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昵称怎么改不了名字(什么?你还不会做APP「适老化」?)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原创激励计划”制作。

老年群体的规模在扩大。为了弥合互联网与这群人之间的数字鸿沟,产品的老化改造必须提上日程。但是,APP的老化修改不能只是表面功夫。在老龄设计中,产品经理最需要的是看老年用户的真实需求。



2021年,工信部已组织227款app适应老龄化,支付宝、微信、高德、淘宝等软件进行了部分改造。

小张是公司里第一个收到APP老化设计的产品经理。

老板找到小张:“小张,现在产品的老年用户比例越来越大,你可以把产品做得适合老龄化。”

接到任务后,小张迅速从产品、设计、运营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在产品层面,他将软件分为普通模式和养老模式,删除了一些不常见的功能。在设计上,他和设计师沟通尽量放大图标和字体;运营上,他抓住了老年用户贪小便宜的心理,增加了砍价引流功能。

一个月后,APP用户流失50%。

找到老板小张:“小张,你在干什么?”

小张的设计思路有什么问题?本文将从产品、设计、用户心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设计:越大越好吗?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用一个原型图来说明产品的界面。

拼多多昵称怎么改不了



笔者在某APP的养老模式看到了这个设计。整个界面简洁明了,按键的大小也很惊人。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个按钮好像在说话:“如果你看不见我,恐怕你没瞎。”

我们对事物有共同的认识,比如杯子是手能拿的大小,门把手是手能拿的大小,灯的开关一般比手掌的大小要小。

同样,按钮的点击对象是手指,食指是44×44像素,拇指是72×72像素。这款产品的按键尺寸明显比拇指大三倍以上。

这会让人疑惑,这不是海报还是背景图?

就好像,你妈妈拿着满满一桶水,叫你喝水。

你找了半天,发现没有杯子。

问你妈,水杯在哪?

你妈说:“这么大了,你看不见吗?”

所以设计首先要基于常识和点击目标对象的大小,而不是为了大而大。

就拿目前比较受老年用户欢迎的几款产品来说吧,比如拼多多、全民k歌、实例。

相对于盲目放大字体和按钮,这些产品更注重界面的合理组织和划分,界面清晰简洁。

我们以全民k歌为例。



除去产品框架(底部导航和顶部导航),产品中心区是k歌的主要功能区。

组织结构和一般音乐软件很像,只是保留了常用的必备功能。

顶级主播相关信息:昵称,头像,演唱曲目。

中间是视频和歌词。

底部互动区:评论、分享、送花、进歌厅。

不要小看这种保留本质功能的设计思路。很多产品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在不断的添加功能,比如我们看着长大的微信。虽然我们看着它一步步长大,但是很多功能是找不到的,甚至80%都没用过。

除了功能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所有的按键都没有过度放大,只是稍微放大了一些,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色彩对比,让整个界面非常清晰。

以歌词区为例。我们常用的听力软件如下:



对比其他歌词,被唱的歌词颜色都差不多,而全民k歌显示被唱的歌词是鲜红色。

医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视力会出现生理性视力下降、色觉下降、明暗适应改变、串光敏感、视野变窄等现象。

所以,删除功能,增加色彩对比度,适度增大按键尺寸,是比单纯放大按键更合理、更友好的设计。

二、心理:你真的懂老年用户的心理吗?

我们在刷新闻的时候,总会看到一些无助的老人,因为不能用手机支付,不能用现金买东西而感到无助和懊恼。因为没有手机展示养生宝,他们被迫下车。

比起期待特殊优待的心情,他们更多的是因为无法融入现代社会而自我批判。

想想看,“我老了,你对我好”和“我老了,没用了”,你更常听到哪一句话?

30岁的女人怕被说老,50岁的男人怕被说老,70岁的老爷爷不喜欢别人把他当成老年优抚对象。

在疾病研究心理学中,也表明他们更愿意被当作正常人对待,而不是对一些特殊的病人给予特殊的待遇。

反之,优待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没用的人,诱发心理问题。

我们需要定义一个目标。我们进行老化适应,解决老年人看不清,不擅长复杂操作的问题。

不是为了人群区分。

我们常见的一些软件,如高德打车、支付宝等,都推出了针对老年人的护理模式,但并没有得到老年人的青睐。

两个软件都要求用户独立切换到养老模式,如下图所示。



这种尖锐的划分会被老年人理解为我老了,没用了。

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产品设计本身很简单。针对一些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它选择在设置中加入调整字体大小的功能。



这背后是有心理的。我们是在解决小字体的问题,不是把你分成老年用户,是对你的关爱。

每个人都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是说我没用,我是某个人。

梁宁的《产品思维三十讲》也说,拼多多砍一刀背后的心理诉求,更多的是我省钱的成功感,而不是我是一个贪婪的人。

这就好比,你会说我成功地做了一件事,但你不会说我是个下贱的人。

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后,能做好的事情越来越少。如果他们真的能通过联系朋友免费获得红包或商品,他们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想想是你给了你妈妈一个足浴桶她更开心,还是让她朋友帮她从拼多多弄一个更开心。我努力了,后者会更幸福。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他们从工作和生活中能获得的成就感越来越少。如果能通过产品设计给他们带来一些成就感,何乐而不为呢?

