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科技10月11日讯(记者单)市值暴跌、连年亏损的蘑菇街近日陷入新一轮风波。日前,针对蘑菇街旗下消费信贷产品白的投诉出现在多个第三方投诉平台上,称其存在“暴力催收”、“骚扰亲友”、“高利贷超过国家法定限额”,甚至有用户在还清贷款后被曝出个人信息等各种问题。
中国网科技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以来,关于蘑菇街主营业务发展低迷、金融业务受挫的报道不断。同时,蘑菇街平台也面临着破解用户流量增长乏力的问题。
平台涉嫌故意纵容暴力催收投诉不断
今年以来,因网贷等问题引发的暴力催收,自3·15被央视曝光后,受到舆论持续关注。虽然经过多轮媒体报道,此类问题的投诉有所缓解,但近日,中国网科技记者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看到,关于蘑菇街的信贷产品,如涉嫌暴力催收、利率过高等投诉密集出现。
“蘑菇街多次骚扰家里亲戚,债务只能自己管理。为什么要打扰我的家人?”据消费者李女士网上申诉,使用白后,遇到电话骚扰、威胁恐吓、暴力催收等各种问题。她要求蘑菇街立即停止骚扰自己并道歉,但至今没有得到蘑菇街的回应。
同样,蘑菇街的另一位用户刘女士也在投诉平台发起投诉,称蘑菇街的白富美商家涉嫌非法放高利贷,年利率高达35.5%,远超国家法定利率(24%)。后来她和蘑菇街协商,但是被蘑菇街单方面拒绝了。
刘女士还称,蘑菇街擅自将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交给第三方讨债平台,纵容非法讨债。然而,当她将这些问题反馈给蘑菇街客服时,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反馈。
来源:收集投诉
根据多名网上消费者投诉,中国网科技向蘑菇街发出采访函核实情况,但未得到对方回复。记者调查了解到,今年6月,有媒体质疑蘑菇街金融业务中提供贷款引流的第三方平台资质,称其背后的借贷平台查不到运营公司名称,不具备借贷资质。对于蘑菇街本身,也有非法读取用户通讯录的嫌疑。
针对蘑菇街消费信贷产品涉嫌暴利催收的现象,北京项峻律师事务所律师白北斗告诉CNET记者,电商平台提供的贷款业务必须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贷款利率不得高于法律规定的最高利率,不得以暴力等非法手段进行催收。
白北斗表示:“蘑菇街的平台从事网贷业务,需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没有超过国家法定利息(年利率24%),贷款人要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行为将受到法律保护。”
流量增长乏力或成三线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蘑菇街是一家专注于时尚女性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网站。2011年,蘑菇街正式上线,2016年与“美人计”战略融合。公司业务方面,蘑菇街包括:蘑菇街、美丽说、uni等产品和服务。
除了被质疑暴力催收,记者调查发现,蘑菇街本身的流量增长似乎也遇到了瓶颈。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前12个月,蘑菇街平台活跃买家数为3280万,较2018年12月31日公布的3450万减少了170万。
来源:易观千帆单位:万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6日,蘑菇街月活跃指数仅为1094万,日活跃指数仅为166万。相比小红书这样的电商平台后起之秀,蘑菇街成为了综合电商行业第二、第三梯队的分水岭。
流量增长乏力成为蘑菇街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有人认为蘑菇街的用户以15 ~30岁的年轻女性为主,客户群半径太窄。而这些女性的消费能力都是刚刚进入职场,没有太大的购买力,导致复购率较低。记者还从业内相关人士处了解到,迫于流量增长乏力的压力,蘑菇街目前正在寻求第三次转型。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年初,蘑菇街内部信中表示,要着力建立达人社区的方向,初步完成达人社区的建立:发布以种草能力为主要指标的社区评价标准,集中精力提升社区内容质量,持续完善品牌库等。
据了解,蘑菇街已经发展了89年,期间经历了多次转型,但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记者注意到,根据最近蘑菇街在搞“古墨上新秋吉”直播的信息,电商直播将成为蘑菇街未来的另一个重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蘑菇街这次能否成功转型还很难说。目前,Tik Tok、Aauto Quicker等短视频平台也在基于流量优势拓展电商业务,类似蘑菇街的聚美优品、洋码头等垂直电商平台也在向社交电商转型。现在社区赛道拥挤,电商市场几乎确定,蘑菇街的腾挪空间已经不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