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汇点新闻客户端
日前,宿迁警方破获了一起特殊的诈骗案:同为12岁的李小嘉和李孝义(均为化名)既是叔叔又是玩伴。因为小贾在一个网络游戏里给侄子萧艺讲了多次被骗的故事,没想到萧艺也学会了“技术”,在网上行骗。第一个骗子是小贾自己,骗了他47459元。由于嫌疑人只有12岁,警方决定依法对其不予处罚,同时通过“身临其境”的法治体验教育,帮助其认识错误。
12岁男孩在游戏中骗了4.7万。
10月31日下午,宿城公安分局杨北派出所辖区女子朱女士到派出所报警称,其12岁的儿子在玩网络游戏时被骗走4万余元。“我买游戏账号的时候,把微信账号密码发给了‘游戏客服’。”10月30日,李小嘉在家玩手机游戏时,发布了想在游戏中购买游戏账号的消息。很快,一个陌生的游戏玩家主动联系他,邀请他加QQ好友详谈。小贾看到对方的QQ昵称“官方客服”,就服气了。
这个“官方客服”要求肖佳提供一个微信账号和密码,以便为他提供交易游戏账号时的“找零绑”服务。小贾想都没想就把妈妈朱女士的微信账号连同密码给了对方。很快,朱女士收到短信提醒,其微信钱包绑定的银行卡连续支付12次,共刷走47459元。朱女士报案后,警方迅速联系银行冻结了她的账户,防止损失扩大。据警方调查,之前的12笔付款是拼多多的10笔订单,购买了手机、平板、手表等。,并分两次充值了价值2000元的q币。
许多线索指向同龄的侄子。
网络诈骗非常隐蔽,但在警方的调查中,线索逐渐浮出水面,很多线索甚至指向了李小嘉同龄的侄子李孝义。10月31日,民警通过李小嘉的QQ将杨北派出所大门的照片发给这个“游戏客服”,严厉地告诉他,受害人已经报案,电信诈骗的严重法律后果。之后嫌疑人态度明显转变,主动联系拼多多等平台取消订单,并返还部分款项至朱女士银行卡。警方初步判断,嫌疑人很可能是本地人。同时,警方调查发现,这10个拼多多订单的收货地址都是李小嘉侄子李晓义的家庭住址。李孝义在此期间也多次联系李小嘉询问案情。警方判断李孝义有重大作案嫌疑。后民警与李孝义的母亲魏女士取得联系。不久后,魏女士带着李孝义到洋北派出所投案自首。李孝义说,他和他的叔叔李小嘉差不多大,虽然是叔叔,但更像是朋友。前几天我叔叔给他讲了他在游戏里被骗了好几次的经历。他暗暗记住了这些招数。他本想在网上“练练手”,没想到第一次作案就骗了我叔叔本人。
追回及其母亲朱女士的损失。洋北派出所民警主动帮助其联系拼多多和腾讯客服,及时拦截并退回剩余未退回订单,并将货款和q币充值款退还给朱女士。
“沉浸式”教育帮助未成年人重回正轨
案件水落石出,但嫌疑人是年仅12岁的未成年人。惩罚不是最终目的。如何挽救,帮助他重回人生正道,是大家都想看到的结果。为了帮助这名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洋北派出所组织李孝义在派出所参加了一天的执勤,亲身体验警察如何工作,如何依法惩处犯罪分子。日前,本着感化教育的理念,在征得李孝义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民警驾车将李孝义及其监护人带到市看守所,将看守所里那些因为违法犯罪而失去人身自由的人的真实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在李孝义面前。通过耐心教育和法制宣传,李孝义终于留下了悔恨的泪水。“我真的知道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一天的“身临其境”体验结束,李孝义语重心长地说。第二天,在洋北派出所的帮助下,李孝义回到了学校。通过民警的工作,李孝义已经花掉的47459元全部顺利返还到朱女士的账户上。因李孝义未满14周岁,警方依法决定不予处罚。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孙旭辉通讯员高策
本文来自【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党媒信息国家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