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对影视有些心灰意冷的陈佩斯将创作转向舞台:一首《托儿》演了20年,父亲代代相传;被视为当代喜剧旗舰作品的《舞台》,6年来演出330场。今天,陈佩斯和陈大羽这对喜剧父子各自带着自己的团队四处奔波。巧合的是,他们5月底在杭州重逢,隔天又来到同一个城市空打起来。
一方面是12城巡演的最后一站,48天没回北京了。演职人员已经到了我记不住酒店房号,睁开眼都不知道自己在哪的阶段。另一方面,低年级班长带领“黄金喜剧班”的同学们为新开的红星剧场喜剧场敲锣打鼓。不同的剧都有相同的心情:舍不得停止巡演,因为这样的日子每天都在进步。
小品要有活力,喜剧要懂得克制
走进“The Stage”后台,离演出还有两个小时,舞台两侧已经拉起了警戒线。陈佩斯在舞台上独自穿着鞋套检查每个细节。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300多场演出。旁边的服装、道具等工作人员都在默默的准备着表演,舞台上弥漫着一种敬畏感和神圣感。床头柜、针头、胶带等应急工具,以及面包、饼干、生理盐水等物资都准备好了,杨立新在演出中抢妆的桌子也摆放整齐,第330场演出正在等待开场铃声...
“300多场演出足以奠定这部剧的凝聚力,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每天进步的感觉。”在陈佩斯看来,他已经67岁了。“有人给你地方住到这个地步,真是天大的意外。”而在他口中照顾自己位置的人就是杨立新。直到第329场,他们两个还对剧中的一个细节做了重大调整。即使经过这次调整,陈佩斯也忘了当初的一句话,他也很享受这种“越来越清晰”的感觉。“我现在想的,从天上到地下,从古代到现代,太乱了。有时候真的不在乎剧中的细节。杨老师给我说了之后,我一开始还不服气,后来渐渐明白了。”
杨立新也毫不掩饰自己在演戏时总是保持警惕。“喜剧特别容易朝着观众的笑声演,但后来就变成了闹剧。奇怪的表演不是喜剧。喜剧也是戏剧的一种。首先要演话剧。其实喜剧刚需的是更冷静、更有控制力、更精准的表演,一定不要差不多。目前舞台整体演出质量在下降。以前都说一个人不会演戏,但他总是在感情上演戏。但是现在,经常有人说,演戏带点情绪就可以了?!"
如今的话剧舞台,创作者大多捧着脸,几乎没有人会直言不讳。而却常常用多年的舞台经验唤醒,而也自言自语道:“杨老师说剧稳,其实是在说我。等我稳定了剧,我就稳定了。”在前一轮巡演中,有一场演出比平时快了两分半钟,杨立新没有放弃这个细节。“不要小看这两分钟,其实忽略了很多有用的细节。”陈佩斯也反省道:“当你演小品的时候,你必须快速地讲述这个故事。如果你害怕冷场,你就得努力。但剧不一样,你就得一高一低,一抑一扬。”
今天,这个世界真的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
在陈佩斯看来,“戏剧是一种行为艺术,并不是每天都能得到最好的温度。来了300多场,但是100%满意的不到5场,大大小小的都很少。如果有一天,每个细节都不出错,心里的幸福只有你自己知道。”经过这么多轮国内外演出,陈佩斯和杨立新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从演员突发疾病到现场临时抢救,都是互相扶持。在沈阳的一场演出中,演出中途,入场门上的老式棋子掉了下来。实际上,这是因为陈佩斯在上台前调整了细节。结果工作人员忘了绑,气流穿过,现场倒了。之后,场景之间的连接由铰链固定。其实让整个舞台更稳定的不仅仅是布景,还有剧本身。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这部剧也从一开始的浮躁变成了现在的淡定。
陈佩斯愿意把《育儿》的第一次巡演称为一次开创性的喜剧巡演,那是《舞台》中主角“大嗓门”的家乡汤山。“观众对剧的陌生感和我们对剧的观众的陌生感交织在一起。台下吃瓜子的声音比扩音器还响。舞台是上演的,舞台也是上演的。演出结束时,演员甚至跳下舞台,踩着地上的瓜子从和观众一样的门离开了现场,因为没有后台出口。”当时,陈佩斯甚至认为“戏剧离我们很远,观众不会笑。今天,这个世界真的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谢幕时舞台演员拍手的时刻是无可替代的
2002年,陈佩斯的《育儿经》作为新落成的杭州红星剧院的开幕式上演,19年后,陈大羽的《育儿经》作为红星剧院改建后的红星喜剧的开幕式上演。2015年,陈大羽接手“托儿”,2018年,舞美翻新。从陈佩斯跟编剧的人生创作经历开始,剧中的包袱、桥段、热点,每一次巡演都要更新,甚至还会加入年轻人的梗。
虽然舞台上的这些90后演员从来没有见过婚介所,但在他们眼里,“社交和交友软件其实和婚介所一样,都是平台,只是形式不同。其实这部剧在现在的表现核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骗子扰乱了。请真正的观众上来帮忙表演。人们认为是育儿。日常生活中,喝酒有托儿所,在奶茶店里排队,包括打游戏,托儿的现象今天依然存在。”麻将的骗子近距离遭遇的故事也为舞台增添了不少意味。按照陈大羽的说法,“舞台上很少有尖角的东西,尖角显得尖锐,而喜剧和故事要求圆滑,鸟笼沙发椅有邀请你进笼的意思。”
在陈大羽看来,当下育儿的表现形式介于作秀和表演之间。“有很多与观众的互动。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坐在前排的一个孩子推荐他爸爸上来。后来剧情反转,父亲成了坏人。孩子在台下喊着‘不要抓我爸爸’,他爸爸抱着头一直跟孩子说‘假的假的’...这一幕有点尴尬,但我们都印象深刻。这种真假之间的瞬间转换其实非常有趣。”
剧中几位演员参与了《黄金喜剧》的录制,但综艺经历不仅没有让他们飘起来,反而让他们更加珍惜舞台。“观众最直接的反馈在电视上听不到,但对于演员来说,听到真实的声音最重要。综艺节目虽然让我们为人所知,但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想去哪里。综艺不是纯舞台,四天一部作品的方式不太适合话剧演员。谢幕时舞台演员掌声雷动的时刻,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尽管与父亲的短视频已经拥有数百万粉丝,陈大羽仍然表示,他认为呈现喜剧的最佳方式是戏剧。“而且表演还是要学老艺术家,千万不要学网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王晓曦
编辑/崔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