。

而且瓶子和玩具的价格都不便宜。单品将近300块。李丽买过几次,去过一两次就和卖家熟了。在对方的劝说下,她兴奋起来,开始做品牌代理。“如果没有代理费,你预付6000件就可以八折拿货。”李莉介绍。

由于入行早,李丽赶上了奖金期。积累了一批忠实客户,发展了几家代理商。目前李丽也是一家护肤品和乳胶枕的代理,月收入在万元左右。

相比化妆品,李丽更看好乳胶枕。“第一,利润不低;第二,基本不需要售后,只要客户维护好就行;第三,不用担心客户使用后的副作用。”

为了得到这些客户资源,李丽一开始花了不少时间。“客户从加微信到下单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期,加了之后很多都会被删除。”添加的方式有很多,她尝试过推送,百度推广,请客户介绍客户等。

微商客户资源

但不出意外,她能感受到周围亲朋好友对微信业务的质疑,这并不是一份多么体面的“工作”。毕竟从微信商家买产品是一回事,自己做又是另一回事。

但在丽丽看来,做微信生意是个不错的副业。

她现在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HR,互联网行业年轻化的标签很明显,而李莉本人也站在了30岁的职业门槛上。“这可以看作是分散风险。这是一个无限的行业,没有年龄和学历的限制。做得好,就可以一直做下去。”

孙宇,28岁,外贸从业人员

“90后,做微信生意,朋友圈不会发鸡汤”[S2/]

可以肯定的是,微信商圈正在经历一场“换血”。

在青岛做外贸生意的孙宇发现,和她一样做微信生意的90后越来越多。“我的几个同事都是做微信生意的,有的用小号做动态。可以理解,今年行业不太景气,都是为了生活。”孙瑜感叹。

随着90后涌入职场和家庭生活,刷新了又一代职场人的面貌。曾经由马宝主导的微信业务行业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仅在微信业务上孙瑜的团队,就有一半以上是像她一样的本科学历白领。

孙瑜调侃微信业务现状,称“70后是供应链,80后是团队,90后在一线打拼。”

很多“一线”工作者让微信业务焕然一新。孙瑜没有像刷屏一样发朋友圈,没有切换小号或者屏蔽同事和领导,只在休息时间分享消息。她认为,作为一个微信商家,有必要打造自己的个人IP。“适当的限制很重要,人也一样。人们不能认为你很讨厌。有时候我发一些正面消息,同事有时候会从我这里拿货。”

在微信创业的道路上,孙瑜走了两年,发现对微信创业有很大的误解。比如微信业务,产品泛滥,营销文案夸张。她解释道,“这个行业正变得越来越正规。我在做的绝对不是三无产品,我自己也在用。而且现在90后做微信生意的朋友圈很精致,不会整天发一堆鸡汤。”

至于为什么选择保健品作为微信业务切口,孙宇表示,很多白领缺乏锻炼,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这些因素造成普遍焦虑,吃保健品成为一种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人不会把发展微信业务作为主要业务。在孙瑜看来,微信业务的不确定性太大了。找不到金子的人很多,找不到的人也很多。

张学,24岁,设计师

“两个星期加了五个人,三个是同行”

24岁的张学没有找到它。

看到很多人进入这个行业获取高收入,张学终于在今年10月份打开了这扇门,开启了刷屏模式。张学从衣服做起,卖家告诉她规则,先按原价卖八单,然后她就可以按代理价卖货,张学要赚的是差价。

微信生意卖货,从微信开始。为此,张学几天来在朋友圈创造了一个潮流。“建议5个有微信的人可以享受一件特价毛衣”。Chi Chi刷了两周屏,衣服一件也没卖出去。新增5人,其中3人是同行。

折腾了这么久,一点效果都没有。张学非常失望。她总结了原因。“主要是朋友圈没人,卖的衣服太多了。”事实上,微信业务的人满为患不仅仅体现在衣服一个品类上,很多品类都是如此。由于进入门槛低,时间自由不限,这种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在经历挫折后,张学删除了之前的趋势,她决定暂时放弃做微信生意的想法。“我工作也很忙,不想做那么多无用功。”

中国商业史上的奇迹

被鄙视,为什么做微信生意的人越来越多?

阿里成立时,马云喊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口号。

这句话现在也适用于微信。2011年,微信横版空诞生,不仅释放了互联网红利,也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微信商业。2013年,微信业务出现;2015年,发展蓬勃;2017年,模式逐渐成熟,而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人人都在做微信生意的时代。

微信业务正在以一种几乎不可理解的速度迅速普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打开微信朋友圈,微信生意成了普遍现象。他们发的内容80%是广告,另外20%是心灵鸡汤和业绩分享。

拥抱微信业务,尝试新渠道的水,也有传统品牌。2014年8月,韩曙开始做微信业务,第一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2017年,千亿洋河在微信业务上进军新零售,创下21天招募2300多名代理商的神话;2018年初,蒙牛以大健康产品纤维奶昔牛奶“慢燃”进军微信业务,三个多月招募近万名代理商;2019年初,伊利加入进来...

这简直成了另一个淘宝——商品类别包括衣服、化妆品、保健品加金融产品等。品种琳琅满目。这不是一个小市场。2018年,微信业务市场交易额达到3287.7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1万亿元。

说到微信商业品牌,就不得不提到明星夫妇张庭夫妇,他们是“行业楷模”。他们两个创立了自己的化妆品品牌,开创了一个“微信商业王国”。年初,其公司达尔威公布了2018年的纳税总额,高达21亿人民币,令人咋舌。

但值得注意的是,之前达尔维旗下的护肤品牌也出现过多次质量问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引发质疑。微信商业行业假货泛滥、售后服务不完善等不规范现象长期存在,往往让吃了亏的消费者无话可说。质量问题怎么办?

今年1月,电商行业迎来了其首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对个人代购、刷单、杀熟大数据、捆绑搭售等行为做出了相关规定。现在距离正式实施已经11个月了。

记得规定刚出台的时候,微信商家朋友圈的人都慌了,低调了好一阵子。许多商人非常谨慎。孙瑜当时在朋友圈发了一份《告买家书》。“不要问你要询价多少钱,用‘m’字代替,不然会得标题。”

然而现在,原本报道的“封号”和“酷我微信业务”似乎并没有出现。但很多微信业务都转移到了“云集”、“微店”等特殊平台,微信业务的大军依然浩浩荡荡。这应该算是近年来中国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本文源于投资界。

欲了解更多精彩信息,请访问金融行业网站(www.jrj.com.cn)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