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和淘宝账号是互通的吗(淘宝和天猫要合并了!真正受益的是谁?)

没想到,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阿里今年的“第一把火”来得如此之快。

1月6日,周四,元旦正式上任阿里中国数字业务板块总裁的戴珊发出内部信,开始了“天下大势,长期合作”的大胆变革:阿里电商的两大核心业务淘宝和天猫将在后台全面整合,进入新的统一机制。

也就是说,2011年,淘宝分拆为淘宝、Yitao.com和淘宝商城(后来的天猫)十年后,淘宝和天猫将再次“合体”。



淘宝+天猫,名字怎么改?你怎么想呢?

阿里为何这样?

按照阿里官方的说法,岱山之所以调整淘宝业务,是为了“/s2/]全面聚焦用户体验和客户价值,消除惯性思维,鼓励机制创新”,理由是“/s2/]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可以(做出)更加高效的决策,更加统一的行动,不同层级的组织之间的定位和分工。

简单拆解一下,戴一接手就出大招,其实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在和拼多多的围攻下,阿里的压力越来越大;淘宝和天猫日渐趋同,但两个部门却“面面不和”,组织效率受到严重拖累。

我们先来看阿里的三季报。当季营收2006.9亿元,同比增长29%,不及市场预期的2074亿元。主要原因是淘宝和天猫的表现不佳。

长桥海豚投研属于阿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文章指出,第三季度阿里定海深-淘宝天猫佣金+广告的客户管理收入为717亿元,同比增长3.4%,在市场预期仅为6%-8%的情况下,实际结果更差。

这背后有很多竞争分流,比如阿里降低变现程度、增加对商家补贴的再竞争,以及消费不振、用户捂紧钱包不花钱。

此外,针对国内零售实物交易(GMV)增速低迷,阿里也坦言“[S2/]市场环境越来越差,电商平台越来越多”。

天猫和淘宝

除了业绩压力,阿里在资本市场的股价压力也不容小觑。去年阿里股价将近腰斩,目前股价不到130港元。当然,受岱山大招影响,阿里今天终于扬眉吐气,收盘涨逾6%,第一年四个交易日累计涨逾8%。



再看看淘宝和天猫。10年前,他们为了差异化经营而分家。两个部门习惯了各自独立运作后,业务性质越来越相似。再加上共享一个APP,利益不可避免的开始冲突。第一,第二,两个团队的竞争造成了很大的内耗,两个团队的这种不和谐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

我该怎么办?岱山,她就是这么做的。

对阿里有什么好处?

弄清了原因,看了意思,一切都变得清晰了。

按字母顺序排列,岱山能移动阿里的大象吗?此时推进淘宝和天猫的整合,对阿里来说可以说是实现了多重目标。

首先解决了阿里的顽疾。由于历史定位的不同,淘宝和天猫的死结在所难免。从淘宝的角度来说,淘宝是天猫的流量来源。从天猫的角度来看,天猫贡献的GMV已经超过淘宝。打破淘宝和天猫之间需要深度协作的部门墙,将两者合二为一,不仅可以提高组织效率,还可以进一步解放淘客部门的生产力。

淘宝和天猫的整合,对于体量巨大、人员众多的淘宝来说,也意味着机构的精简。淘宝和天猫这几年一直在对峙,两个平台面对的商家和用户群体的重合度在不断增加。在内部,两个团队并行运作会造成组织冗余,对于需要多条沟通线路的业务来说也会增加负担。淘宝和天猫用一套团队和规则连接商家和用户。也是阿里最近在多个场合强调用户体验的延续。

长桥社区的用户也认为岱山这次重组,不仅为公司节约了资源,避免了力量的浪费,也有助于进一步树立大淘宝的品牌形象,更好地应对监管。



来源:长桥社区

微博中也有KOL认为这是对外巩固淘系电商,对内消除团队隔阂的重要一步。老大阿里会不会失去对电商的控制,就看这一次了。



真正受益的其实是……

淘宝一直以中小商家和多元化长尾货源为主,天猫主要服务于大品牌商家。

如今两个部门的界限被戴珊打破,这意味着中小商家将与品牌商家共享一个统一的平台机制。此外,阿里新成立的平台战略中心有专门负责中小商家成长的团队,当天就整合了猫服务品牌商家的能力,这对中小商家来说显然是个好消息。



来源:微博

不过,真正让这次“合体”兴奋的,可能是淘宝产品的忠实用户——淘宝天猫将合二为一,有望极大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正如文章《没想到,淘宝天猫“合体”了》所说:

以前因为淘宝和天猫面对的商家不同,平台机制不同,所以两个平台相关的优惠权益是独立的。尤其是面对大促,两个平台的活动是分开进行的。但是淘宝和天猫在同一个APP,消费群体是同一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消费体验。

福利开放后,可以帮助消费者不用具体区分天猫淘宝的店铺和商品,计算福利更方便简单。或许大促期间的满减也可以全平台通用,降低了做单的难度。未来,消费者的淘宝天猫购物体验将更加“流畅”。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