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声音怎么设置大声(微信新功能上线,揭露了2.6亿中国老人最扎心的生活真相)

近日,微信官方团队发布消息:


正式启动“关怀模式”。


与普通模式相比,关怀模式具有更大的字符、更强的颜色和更方便的按键。


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





巧合的是。


外卖软件饿了么也发布消息:上线“长辈模式”。


除了简化界面,放大字体,还精选了契合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功能一出,就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大家都说:真的很有必要。这个版本对老年人和社会意义重大。











时代这么快,请不要忽视老人


新功能的推出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呼吁。


数字化在方便我们的同时,在生活的角落里,老人们渐渐变得无所适从。


近日,一档真人秀节目《屋檐下的夏天》在网上开播,引起热议。


节目邀请从外地流浪过来的年轻人住进独居老人的家中,记录了两代人共同生活的故事。


其中,有一位独居老人——刘雪华。


她曾经是琼瑶歌剧的女主角,非常受欢迎,被称为“眼泪女王”。


在节目中,这位曾经的大明星自从丈夫去世后就一直一个人生活。


现年62岁的刘雪华早已与社会脱节。


她几乎不会使用现代设备;

抽油烟机打不开;电视只会开和关;看到消息不会回复,只会打电话...


曾经的明星尚且如此,普通老人的生活可想而知。


今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有14.1亿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2.64亿人。


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每个老年人需要面对的困境。


相信大家都看到过这样一个悲伤的消息:


去年疫情期间,一位大叔因为不能出示健康码,从安徽亳州步行半个月到浙江黄岩探亲。


白天走几十公里,晚上露宿街头。


如果不是我们遇到一个好心的司机搭便车,这位老人不知道要走多久。


虽然路途艰难,但老人一路上都面带微笑。


对他来说,每天走几十公里,就意味着早点见亲戚。


话虽如此,但如果老年人能使用智能手机,就不用受这么大的罪了。





老人徒步的痛苦经历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视频:一位老奶奶在雨中拿着现金办理相关业务被拒。


视频中的老奶奶摇摇晃晃,七八十岁。


她拿着一叠现金坐在营业窗口前,无助又无奈。


工作人员告诉奶奶这里不收现金,并告诉奶奶有两种方式:


一、手机支付;二是联系家里亲戚。


但当奶奶拿起手机给孩子打电话时,孩子只说:现在不行空。


没办法,奶奶只好掉头回家。


幸运的是,有关部门关注了这位老奶奶的情况。


当天下午,工作人员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为老人办理了这件事。





在当今的数字世界,手机可以做很多事情。

微信支付声音怎么设置


但是,这种便利也在“边缘化”着不懂操作的老人。


在安徽宿州,一位58岁的老爷爷为了买回家的火车票,甚至在火车站当众下跪。





他来火车站6次,每次都是在人工窗口排队后没买到票。


工作人员建议,“可以去buy buy网上看。”


大叔听后崩溃哭了:“在线?哎,买,我不会。”


在大叔眼里,从车站买票,背着背包就走的时代突然消失了。


看着大叔坐在售票处求助的眼神,让人有说不出的感觉。





社会越发展,他们的日子就越难过。


迷茫,困惑,老人站在时代的高墙下,挣扎着。


幸运的是,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各种针对老年人的“慢服务”正逐渐上线...




物是人非,请不要伤害老人


技术是冰冷的,但人还是有温度的。


绝不让“老无所依”成为潮流。


曾经看过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人来人往的路边,一位老奶奶站在烈日下。


当有人来买东西时,她总是问:“我可以要现金吗?”


每个人看起来都很惊讶。现在谁带着现金出去?


原来奶奶没有智能手机,收藏码都是孩子的。


血汗钱一分钱都不会到自己手里。


一岁的人原本指望靠卖地摊赚点生活费,可悲的是,钱都转到了孩子的账户上。


可怕的是,这样的故事很常见。











这里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父母。


总有一天,会是我们自己。


电影《庐山祭考》描述了一个古老山村的弃旧传统。


在当时资源匮乏的乡村,一旦老人到了70岁,就得由家人背到庐山。


它的名字是:重回山神的怀抱,其实是为了不让老人消耗家中的资源,让他们自生自灭。


艺术源于生活,“孤独死亡”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今年8月28日,财政部前部长金人庆因家中失火去世。


金仁庆是一位77岁的独居老人。出事当晚,老人在家烧纸悼念亡妻。


结果引发了一场火灾。


本来火势不大,但是因为身体原因,老人坐在轮椅上,活动受限。


如果有人和你在一起,这样的悲剧永远不会发生。





去年8月,安徽蚌埠一位独居老人不慎跌落家中阳台,无法动弹。


无奈之下,他只能通过拍打水盆来引起隔壁邻居的注意。


四天后,我终于被邻居听到了。


整整四天,老人一滴水都没沾。想想就心痛。


当邻居报警,消防队员破门而入时,发现厨房里的食物已经发霉。


经过询问,老人说他家20天没来过一次。








我们不指望每个人都像孟子说的那么老,但至少要先把家庭照顾好。


不要活成了王朔在《给女儿的一封信》里说的那种人:

“小时候,我怕父母;年纪大了,就烦他们;后来,我看不起他们,避开他们;最后,当我想起他们时,我感到悲伤。”


世事无常,很多事情,都怕来不及。




时间很长,请等待老人


时间不等人,但我们可以等。


没有人是天生适应这个社会的。凡事都要循序渐进。


现在,年轻人正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我们应该像老人呵护我们的成长一样,为他们的晚年保驾护航。


看了一个很揪心的故事。


一对父子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来到一棵大树下。


父亲指着树枝上的一只鸟问道:“儿子,那是什么?”


“一只麻雀。”


“什么事?”父亲的耳朵最近有点不舒服。


“一只麻雀。”儿子喊道。


“你说什么?”父亲还是没听清楚。


“爸爸!那是一只麻雀。你听到了吗,妈!小鸟!”当时儿子已经很不耐烦了。


父亲听到儿子的回答后一句话也没说。


过了一会儿,父亲慢慢走进屋里,拿出一个黄色的笔记本。


父亲翻到25年前的一页,然后大声念道:

“今天,我儿子看见一只鸟停在树枝上,就问我:‘爸爸,那是什么?’


我告诉我儿子那是一只麻雀。


过了一会儿,儿子又问我。


儿子反复问了我25遍,我每次都很耐心的重复。


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我知道我儿子很好奇。我希望他能记住这只鸟的名字..."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他们从不犯错,但他们已不再年轻。


身体机能下降,生活不够用。


眼神不好,记忆力差,很难学会繁琐的操作。


我们习惯了点几下鼠标就能解决问题。他们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


@真人真事项目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位老人分享了他学习上网的艰难过程。


岑爷爷在分享时感慨万千:

“一开始不管家人怎么教,到了晚上,我的记忆就直接被清除了。


学了十年计算机,姐姐家里有空教,后来换了外甥女,现在有孩子了。


我花了三代才学会做一个微博。"


这是老年人学习上网的典型缩影。


这些对老年人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


我们需要更加耐心。


作家周大新说:

“如果仅从年龄层面来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三种人,即正在变老的人、即将变老的人和最终会变老的人。”


一代人终将老去。现在是他们,将来是我们。


在国家的支持和社会的帮助下,我们也应该尽自己所能,给老人更多的善意和理解,在合适的时候帮他们一把。


让我们的心不再负债,让老人们感受到世界还在关爱他们。


点击“观看”。愿我们都善待身边的老人,因为今天善待他们,就意味着将来善待自己。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