比起区分人群,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老年用户在使用互联网app时所面临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产品:真的需要那么多选择吗?

Face+原本定位于年轻人的换装产品,却误打误撞的受到了中老年人的喜爱。产品团队在分析用户占比后,根据用户行为和反馈迅速调整产品。

在一次线下分享中,她用face+分享了自己的老年用户设计经验。

一般的照片软件都会有很多不同风格的模板可供选择,她的face+也为用户提供了很多不同的更改模板,但是用户总是说不能用,直到有一次,他们把用户主动选择的模板改成了“随意更改”。



用户的数据一下子上去了。团队这才意识到,对于中老年用户来说,比起给出很多选择的复杂过程,他们更喜欢少的选择。

如果用户不喜欢当前模板,他们可以切换到下一个模板。

Simplicity First还引入了一项研究,希娜博士和马克博士在市场上卖果酱。当他们推出24种不同口味的果酱时,只有2%的路人会购买。当他们推出六种果酱时,购买比例增加到12%。

同时,他们还发现,选择较少的用户购买后的满意度高于选择较多的用户。

用户喜欢拥有选择权,这让他们觉得自己掌控了局面。但是选择太多的时候,就会造成负担。

有时候,一个“任意开关”就够了。

简约主义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这句话经久不衰,适用于很多设计场景。

当我们认为用户想要更多的选择时,背后是可怕的主观意识。我们是在用设计师的思维误判用户,会认为多给点对我们更好。

四、对于适老化,我们还能做什么?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任何事情都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无论何时我们都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

1)站在老年用户的角度,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便利

比如运营活动要适时出现,而不是一味的推广活动。

2)让用户先完成主要任务

作者在使用美团APP时,经常会被一些红包和推送引导到其他专题购买页面,需要点击返回才能回到主页面。



本来想买吃的,却被一个红包页面引到了女神节特产的页面,按了两次返回键才回到首页。

如果是我们的祖父母,他们会被愚弄。

友好的方式是我们先完成购买任务,再推送红包,让用户自己选择。

很多产品的红包一进来就弹出来,甚至会导向可以使用专属红包的页面。

我们还好,但是老年用户遇到打破常规操作的事情会很无奈。毕竟他们不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

3)从相关领域学习

在适老的实施上,可以看看已经受到中老年人青睐的产品的特点。

另外,针对B端的产品也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很多B端用户也是互联网水平不高的群体。当B端产品互联网化后,用户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因为不会用而无法实现。

比如我们在帮一个传统企业上线,把一些常用的审批报表流程搬到线上。表格的流程和设计跟我们平时用来钉钉企业审批的差不多。

然而,他们只是发现很难使用它。后来调查发现,用户不习惯使用互联网。

只要是用户的问题,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后来通过提供更详细的手动辅助,增加一些功能识别和默认选项,解决了用户使用中的困难。

这背后有两个逻辑。首先是解决用户手动适应新事物的情感问题。第二是要多做,让用户少做。

衰老也是如此。我们在提供更加便捷可及的客服的同时,也需要通过智能识别和默认物品来降低用户运营成本。

比如万能产品健康宝,通过识别用户的手机号就可以一键登录,而不是让用户自己填写验证码。

有很多功能的产品,比如支付宝,可以提供快速、无障碍的客服入口,智能机器人也可以。

虽然老龄化是一个比较新的设计领域,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已经有老年用户的产品或者面临互联网转型的行业中学习。

五、总结

最后,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小张。小张似乎解决了衰老这个通病,但他有几个问题需要更深入的思考。

  • 老化绝不是简单的放大和删除字体的功能。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在合理的认知范围内优化字体大小和颜色对比度。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视觉色彩会下降,但并不意味着需要放足够大的东西才能看到。
  • 增加对老人的照顾模式,看似照顾老人。其实一方面是没有考虑到老年用户希望被平等对待的心理;另一方面,care模型从设计师的角度划分人群,从用户的角度,他们只是想要一个更简洁明了的模型。
  • 在增加运营活动时,要考虑到老年用户对产品的不熟悉,适时减少推广运营,首先帮助用户顺利完成使用产品的主要任务。
  • 随着时代的发展,产品经理总是要面对不同的变化。比如以前C端是香饽饽,现在需要深挖B端行业的人才。比如以前需要研究一二线白领,现在需要熟悉下沉用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我们需要适应老龄化。

    有变化,也有常数。群体和行业的属性有什么变化。不变的是,我们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作为一个保持初心(为了客户的初心)的产品经理,我们都在时代的洪流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专栏作家#

    牛奶,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我是产品奶,大家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工业互联网产品经理,分享对产品的思考和总结,一起快乐成长。

    本文原载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为“原创激励计划”制作,在该计划中,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